續藏經萬法歸心錄 清超溟著
萬法歸心錄序
餘非釋氏。而輒喜釋氏之書。非喜釋氏也。喜釋氏而同乎孔氏也。孔氏之書。平近切實。智愚共遵。釋氏之書。微妙玄深。難以戶說。若於微妙玄深中。仍能平近切實。雖謂釋氏同孔氏之書可也。萬法歸心錄者。小楊山祖源禪師所著也。禪師道誼超深。直窺無上。憫苦海茫茫。欲舉斯世盡登彼岸。爰著是錄。以覺群迷。其名萬法[
閱讀全文]
明奘法師:六祖壇經說什麽但盡凡情別無聖解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62733740945110820.html
君子之過,如日月之蝕,一會兒就過去了。小人之過,過在文過飾非。
懺悔的道理就在這裏。懺悔,而後業障消除,智慧生發。否則,文過飾非就離“行直”越來越遠了。“護短心內非賢”,那麽心內一定有恐懼。
“日用常行饒益。”“饒益”什麽呢?[
閱讀全文]
但盡凡情,別無聖解2018-05-0408:21
來自:https://www.sohu.com/a/230354937_100132221未標明作者“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這是一句老生常談,也是濃縮的智慧精華。很多人把世俗的習氣帶到學佛領域,什麽都喜歡高大上,喜歡拜名山,求名師,求大法,求加持,而對於流傳千年的古訓,見沒什麽奇特,也就不以為然,實在是不應該。“講起辦道,諸佛菩薩隻叫除習氣,有[
閱讀全文]
三界之中,以心為主。真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沉淪。
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取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世人言忍,忍字最難,非大智慧,斷然不能。
大悟無言,大悲無淚,大笑無聲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於淡泊,樂於寂寞。
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
閱讀全文]
https://books.google.ca/books?id=uBprDwAAQBAJ&printsec=frontcover#v=onepage&q&f=false
[
閱讀全文]
真我歌言語說千理講萬,明心見性最關鍵。見性認知不著相,通達有相皆虛幻。無我無著妙用心,用心無心空無心。無我是我不著我,我是靈知無一物。了了常知即真我,真我無我是名我。天上天下我最大,宇宙法界我為尊。眾生著相不知我,錯把身心當自我。執著自我動愛憎,造下業障罪無窮。妄心追求名和利,貢高我慢亂充能。執迷著相到處求,求名求利求神通。一切求[
閱讀全文]
藏傳四大教派簡介【一】寧瑪巴(紅教):寧瑪派(寧瑪巴)建立在公元8世紀晚期,為西藏最早的佛教先驅。大譯師毗瑪拉密紮、堪千希瓦措靜海、蓮華生大士等人於西藏國王赤鬆德真(755~797在位)的讚助下,將大量經、咒全數譯成藏文。此即最早之譯文,故稱此派之法為寧瑪(舊譯派)。寧瑪乃藏傳佛教之法源,使其著名的是它深奧的係統『大圓滿』教法和其它的一些教法。[
閱讀全文]
元音老人:"空、樂、明"
2018-12-1604:00
“‘空、樂、明(明又稱智慧)’,空即無念,故又稱‘樂、明、無念’。”
我們在前麵講“道驗”的時候講過“空、樂、明”,是在用功修道的過程中自然生起的三種覺受。明不一定是亮光,是指心光發露,所以明又稱智慧。沒有妄念而了了分明,心空如洗,就是“空”的覺受。&ldquo[
閱讀全文]
問:如何思維“明空無二”和“樂空無二”?
達真堪布答:
明指的就是大光明,大光明的境界也不離空性,明空無二。這主要是在密宗裏講的。
其實顯宗和密宗,從空性的角度來講,沒有區別,但是從大光明的角度來講,是有區別的。顯宗裏隻講空,不講明;密宗裏強調明。所有的色身都是佛身,所有的音聲都是佛咒語,所有的念頭都是佛的圓滿智慧,一[
閱讀全文]
暴躁存在子宮,鬱悶存在乳房,委屈存在胃裏……情緒的100種攻擊方法[顯金行者]
來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382043690本文轉自公眾號“顯金之道”暴躁存在子宮,鬱悶存在乳房,委屈存在胃裏……情緒的100種攻擊方法前兩天生了一場大氣,心口堵得發疼、悶得慌。用銅板刮痧膻中穴和整條心包經,打出幾個大嗝,抒出胸中惡氣,才整個人輕鬆舒爽。中[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