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博文
http://www.samtengar.cn/ 他是位了不起的上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_3YEjdipis&list=PLPZgNDsZL0CnBUXBiN3nyEqT4eu5Lol4X&index=5 2015109法王南開諾布仁波切北京大學講座阿底瑜伽(大圓滿)—身語意全然放鬆之道(繁體字幕)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益西降措仁波切:專注於一師一法,且於所有上師、所有法無分別 http://www.viewheart.org.tw/blog/archives/3091 2017年2月8日益西降措仁波切於成都開示《一師一法一本尊》之(四) 上師方麵來講,所有的法需要在自己內心上達到一個法;本尊方麵也一樣,所有的法達到一個法,這樣才行。成都這裡上師很多,傳了很多不一樣的法。我今天給你們開示所有的法就是一個法的道理,開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覺醒一瞬間:大圓滿心性禪修指引
作者:措尼仁波切
來自: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3807 他的父親是祖古烏金仁波切,他的弟弟是明就仁波切,
在大圓滿世家的榮耀傳承下,他是我們證悟心性的希望!
措尼仁波切,直指你的心!
一旦見到真正的本覺,
不管妄念與習氣、惡業與煩惱遮蔽本性多久,
都會在一剎那間消逝。
一旦認得赤裸覺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I0bpvAhSW0
附錄:(來自視頻傳上者留言)
禪修的本質是覺知(明就仁波切) 什麽是覺知?覺知就是知道。你知道你看到、聽到、嗅到、有感覺、有思想。如果你沒有念頭,你知道你沒有念頭。覺知是基本的意識。從這種基本的意識,念頭、情緒和知覺在當中往來。當你有情緒,情緒從覺知中生起,停留在覺知中,最後消融在覺知中。 覺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9-02 09:00:09)
真心直說
作者:知訥真心直說序或曰。祖師妙道可得知乎。曰古不雲乎。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想。不知是無計。若真達不疑之地。猶如太虛寬廓。豈可強是非耶。或曰。然則諸祖出世無益群生耶。曰佛祖出頭無法與人。隻要眾生自見本性。華嚴雲。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是故佛祖不令人泥著文字。隻要休歇見自本心。所以德山入門便棒。臨濟入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韓國曹溪宗中興之祖普照國師
普照知訥國師為高麗佛教振興曹溪禪宗的中興祖師。禪宗在新羅末期時傳入,到了高麗初期,形成興盛的九山禪門。但自大覺義天國師創立天台宗,至知訥國師的百年之間,卻屬禪門衰微期。普照有鑒於此,毅然負起複興佛教的使命,終將禪與教融和會通,樹立朝鮮半島特有的禪風,並創建了號稱海東第一的鬆廣寺。 契入禪門勸修定慧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8-31 07:28:40)

雲門一字關,指雲門宗之祖雲門文偃化導學人時,慣常以簡潔之一字說破禪之要旨,禪林乃美稱為雲門一字關。又稱一字關。
雲門文偃禪師答僧問:三身中,哪身說法?
師曰:要。
問:“什麽是道?”雲門答:“去。”
“什麽是禪?”雲門答:“是。”
“父母不同意,不能出家,那怎樣才能出家?”
文偃答:“淺。&rdq[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8-31 07:13:00)

又附:禪宗法脈圖鏈接(可放大): https://fo.sina.com.cn/o/2012-11-09/10483086.shtml (一)初祖:達摩大師 (二)二祖:慧可大師 (三)三祖:僧璨大師 (四)四祖:道信大師 (五)五祖:弘忍大師 (六)六祖:慧能大師 (七)五家七派   南嶽懷讓禪師(公元677——744年),金州安康(今屬陝西)人,俗姓杜。從嵩山來曹溪寶林寺參拜惠能禪師。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重溫)三界熱惱,猶如火宅,豈忍淹留,甘受長苦!欲免輪回,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心何遠覓,不離身中。色身是假,有生有滅;真心如空,不斷不變。故雲:“百骸潰散,歸火歸風;一物長靈,蓋天蓋地。”嗟夫!今之人迷來久矣。不識自心是真佛,不識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遠推諸聖,欲求佛而不觀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8-30 08:57:2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91%E9%97%A8%E5%AF%BA/2068371
雲門寺源於雲門文偃。文偃(864-949),俗姓張,嘉興(今浙江)人。出家後到各地參學。
初參睦州道,後參義存,獲得印可。禪宗六祖惠能圓寂後,嗣法弟子有湖南南嶽懷讓和江西青原行思兩個法係。
到唐末五代間,南嶽一係形成溈仰和臨濟二宗,青原一係分出曹洞、雲門、法眼三宗,合稱禪宗五家。
雲門宗的傳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1]
[22]
[23]
[24]
[2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