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博文
http://www.fodizi.net/qt/yinguangdashi/15536.html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語的意思,隻需至誠懇切持咒以不知義理,但隻至誠懇切持去。竭誠之極,自能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議所能及者。(複張雲雷書二)二、持咒應作為念佛的助行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為兼帶,以持咒作正行。(複永嘉某居士昆季書)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若泛泛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早晚課】最簡單有效的早晚課儀軌和方法!
http://www.shixiu.org/thread-219671-1-1.html
(出處:佛教網)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阿薑查·波提央(英語:AjahnChahSubhaddo,1918年-1992年),常被簡稱為阿薑查,上座部佛教長老,泰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佛教僧侶,是泰國近代公認的阿羅漢,也是巴蓬寺的建立者。 哪裏有迷妄哪裏便有平靜 http://www.fodizi.net/qt/qita/20049.html 大部分的人仍不知禪修的本質,他們認為行禪、坐禪與聞法即是修行。那也沒有錯,不過這些都隻是修行的外在形式。 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達真堪布;一天做一次回向就行嗎達真堪布一定要好好修忍辱,如果不修忍辱,以後還要感受這樣的果報,而且在心裏哪怕有一刹那的嗔恨心,也會摧毀你在一千個大劫當中積累的福慧資糧。嗔恨心的過患多可怕,還敢生起嗔恨心麽?我天天說:從早上起床發心開始,做完善事後,馬上就要做功德回向。但有的人還是不做回向;有的人一天做一、兩次回向;有的人還問我:&ldqu[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作者:淨界法師http://www.fodizi.net/qt/qita/16032.html佛陀開悟之後,第一件事情,回到苦行林去度了五比丘。他宣說的法門,第一件事情講到四諦法門,把生命分成了二部分:一個苦集的流轉門;還有滅道的還滅門。生命就是“苦集”跟“還滅”二個重點。當時佛陀講出一句很重要的話說:一切眾生之所以不能夠成就無上菩提的佛果,乃至於小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3-10 06:48:31)
了緣了債,心平氣和 作者:達真堪布 http://www.fodizi.net/qt/dazhenkanbu/14391.html 我們之所以受到傷害、遭受痛苦、遭遇違緣,其實都是因為自己往昔造業的緣故。自己往昔也曾這樣傷害過這些眾生,也曾經這樣讓眾生痛苦,因此今生今世才會感受這些果報。這都是自己的因果,自造自受。 如果你沒有造惡業,沒有跟這些眾生結惡緣,就不可能遭受這樣的果報,這些眾生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www.fodizi.net/jingkongfashi/11593.html淨空法師:我們的冤親債主是這樣來的我們每一位眾生的一切冤親債主(業力)是被自己累世久遠劫以來這樣的心境和行為而衍生出來:1、盛怒結冤,言語傷人;2、有意無意,得罪鬼神;3、結冤討債,成一家人;4、預謀殺害,積怨尤深;5、氣衰病重,冤業幹擾;6、欠命還命,欠錢還錢;7、嫌棄討厭,傷害生命;8、貪愛肉食,病從口入;9[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如何去消除病苦作者:大願法師發布時間:2017-3-622:50:57如何去消病苦?病其實是三類病,佛陀說三類病。一個是四大不調的病。你飲食不調,受了風寒,這樣的病你就不要求念大悲咒,不要求大悲咒水,你感冒求什麽大悲咒水?吃一點感冒藥就行了,這樣就好了。你吃東西吃錯了,拉肚子,你吃那個“瀉立停”就行了,是不是啊,你喝大悲水照樣腹瀉。要知道,要正信,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無心才能心安http://www.fodizi.net/qt/qita/10316.html最近廣欽老和尚一百零五歲誕辰,朋友找我去演講,談談老和尚的生平與修行。廣欽老和尚是當代的高僧,有甚深的禪定,終生倡導念佛法門,可以說是禪淨雙修的典範。他的神異事跡很多,例如在深山坐禪、降伏猛虎、大蛇皈依,在泉州就是有名的伏虎和尚。例如他曾進人禪定長達四個月的時間,呼吸與脈搏完全停、止,經弘一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www.fodizi.net/qt/qita/20056.html佛教裏麵說懺悔的方法,有說兩種,事懺和理懺;也有說三種,作法懺、取相懺、實相懺。作法懺就是僧團每半個月做一次布薩,那這個是僧團的自淨,自我清淨的、自新自淨的會議。那麽有些罪是要在十個人麵前懺悔,有些是要對二十個人,乃至於對更多的人懺悔,這樣作法懺。第二是取相懺,通過拜懺,透過念佛,我們拜梁皇懺、水懺,種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01]
[202]
[203]
[204]
[20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