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個人資料
匆匆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中美貿易大戰已經拉開了序幕,下一步會怎麽走,誰也無法估計。但是有一點可以認定的是,這兩個國家誰也經受不了持久戰的惡果。最終會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需要多長時間呢?當然是越短越好,我希望這個過程能在一個月左右結束。美國提出的貿易不平衡,不過是浮在表麵的現象。在我看來,美國人的心結在於,擔心中國成為下一個挑戰者。當年日本的國力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3-23 07:05:02)

料製品的底部帶有1-7的號碼,環保部門也會對能不能回收塑料做出規定,有些號碼的塑料製品是不屬於回收範圍的。作為一個普通的消費者,通常對這些編號所代表的具體什麽東西了解不多,在使用時應該注意些什麽也不太了解。現在網絡發達,尤其是中國人普遍運用的微信,在提供許多有用信息的同時也夾雜著不少偽科學,嘩眾取寵。這不昨天在朋友圈裏看到這麽個信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2018-03-20 09:47:16)

衛星和馬桶,一個天,一個地。一個是高大上,一個是處理五穀輪回的物件怎麽會放在一起呢?事情是從最近家裏換馬桶聯想起來的。家裏的孩子長大了,馬桶顯得有些小。勞工節時從Homedepot買了個新的,找人換上。沒想到新的馬桶裝好以後一直在漏水。不斷地有水流順著馬桶壁往下流。我們都是從節儉年代過來的民眾,眼見著寶貴的水被白白地流失掉,無論從保護水資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2018-03-17 06:56:14)
前一段時間在網絡上熱炒的關於“餓死癌細胞”的論調,迷惑了不少人。與此相應的還有什麽酮糖食療,不吃碳水化合物等不一而已。有些宣傳用詞過於專業化,給人以高大上的感覺,也不易口口相傳,就簡單地歸結為,不要吃糖。這些說法認為,糖會使得癌細胞加快生長,少吃或者不吃就可以對防癌,治療癌症有益。 筆者曾經從事過一段時間的糖研究,知道所謂糖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1)
從“台灣旅行法自動生效”來看當初停止金門炮擊的愚蠢2月28日,美國會參議院一致通過了所謂的與台灣交往法案,這項法案鼓吹台美之間實現所有層級官員的互訪,嚴重挑戰一中紅線。截止今晨,特朗普仍未簽署,也沒動用否決權。依照美國立法程序,3月16日自動生效。目前的形勢來看這個法案的通過對今後中美關係影響還很難預測,川普總統為什麽要在中美關係之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上海的早餐有四大金剛是眾所周知的,大餅,油條,粢飯,和豆漿。其中以大餅為首。大餅全國各地都有,隻是內容有所不同。 記得,小時候早上起來到大餅攤去買大餅,一邊排隊,一邊看大餅師傅用嫻熟的功夫把麵團變成一個個長的,圓的大餅胚子。然後在餅底刷上水,再快速地把大餅貼進用柏油桶做成的大餅烤爐內壁上。過幾分鍾就可以把大餅從壁上取下,再放在爐子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8-03-11國醫大師健康癌症是公認的三大殺手之一,也是一種慢性疾病,晚期癌症難以治愈。全球每年有1200萬新發癌症病例,其中高達四成原本可以在生活中預防。一份刊登在在美國《Nature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科學報告顯示:調整飲食可降低患癌風險!癌症多半都是吃出來的,當然也能吃回去!我們做了一下總結,發現癌症的發生、治愈都與下麵10個字有關,你一定要注意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百度百科對自愈力的定義是:自愈力就是生物依靠自身的內在生命力,修複肢體缺損和擺脫疾病與亞健康狀態的一種依靠遺傳獲得的維持生命健康的能力。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體具有以免疫係統、神經係統和內分泌係統為主的人體自愈係統,人類生命就是靠這種自然自愈力,才得以在千變萬化的大自然中得以生存和繁衍。當人體感覺不適或生病時,神經係統會在第一時間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8-03-04 10:21:15)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皮膚受到傷害後產生紅腫,發熱,疼痛。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洗幹淨傷口,然後抹上bacitraycinplus之類的OTC藥物,並且用邦迪包上。不少人會因此而引起傷口愈合慢,有時候還會加劇傷口的炎症。我一般就是讓傷口處暴露在空氣中,讓出血處凝固,24小時不碰水。傷口自然而然就愈合。其實傷口出現的這些紅腫,發熱,疼痛是一種炎症反應,是血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這是一段美國導演WilliamJames拍攝於1948年的短片。短片的主角是生物學家武兆發先生的一家人。通過這段視頻,可以一窺當時典型的北平中產家庭的日常生活。從這個短片中可以看到當時一位中產階級,武兆發教授一家的生活情況。他們住在北京胡同中的四合院裏,是典型的中式大家庭,家裏有父母高堂、妻子黃月華、6個女兒、1個兒子(實際上是八個孩子),還有一個傭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