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個人資料
匆匆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朝笏,盤香,蟹殼黃和塌餅

(2018-03-14 17:24:00) 下一個
上海的早餐有四大金剛是眾所周知的,大餅,油條,粢飯,和豆漿。其中以大餅為首。大餅全國各地都有,隻是內容有所不同。
記得,小時候早上起來到大餅攤去買大餅,一邊排隊,一邊看大餅師傅用嫻熟的功夫把麵團變成一個個長的,圓的大餅胚子。然後在餅底刷上水,再快速地把大餅貼進用柏油桶做成的大餅烤爐內壁上。過幾分鍾就可以把大餅從壁上取下,再放在爐子下麵的平台上烘焙片刻。買了三分錢一個的大餅,再添上兩分錢一根,炸得香酥脆嫩的油條,至今令人回味不斷。現在上海街頭巷尾的早點攤做“四大金剛”,尤其是大餅,手藝和從前多少有點不同。而且攤點也不多。
回顧一下大餅進入上海的曆史,並且成為上海四大金剛之首,可以看到它能在上海站住腳,並且領導經久不衰,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
大餅,最早是由中國人命名的。這是一種由麵粉,澱粉或小麥粉經過中國傳統手藝泡製加工製成麵餅,再由地方工藝加入獨特原料製作而成的麵餅。大餅攜帶便利,可以直接食用外也可與蔬菜一起燴著食用。 在中國歸類於大餅的包羅萬象,其中有:發麵餅,蔥油餅,西樵大餅,雜糧大餅,芝麻大餅,香酥燒餅,武大郎燒餅等。
唯獨上海的大餅自成一格,它在大約一百多年前進入上海,當時用的還是它的鄉下俗名——塌餅。在塌餅這個名頭下又分成朝板、盤香、蟹殼黃和瓦爿等四種。朝板今名長大餅;盤香便是圓大餅;蟹殼黃如今另立門戶,和大餅分屬不同的“層次”;瓦爿已無從查起。它們都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

朝板(朝笏):也叫麵餅朝笏,是一種用麵粉做的形似朝笏樣的麵點。
古時大臣上朝,均手持一狹長形的或玉或竹或象牙做的板子,用以記事,稱為朝笏。朝笏,又稱圭簡、朝簡、朝板、奏板等。相傳,清朝康、雍年間,桐城人張英、張廷玉父子均為朝廷大學士,即以前朝廷裏的宰相,家鄉麵點師傅為了慶賀,別出心裁地用麵粉烤製成朝笏狀的麵餅。剛出爐的朝笏,嫩黃鬆軟,香脆可口,令人開胃。如夾上油條食用,口味更佳。朝笏自清流傳至今,已成為桐城的傳統名點。
朝笏製作方法簡便易行,先以生麵、燙麵各半反複揉合,按一定比例撒入花椒鹽。揉勻後,切成條狀,攤為朝笏形,撒上芝麻,塗糖稀、香油後貼入餅爐。待麵餅呈金黃色時,就可起爐鉗出朝笏了。值得注意的是,生麵與燙麵的揉合比,因季節不同而變化,如冬季氣溫低,就得燙麵多,生麵少。

盤香餅
在江蘇省常熟市西北方,有一座名山叫虞(八)山,由西向東,形如臥牛,南臨尚湖,東端伸人城區,故有“十裏青山半人城”之稱。
據說,梁武帝的長子昭明太子肖統,生於南蘭陵,他聰穎過人,從小就勤奮好學。年輕時,每天清晨東方剛蒙蒙亮,他就到虞山上去讀書,山上有孔聖人72弟子之一顏回的墓,旁邊有石梅讀書台,太子讀書學習,一年四季,天天如此。石梅讀書台是個比較幽靜、偏僻的地方,很少有人來這裏。因此,昭明太子一坐下來讀書,時間長短就不一定,有時一坐就是半天。陪讀隨從不敢去打擾他,擔心太子餓著肚皮讀書會傷了身子,若是武帝知道了,怪罪下來,那可擔當不起。其中一個陪讀的隨從很有心計,每天在石梅巷口的燒餅店裏,買上一些燒餅帶往讀書台等著。.每當太子抬起頭,站起身時,就急忙上前沏茶,擺上燒餅,讓太子充饑。
昭明太子一心讀書,對吃食從不挑剔,總是笑眯眯地說道:“好餅,好餅,讀書嚼餅,其樂無窮。”日複一日,氣候逐漸臨近冬天,買的燒餅帶往讀書台,等太子想吃時早就冰涼了。這可怎麽辦呢?
陪讀隨從在燒餅店門前為難起來。店主看見太子的隨從在那裏發愁,連忙上前問道:“大相公,是不是天轉冷,餅拿去就涼了?”隨從回道:“是,是,我正為此事為難呢!”店主說:“不必為難,我自有法子,你隻管前去陪太子讀書吧!”隨從離去後,店主親自動手配料做起餅來,在原來的原料中,加工又加料。在餅內放進了飴糖,表層又撒上一圈又一圈的芝麻,然後,認真烘烤,待烤黃成熟即取出,趁熱將餅包好,送到了讀書台、
店主見太子正在專心攻讀,不敢聲張,站立一旁等候半晌,太子才抬起頭來,店主趕緊上前打開燒餅包,頓時,一股噴香的熱氣撲麵而來;太子吃著熱、香、甜、鬆的燒餅,連聲稱讚。他邊吃邊向店主問道:“這是什麽餅?竟有這般的好吃。”店主笑笑回道:“不瞞太子,這是我特意為你做的,就請太子賜個名字吧。”
太子很是高興,站起身來,眺望著虞山遠近四周,忽見前麵月洞門上有“石梅”兩字,便對店主說:“老伯,不妨就叫石梅盤香餅吧!”從此,石梅盤香餅就在常熟城裏傳開了,百姓們也都想嚐一嚐太子喜愛的這種燒餅,店老板的買賣自然也就門庭若市了。如今,石梅盤香餅多次榮獲優質食品的稱號。

蟹殼黃
是江蘇常州傳統風味小吃,俗稱小麻糕,常與大麻糕相配作禮品用。其餡心有薺菜、蔥油、白糖、明油豆沙等4種。其特點:形似蟹殼,色呈金黃,油多不膩,香脆酥鬆,糖餡甜醇,鹹餡味鮮。蟹殼黃做法主要由三種,海派的作法有甜有鹹:甜的主要以白糖豬油做餡,也有放玫瑰、棗泥、豆沙什麽的;鹹的以豬肉丁為主,考究的則要加進蟹粉、蝦仁一類了。
用發酵麵加油酥製成皮加餡的酥餅。成品呈褐黃色,吃口酥、鬆、香,餅色與形狀酷似煮熟的蟹殼。蟹殼黃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蟹殼黃是用油酥加酵麵作坯,先製成扁圓形小餅,外沾一層芝麻,貼在烘爐壁上烘烤而成。此餅味美鹹甜適口,皮 酥香脆。有人寫詩讚它“未見餅家先聞香,入口酥皮紛紛下”。
蟹殼黃的餡心有鹹、甜兩種。鹹味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品種。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樓、老虎灶(開水專營店)的店麵處,大都設有一個立式烘缸和一個平底煎盤爐,邊做邊賣兩件小點心--蟹殼黃和生煎饅頭。蟹殼黃香酥,生煎饅頭鮮嫩,深受茶客喜愛。
“塌餅司務好生意,做成烘入餅爐裏”,一百年前的朝板、盤香和蟹殼黃都是塌餅師傅一手搞定。現在上海街頭巷尾的早點攤做“四大金剛”,尤其是大餅,手藝和從前多少有點不同,能做正宗盤香的不多,能烤蟹殼黃更加難得。

朝笏

盤香

蟹殼黃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匆匆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山鄉不仕' 的評論 :
可能時間上有差別,我說的是50年代不要糧票的時候。油條用麵少,大餅1用麵多的原因吧!
匆匆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荔枝100' 的評論 :
羌餅分兩種,一種是妳說的什麽有芝麻,可以分層,還有一種是實心的,比較幹。
山鄉不仕 回複 悄悄話 大餅3分一個的時候, 油條是4分一根。還要半兩糧票。
荔枝100 回複 悄悄話 還有一種北方的 “羌餅” 以前在上海的清真店裏能吃到,厚厚的,很大,上有芝麻。蟹殼黃在美國能買到冰凍的,當然和上海的不能比啦。
匆匆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隻是現在不太容易找到。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喜歡蟹殼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