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禪

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博文
 三十、但得傳心,可稱大事了畢
  吾法易甚,但得傳心,可稱大事了畢,“因賅果海,果澈因源”故。若不肯保任或以為“更有”,既不肯承當,則勢將因“貪看天邊月,失卻手中珠”矣。對此輩愚甚感沮喪,何故?平等法施,豈有厚薄?愚若慝其正法,心存偏私,光從何來?法自何起?弘法而不欲人人成佛,心有所偏,生必遭橫禍,死定墮無間,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九、修道最忌起執、生疑
  近聞兄每晨三時即起誦經、觀心,竊引為憂。幸玩味世尊調弦之訓,亦應勿忽“轉急轉遲”之語,從容中道可也。
修道最忌起執、生疑,苟能時時不起分別,事事作夢幻觀,則光陰絕未虛度,修行堪稱合拍矣。
“修”者,修正想念行為也。修行人忌高談闊論,忌眩奇說異,尤忌說修行境界。
(一九八三年六月二日)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宇宙與生命
──與米契爾博士談見性(五)
作者:澄海(台灣)
  計算機的運用可以幫助唯識學做深一層的說明,第八識又稱阿賴耶識等於計算機CPU,第六識是程序,運用前五識(眼耳鼻舌身)的種種反應或對照,化為程序儲存在計算機主機中。運用計算機的人,將必要的程序叫出來操作,以獲得相關的信息;或將它消除,更改後重新儲存,這就是第七識,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八、觀心才能入不二法門
  三祖曰“要急相應,唯言不二”,隻此是捷徑法門。然唯契利根,愚人不會。入手之道輒在觀心,何以故?不二法門者,“一心”也。觀心一語,《壇經》說非一處,後人拘執門派遂生詆毀。不知聖人對機說法,根機不一,說法亦異。上根大智,才聞如來二字,便知得路頭,朝向“本來如此”、“如其本來”處下功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七、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會務發展即正法振興,可知世尚不乏真心向道之士,殊可喜。倘有人真實發心趣無上道,縱頭目腦髓供養,我亦甘願。兄我此生使命輒在此,愚浪得虛名耳,而兄以此功德莊嚴法身,誠堪讚歎也。
本“無有定法如來可說”,勘破古人作略,亦不過方便耳。然今時接人何法為宜?應否立門庭設施?殊費斟酌也,暇時請研思。
我宗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生命的共相
──與米契爾博士談見性(四)
作者:澄海(台灣)
  上篇文章我們談到生命現象,在地球上的人們對生命的了解,是分子生物學與進化論的結合;在外層空間的米契爾博士對生命現象的感觸,是與星係形成過程連結在一起的。
  這是截然不同的感受,以分子生物學為立論的生命是偶然的,是環境的產物,內在於地球的生命現象;外層空間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二六、時時觀心、照物
  劉洙源大師,早證佛果,以至道離言故,大師生平少著作,即此《佛法要領》,亦是不得已而為之。既發心敘述其“觀心”部分,誠大心流露,欣喜無似。此書請細味、精讀,尤獲法益。
今後當以時時觀心、照物,藉離執、去妄為主。若能“放之自然”,則是“如幻三摩地”之自受用,尤妙。
會務日興,胥賴兄之心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五、時時觀心,莫放一念
  披讀廿二日來信,為法為人懇到無比,足證我執已破,法執已薄,唯存大悲大願耳。以此報恩,何恩不報?本此弘法,功德豈可量哉!
今後教人應責以“莫放一念”,時時觀心,終有圓滿之日。而青天白日心胸,光風霽月風範,實為禪之典範。苟無矢誌為善之誠,縱悟亦必流入他途。此所以古來以“仁者”相期者也,且亦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量子理論與心物不二
──與米契爾博士談見性(三)
作者:澄海(台灣)
  米契爾博士是人類有史以來,唯一一位從外層空間觸境而悟的人,這證明了禪宗的「直指人心」是可能的。而且「教外別傳,不立文字」是正確的,也可以打破很多著迷於打坐,放空一切,尋找四禪八定的定境,並且誤以為這是禪的迷失者。
  還有一點至關重要,他在瞬間所獲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四、修行貴離執離念、理事不存
  修行貴離執離念,貴理事不存,但認本心,莫隨妄緣,便得因正果圓。而二六時中不忘觀心,乃修行最最落實之處,亦乃最最殊勝之善方便也。勿忘“佛法者,乃成佛之方法也”,便與“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合拍。成佛以後,方法亦捐,豈有絲毫法執可存耶!明此,則不難體會禪德公案、語錄作者用心之苦,便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