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雲書箋:示觀然(二十八)
(2014-10-24 08:28:34)
下一個
二八、觀心才能入不二法門
三祖曰“要急相應,唯言不二”,隻此是捷徑法門。然唯契利根,愚人不會。入手之道輒在觀心,何以故?不二法門者,“一心”也。觀心一語,《壇經》說非一處,後人拘執門派遂生詆毀。不知聖人對機說法,根機不一,說法亦異。上根大智,才聞如來二字,便知得路頭,朝向“本來如此”、“如其本來”處下功夫去了。小根狐疑,輒喜外覓,見一諦沾沾自喜,悟一理堅持不舍,起諍、長惑胥由此起,大悖心宗,自沉業海,可不悲歟?
須知六祖乃如來示現、超格大人,一聞千悟,鹹印本心。後世根器不逮,遂降而“參話頭”,製心一處,用力之久,乃集多頭意識為獨頭意識,遂乃如癡如呆,無暇外馳傍顧,所謂“疑團”者是也。觸機遇緣,獨頭意識粉碎,或遭明眼宗匠棒破、喝散,遂成有心無意,斯為“絕後重蘇”。此法於今日工業社會契合時機否?不言可喻。不得已,乃教人從“解悟”入,從“觀心”入,傳有緣人以般若心體,令保任之。
其中“觀心”一法,達摩大師《破相論》中曾有述說,五祖恒教人觀心,六祖亦屢教人觀心。當知法門不錯,視教者方便如何耳。北宗教人觀心,不觀察自心,而看心看淨,法門亦不錯,大悟頗有人,具見於《指月錄》中所載,特視根器如何耳,況《楞伽經》亦強調觀心乎!愚意於此工業社會頗相契,因暫一觀心,亦種功德,待其失意煩惱時,百無聊賴時,年老落寞時,善根成熟時,再起勝行,十有八九會一拍即合,然亦不可無指導者,一如嬰兒不可離褓姆耳。
總之,今時倡“觀心”之法,遠較“參話頭”為契機。試想既不專務參話頭,又複不自觀察自心,禪者雲乎哉?
(一九八三年五月廿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