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禪

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博文
七、法離師難成
  具純誠篤敬者,凡吾有言,皆能力行,宜乎根本無明已破,般若智照灼然。今後宜熟讀《壇經》,則安祥於中道外,更無難事矣!
第一、凡我弟子,須具篤信純誠,絕無纖毫狐疑,此乃入道之本。可歎此間狐疑之輩,自無道眼,且欲考人,終至自成障礙,徘徊歧途!
第二、尊師重法。法離師難成,況乎最上一乘,胥賴心傳。以此謙德,足證不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六、修行要訣唯在“離分別”
  今後但致力於拋盡一切道理,忘卻心頭諸事,令無一理寓心,無一事縈懷,行住坐臥,常如夢中,亦無法可修,無道可學,定保一日千裏,全符正法。若有一事、一理寓於心中,名“運糞入”,不名“運糞出”,全障法眼矣。《六祖壇經》中“不見一法存無見……”大可玩味,便知此事實由粗入細以至於粗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五、修行之義
  修行者,修正想念行為而已,其極致在於“即相離相,對境無心”,亦即隨緣照境,離諸分別。人之業染,全由攀緣心起。倘能於照境之際,隻用第一念,不起第二念聯想,則分別心自息。看經,貴在印證自心覺受,而不滯於理。能如此,則昭覺空朗,理事不存,自己亦忘,行見二執斷、二障除,即凡即聖、即聖即凡,即行即證、即行即果矣。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耕雲解惑錄:《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懷》會後解惑--視頻鏈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Y5MTIzNDM2.html
“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懷”會後解惑~一九九四年十月三十日講於南投
  一、夫妻調和是修行的目標
問:夫妻雖然共修,但對於世法的觀點有時歧異不同,大部分的丈夫以事業為重,家庭次之,而太太須體諒他的立場,不可以有怨言。若是溝而不通,是不是反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四、說法之要
  六祖雲“見性之人,即入聖域”,見諸佛者,乃是見諸佛境界,非謂見心外佛,請勿誤會。
之所以不善說法者,皆因起執之故。此執即想滿足問者願望,欲充分表達正法,以及彼為聽者、我為說者等綜合心意。其實,苟去諸執、離人情,信口道來,無有不是,有何難哉?例如彼問神通,但告以“真神通是漏盡通,我漏未盡,我無神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三、一切如夢幻泡影
  吾人修持之起點輒為做好人,而好人異於壞人者,惟在無愧於心,此亦儒家“存誠務實”之旨耳。
至於佛法,殊難以語言文字表達,勉言之,即掃一切見解,息一切分別,絕一切自是,但如夢幻,亦如微醺,則全符佛法正見、正行。正見者,了見無一理、無一事可縈懷。若執一理、一事,皆為邪見邪行,不名佛法也。
總之,“向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耕雲解惑錄:《不二法門》會後解惑--視頻鏈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Y5NDQ5NDEy.html
“不二法門”會後解惑~一九八八年十月三十日講於台北市
 一、如何觀心
問:如何觀心?
答:我請你要認清楚一件事,在你修學任何法門以前,都要先做一次徹底的反省、懺悔,才能消除障礙,與法相應。不然心垢太重,也就是電阻太大,電流通不過。
不但是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時保安祥,莫起分別心
  臻此境界,求之今昔寧可多覯?若時時自謂少有進步,是誠騎馬找馬,且有執著之嫌矣。請放開此念,但能時保安祥,於一切時莫起分別心,便已盡修行之能事,寧有餘法可修耶?
理路自心湧現,此事有二義:若不喜不執,聽其自然,實為殊勝境界,即古人所道“一切萬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舍父逃走”之證明也。倘或喜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示了然
一、“無法可修”乃真修行
  祝福係為“悲心”流露,與“無為法”不相抵觸,順其自然可也。
人若已臻“人道立,佛道成”之聖域,心既廓然大公,可昭日月,則有為即無為,有念即無念,全離相對,唯顯真實矣,更何可疑?今後但令此心安祥、瀟灑,已盡修行能事,所謂“無法可修”,乃真修行也。
至慈善習氣,乃&l[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耕雲解惑錄:《禪者的立德、立功、立言》會後解惑--視頻鏈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cxNzU4Nzgw.html
“禪者的立德立功立言”會後解惑~一九九0年四月十五日講於台北市
 一、如何實踐去執禪定
問:我們修行在還沒有達到去執禪定的時候,常常會感覺受到五陰、感官的擺布,所以請問 師父,我們除了認真反省、懺悔以外,還有沒有更好的方便?
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