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博文
(2013-07-10 19:26:59)
周日跟久未見麵的高中同學通話,此公大學畢業後在一縣級醫院行醫二十多年,現在正忙著升高級醫師的事。
一問才知道,國內醫師分初、中、副高、高級,其職責待遇都跟級別有關。
本來臨床醫師的職責是診斷與治病,所以醫師的級別應該以醫術的高低為標準。可惜衛生部那些好大喜功的官僚們卻偏偏製定政策:所有醫師的晉升都要靠發表文章,其中副高級醫師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7-05 04:46:04)
上月美國前國安局和CIA合同工,80後憤青斯諾登以養病為由,躲避香港,將美國大規模監視項目“棱鏡工程”細節透露給新聞界。 一時大嘩,小斯再沒料到,他居然成功地統一了政治的兩級:專製政府稱他為英雄,因為他反抗自封“民主自由”的美國政府;極端自由分子稱他為英雄,因為他揭露了棱鏡工程這種對自由的束縛。 美國政府自然惱羞成怒,盡一切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2013-05-25 13:34:01)
前日社區聚會,偶遇幾年不見的老友,幾杯啤酒下去,不免論兒說女。老友兒女出眾,均於大藤畢業。女兒早入醫學院,兒子今年畢業後也在花街找到工作。然而,被恭喜聲包圍的老友似孚並非歡快,究其因,原來在擔心兒子。 令公子如此出色,乃眾人子弟楷模,有何可歎之處? 你老弟有所不知,我在擔心兒媳婦的事。 老兄何苦多慮?他不是已經有女朋友了嗎? 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們生活在一個高節奏信息化的社會裏,每天都有太多的突發事件,大大地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盡管每天各種犯罪案件(偷盜,搶劫,凶殺,強奸,等等)層出不窮,絕大多數案件,除了受害者,罪犯及其親朋好友外,都被社會很快遺忘。隻有那些情節惡劣,造成嚴重後果,或涉及名人政客敏感話題的,才會被全社會關注,形成所謂輿論--大多數人的觀點。 能讓輿論經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近日明星朱莉的雙乳切除在媒體曝光,乳癌和BRCA1基因頓時成為熱門話題。各位權威人士發表了不少高見,王子也趁機日白兩句。 先說正常人體: 正常人體由大約40萬--60萬億個細胞構成,它們都由同一個受精卵發育而來。絕大部分細胞都有一個細胞核,理論上講它們都有一套相同的DNA。DNA編碼的各個基因相互調節,指導細胞的分裂,生長,發育,移動和死亡。 但是,DNA[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近三十年來,中國各城鎮房價節節攀高,越發達的城市/區域房價上漲越快越高。上千萬元人民幣一套的天價房,在那些平均年收入幾萬幾十萬的城市裏,似孚早已成為理所當然的事實。 這場房市大革命成就了中國社會更大的兩級分化--有n套房的有錢人vs無房無錢的貧困人。一方麵“鬼城”裏大量新房被閑置,另一方麵很多人住不起房。 政府三令五申,通過各種行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3-05-18 18:41:58)
昨晚與朋友聊天,提及3名同胞在俄羅斯被歹徒殺害一事。據警方懷疑,這3名女子遇害可能與其收集墓地供品有關。當地居民把祭祀食品供奉在先人墓前,按當地習俗,墓地供品嚴禁食用。 在譴責4嫌犯凶殘之際,更為國人的慘死而痛心。 朋友輕歎一氣:唉,王子,你太孤陋寡聞了。 何以見得? 我爸爸葬在郊區一公共墓場,每年我們都會去掃墓。常常是祭品一擺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犯罪通常是凶嫌一時衝動而突發造成的,情節一般比較簡單;過多的犯罪環節隻會留下更多的線索,更容易被識破。 方舟子先生說貝誌城的嫌疑比孫維還大。
讓我們來比較再兩種假說:孫維投毒說與貝誌城投毒說。 A.“孫維投毒說”:孫維(或孫維加其室友們)因為某些原因(朱令出眾,晚歸,用別人開水,或獎學金等)而想教訓朱令,正好孫維做實驗有鉈,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方舟子先生與朱令投毒案 朱令案的過程網上有無數版本/說法。基本過程大致相同:朱令患疑症,協和開始懷疑鉈中毒,但清華否認其可能性,貝誌城通過原始互聯網求救,外籍醫生們懷疑鉈中毒,協和不理,朱家自己找人測,證實鉈中毒,警方證實毒源在清華,朱令東西失竊,最後,孫維乃警方唯一凶嫌,經懲罰(畢業證)後釋放並改名。 其中細節當然有各種差異,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刑事案件的偵破與科學打假完全是兩回事。 A.偵破刑事案件取決於客觀和主觀兩方麵的證據。 1.客觀證據(錄像,錄音,DNA,子彈,凶器。。。)通常可信度較高,但也要排除人為因素才行。 2.主觀證據就是證人的證詞,可信度就很低了。克裏斯蒂借波洛先生之口說在刑事調查裏的罪犯/證人們“每個人都說謊”。 1)刑事案件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突發事件,震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