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興起,想寫個育兒係列。估計最終主要還是自己有關育兒的體會和感想,但也可包括育兒趣聞,或是父母輩的育兒經曆等。特別想到的是,育兒的教育是雙向的。在我們試圖教育孩子的同時,孩子也在以不同的方式教我們許多以前沒想到的做人的道理,也是在教育父母,這類內容也應有一定的空間。今天就以此來開篇吧。
大概是在女兒七八年級的時候,一天,餐桌上[
閱讀全文]
近來美國媒體接連不斷的報導美國的幾家大銀行雇用大陸官員子女,遭政府調查,首當其衝的是JPMorganChase。美國法律ForeignCorruptPracticesAct(反海外腐敗法)禁止美國公司為換得生意上的優勢,以任何方式給外國官員任何有價值的物品或有獲取價值的機會。
政府部門展開這類調查的起因是JPMorgan等銀行近年來雇用了一批大陸高級官員的子女,所謂的官二代吧。雖然他們的履[
閱讀全文]
還是在小學時,課本裏有魯迅提及費額潑賴,後來才知道這就是英文FairPlay。魯迅講的是什麽我早忘了。但來美國後,隨著對這個社會不斷深入的了解,我越來越體會到公平意識在西方的文化和製度中承擔的角色。先講兩個例子。
例1
我每日坐巴士進城上班,一起等巴士的同伴都是三三兩兩或站或坐散落在候車亭內外,沒有人排隊。但車來了後,大家一定照先來後到[
閱讀全文]
曼哈頓的交通實在談不上是好的,但和上海比就算還可以了。究其原因,我覺得是比較多的人選擇不開車。
在買房之前,我們曾在曼哈頓住了近十年,夫妻倆又都是在曼哈頓讀書、工作,對曼哈頓人的生活習慣稍知一二。
紐約因地鐵發達,絕大部分人都是靠地鐵解決交通問題的。當年大陸來的留學生中,除了外州轉來的,幾乎是沒有人買車的—不覺得有此必要。[
閱讀全文]
都說美國學生日子好過,不像大陸孩子過的是地獄般的生活。我也一直是這樣認為的。但今年女兒進入高三後,我的看法是徹底改變了。
美國高中是四年製的,而第三年往往是學業最重的一年。女兒高中考進了一個所謂的精英高中,課程明顯比原來的地區學校重。一、二年級雖也忙,但還能保證每晚10點完成作業。我懸著的心也就放下了。沒想到,三年級就是完全不同的故[
閱讀全文]
最近這些年中國政府在大張旗鼓的搞一場“革命”:把農民“轉變”為城鎮居民。
我今年年初回國時,父母家的安徽保姆就剛剛經曆了這樣的變革。據她說,放棄土地和自己老式房子的結果是,要維持原先的生活水準,每月至少必須多花幾百的費用。以前水是不要錢的,房屋取暖和生活用熱水也是幾乎不要錢的(這個我沒搞懂,好像是與房屋結構有關,不知是可[
閱讀全文]
2012年十月底的颶風桑迪已經過去一年多了,可還是有不少地方沒能完全修複。政府也意識到對部分災區的正確處理方式是還地於自然,於是出台了一些相應的政策,其中一項是政府出資買下居民重災區的房產,改建成公園等。今年10月10日,政府與第一位居民簽了買賣合同。
賣主是53歲的Ms.Dresch。她的房子被桑迪夷為平地,丈夫和女兒同時喪命,她本人也受重傷,住院好[
閱讀全文]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剛被現在這家公司雇用,我們七、八個新雇員依慣例一起參加人事部門辦的培訓班。按工作分工,幾個人走馬燈似的為我們作了演示,介紹,整個感覺就是,自老祖宗百年前成立這家公司至今,公司業績是過去大好,現在大好,將來也一定大好,聽得我們幾個新人立馬就暈乎了。還沒等我們清醒過來,就被告知該考慮各種保險計劃了。
別的沒大選頭,[
閱讀全文]
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都有全民醫保。美國是世界富有國家中唯一沒有全民醫療保險的,卻幾乎是醫療費用最貴的。現在正在推出的奧巴馬醫保還隻是第一步,並沒有達到以上所提國家的程度。
醫保是生活品質保障的一個重要因素。現在醫療費用是一天比一天高,除非是百萬富翁,沒有醫保的家庭是經不起家庭成員患重病的衝擊的。常聽說國內有人患病後[
閱讀全文]
哈!又髒又舊的紐約地鐵和富麗堂皇的上海地鐵,就像舊的弄堂房子和新的摩天大樓,還用比嗎?嗯,試試吧,青菜蘿卜,各有喜好呢,是吧?
二十多年前初到紐約時,還真對紐約四通八達的地鐵感慨過一番呢。那時上海雖多次把地鐵提上議事日程,卻始終白紙一張。真正的原因我們老百姓未必知道,“謠傳”之一是上海地質軟,地下水太多,不適宜。現在看來還[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