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穀 -- 溪流

地球軌道是橢圓,不圓我有什麽辦法?
個人資料
博文
還是性宗與相宗的差別。 現在的大學和職場,基本上都相宗。 曆來宗教,其核心都是性宗。即認識自己和世界的本性。 多少可以理解印度的種姓製度的緣起。本來婆羅門的職責是教人認識自心和世界本性的,屬於性的問題。而刹帝利是管理世間運行的,是相的問題。 不過,這世界的很多事情到了後來都會變味,以至於處在婆羅門位置的人,大概也不知道如何研究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其實路徑都是從"獲得世界觀”過渡到“確立人生觀”,然後再整合人生觀和世界觀。 最後獲得安心的一種生活方式。 隻不過,什麽叫“安心”?可能有深淺不同的方案。 是吃點安慰劑獲得安心,還是如佛家那樣一定要通過“明心見性”獲得安心。 所有跟帖: •佛教不算宗教,它是一種哲學。而你已經知道哲學隻研究問題,不提供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JustanothernormaldayinBrazil
pic.twitter.com/SPUvwFKgSu—TansuYE?EN(@TansuYegen)June30,2023[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題有解,就是說不明白這是個性宗的問題,也不敢相信性宗問題有解。 所以,他們自動都躲在生活問題中,用相宗的方法,做搭積木的遊戲。 性宗,解決生死問題; 相宗,解決生活問題。 存在主義,存在,本來麵對的是生死問題,是隻有性宗才能解決的問題,不過哲學家根本不知道這條路怎麽走,也不知道這事兒是可能解決的嗎。 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是方法差別,唯心和唯物是結論的差別。 重新瀏覽了一下康德、黑格爾的東西。 認識到(英國)經驗主義(Empiricism)和(歐洲大陸)理性主義(Rationalism)的差別是方法的差別;而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差別是結論的差別。 回想起國內幾十年裏,上來都是強調“你到底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要的就是結論和立場,而不管你到底是怎麽(什麽方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現在還多少有興趣了解,比如美國的立國精神到底是啥(也可說一個值得建立和維持的好的社會到底是什麽樣子,想想總可以吧),以及哲學方麵的世界觀人生觀問題。 看完了,也就放下了。有些事兒就是好奇。 ============= 不過我不知道你說的確切是啥意思,是在勸我?還是什麽? 共業裏的別業?是說共業很不看好?小丸子如何知道的。 如果是讓我多留點時間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英國的經驗主義,簡明理性;德國的哲學晦澀夢幻。 德國的尼采、海德格爾,導向納粹主義;馬克思、恩格斯導向共產主義。都是靠的燒腦、煽情 還有,盧梭的“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而不在枷鎖之中”導向法國革命。 而英國的經驗主義,培根、洛克,指導托馬斯.傑弗遜的思想,貝克萊、休謨指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思路,操作主義哲學。 “經驗”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為什麽說尼采的話(上帝死了)含有邏輯錯誤? 1.尼采沒見過上帝,所以他無權聲稱上帝死了。 2.如果尼采說他見過上帝,所以有權聲稱上帝死了。那麽他就應該知道,他見到的一定是假的上帝,因為,如果他見過真的上帝,就應該知道真的上帝本來按特性就是自在永在的,不會死的。你見到的會死的,自然不是上帝。 3.所以,尼采如果沒瘋,就應該最少像英國人那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美國的事業是企業,TheBusinessofAmericaisBusiness. 如何度過一個不被虛名所誤的人生,反應一個社會的基本心理。 以企業為中心,其實這樣比別的以政治為中心的傳統國家要好。 劉邦看見蕭何搞家庭事業就放心了,還是獨裁者希望控製別人。 如果大家都互相不控製,國家政治就“以發展民生、企業為中心”,誰也不追求那個獨裁的權力,大家人生遊戲一場,豈不是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還是在“吹口哨”。 有兩個人我還是比較欣賞,就是貝克萊和休謨。雖然沒有看透,但是人家表明,我看到啥,就說看到啥,沒看見,就說沒看見。這種自我認知的方式,有可能引導到佛教。 而佛家的方法,最終才能能破除黑夜和白天的差別。所謂大光明,無量光。 就像上帝,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問題是,在沒有光之前,上帝是在黑暗中嗎?這句話我並不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