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一葉周

溫柔的海是美麗的,洶湧的海充滿了挑戰。生命的曆程如同滄海,個體的生命是匯聚成大海的水滴。
博文
(2010-05-22 11:00:34)
四郭沫若和毛澤東主席“詩”交不錯,曾五度相互和詩。1962年12月,適逢毛澤東70虛歲生日,郭沫若寫了一首《滿江紅·領袖頌》。在1963年元旦,以《滿江紅—1963年元旦抒懷》為題發表於《光明日報》: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人六億,加強團結,堅持原則。天垮下來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聽雄雞,一唱遍寰中,東方白……郭沫若詩的原意是歌頌領袖。這在那個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5-22 10:49:27)

1967年4月裏的一天,郭沫若在部隊當兵的次子民英突然自殺身亡。對於所有的人來說,事情發生得太突然,因為前一天,民英還在參加戰士演出隊的排練。郭民英愛好音樂的,憑著自學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在學校裏,才華橫溢的民英十分引人注目。有一次他從家裏帶去一架盤式錄音機和同學們一起欣賞喜愛的西洋古典音樂。那年頭錄音機是稀罕物。一位學生就此給毛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0-05-22 10:43:55)

隨著建國後日益頻繁的政治運動,文藝界首當其衝,每一次都是遍體麟傷。不論是自己的朋友,或是其他人被整肅,置身在這樣的氛圍中都會增加自身的不安全感。在友人們的記憶中,昔日豪放、浪漫的郭沫若,不再有開懷歡笑的時刻。
在那個年代,做一個領軍人物也有其不易之處,重要的場合都要出現,每次政治運動都要參與,還要旗幟鮮明地表明態度。所以後來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5-22 10:34:49)
三十年前,有一次整理父親葉以群留下的書籍,看到一份文稿,是郭沫若和青年陳明遠的通信。當時陳明遠是上海中學的一名學生,郭沫若把他介紹給父親和電影藝術家白楊,因為我們兩家住得近,周末陳明遠可以來串串門。後來父親對郭沫若和這位青年學生的通信很有興趣,準備撰寫一篇報告文學。在那些通信中,非常難得地讀到了一個文壇巨擘和一個青年人的坦誠對話。我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又過了七八年,改革開放徹底粉碎了“文革”死灰復燃的基礎。後來謝導沒有再拍《芙蓉鎮》的續集,卻組織了一次重返王村之旅。一路上,無數的觀眾將小小的王村擠得水泄不通,鄉親們爭著拉他去家裏坐,告訴他現在的日子過得咋樣,他一次次流淚了……回程的路上,他對薑文、徐鬆子等演員說:“做一個電影人,這才是真正的獎盃。”他的一句口頭禪蘊含著謝導畢生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王村,把演員們都採訪了個遍,就是抓不住導演謝晉。好不容易在人堆裏找見他了,他總推說:先採訪演員,把我放在最後。這樣一天推一天的,等到再見到謝導,是在回上海前的歡送午宴前。我去得早,就看見空空的餐廳裏,就謝導一個在溜達。見我進來,老遠地就喊:“今天有好東西送給你們。”我到跟前一看,是酒。謝導十分認真地捧起桌上的酒瓶說:“這是好酒,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對於影片的風格樣式,謝導說考慮了很久,“是像《天雲山傳奇》處理成一個帶悲劇色彩的正劇呢?還是處理成一個悲劇?現在我處理成一個悲劇。是一個非常抒情的,悲壯的作品。悲壯感受可以喚起人們崇高的感情。以前,我們國家關於悲劇開展過一些討論,但最終也沒有很好解決,究竟新社會有沒有悲劇?過去要說新社會有悲劇,這不變成‘反黨’了?”那次我們的談話一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著名電影導演謝晉以他獨特的方式告別了這個世界,他在自己的家鄉參加母校校慶時,住在酒店房間裏,在睡眠中安詳辭世。他的匆匆離去,結束了以他為標誌的一個電影時代。90年代以前,每一次謝晉拍攝的電影都能夠在觀眾情感上喚起巨大的共鳴,都會成為當時社會脈搏的一次有力的搏動。“文革”以後,他拍攝的《天雲山傳奇》、《高山下的花環》、《芙蓉鎮》等電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十幾年前,聽到著名的翻譯家馮亦代和黃宗英喜結良緣的消息時,我還在美國。其實這個消息對我並不意外,我知道他們兩家歷史上就是很好的朋友。馮老寫過一篇回憶先父以群的文章裏就提到過黃宗英,說是父親一次去北京約了馮亦代在酒店裏見麵,沒談幾句就看見黃宗英和秦怡來了,拉著他們去逛北京的公園。還記得80年代初去拜訪馮老,就聽見黃宗英的才子哥哥黃宗江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1]
[2]
[3]
[4]
[5]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