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屆春令營由大陸同工組織舉辦,每年一次,每年的參加人數與日俱增。今年報名的人數為一千三百多人,孩童加青少年為三百多人,人數爆滿,遠遠超過了預期。為基督徒的同工服侍增加了許多責任和負擔。
在《春令營兒童看護同工手冊》上,禱告詞這樣寫道:
因耶和華是孩子和同工的牧者,我們的服侍必不致缺乏。春令營是耶和華的青草地和溪水邊。
感謝上帝[
閱讀全文]
.jpg)
星期六一大早,我和兩個孩子趕去朋友Joshua和Hellen的家,再換坐他家的車,一路開往位於SantaCruz的春令營。到了營地,我們匆匆趕往餐廳吃早餐。因為遠牧師的第一堂演講會就要開始,我也要回到我的崗位:八歲組的兒童教室,和我的組員一起照看孩子。
吃完早餐,正要急忙離開,看見不遠處阿超也在用餐,就快步走過去打招呼。阿超身旁有一位中年女士彬彬有禮地對我微[
閱讀全文]
.jpg)
第十八屆灣區華人春令營活動圓滿落幕了。活動的時間是從五月二十日下午開始,一直到星期天的下午結束。昨天下午,我和孩子們坐朋友的車子回到家中。路途上,大家都累了。回到家,我好好地睡了一覺。等醒過來,天色早是深夜。卻睡不著,做著發呆,似乎還沒有從春令營的氣氛中緩過勁來。嗓子,卻啞了。喉嚨痛。我知道,是照看那些年齡半大不小的八九歲的孩子們[
閱讀全文]

今年第十八屆灣區華人春令營,將於五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連續三天,在位於SantaCruz的Mt.Hermon 基督會所中心舉行。這麽多年來,每年的五月Memory這三天長假,灣區許多華人,早已經習慣了與家人和朋友在一起,在紅木環抱的春令營營地共同度過屬靈成長的快樂時光。
我們攜帶家人和朋友們走進美好的大自然,來到設施齊全、空氣清新、環境幽靜芬芳、紅木[
閱讀全文]
23, 收到情書
是的,開學一個月以後,十月份的最後一天,我意外收到一封沒有地址和姓名的信。打開來一看,是一份情書,因為裏麵出現“思念”、“美好”和“急迫”等敏感字眼,最後還有一段詢問句:“你願意考慮和我。。。嗎?”寫信人說了,如果我還記得他名字的話,就不會“貴人多忘事”猜不到他是誰了。可惜這個人一定太普通平凡,不[
閱讀全文]
.jpg)
22,金色的十月
雖然說四季本身並沒有什麽特殊的情感,也不必草木含悲,落花有意,但是我青春少女的年齡,一個人求學在外,難免懷春歎秋,把感情寄托給大自然的四季。南京,這個我生活過幾乎六年的城市,太多的故事在這裏發生,讓我無法隻在恬靜中留下快樂。更多的,卻是感傷和惆悵。好像落葉滿地,風吹起,撩撥起往日情懷。。。
南[
閱讀全文]
.jpg)
二十一,在異鄉度過的第一個國慶節
轉眼之間,國慶節即將來臨。這是自開學以來的第一個長假期。校園裏熱鬧非凡。住在江蘇附近的同學,自然回家過節。學校的報亭裏貼滿了通知,國
慶節期間有各種各樣的郊遊或聚餐活動,歡迎同鄉們參加。我也有自己的計劃,那就是去孝陵衛體院的金坤舅舅那裏,和他一起共度國慶,順便把他上回進城幹洗的
一套西[
閱讀全文]

二十,開學後的流水日記
模糊的記憶總是屈服於無可動搖的日記。字字句句寫在每一頁翻開的紙上,默默地讀,才懂得,人生雖然漫長,卻仿佛隻隔著一條流淌的河水,或者隻是一臂之遙。少女的我站在那頭,中年的我站在這頭,彼此凝望,再點一點頭。
1984年的9月15日,星期六。日記裏並沒有記載是因為什麽事情,但是我卻撒了一個謊。我寫道:“謊言[
閱讀全文]
十九, 琅琊山采風 1984年11月4日是一個星期天。這一天的日記是從安徽琅琊山回來後寫的。現在想想,這篇日記之所以記錄得很詳細,估計是害怕日後有作文要求。這是一個中國學生的慣性思維,試想想,作為中文係的學生集體出門旅遊,係裏哪裏有白白讓我們遊山玩水的道理呢?總是要融會貫通,寫一寫采風遊記之類的感想吧。
其[
閱讀全文]

十七,我是一個小“富婆”
雖然我來自大西北的偏僻小城,父母親隻不過是中小學老師,家庭經濟很一般, 但是在金錢上我從未感覺過拮據, 當然,對於金錢也沒有具體的概念。在家裏的時候,家庭開銷不用我操心,要買什麽東西,都是父母給夠足夠的錢。剩下的零用錢如數還給父母,或者買路邊的羊肉串或者果丹皮吃,已很滿足。 [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