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南京記憶 - 上學這件事 (九)

(2011-05-26 21:52:31) 下一個

十九, 琅琊山采風

 

   1984114日是一個星期天。這一天的日記是從安徽琅琊山回來後寫的。現在想想,這篇日記之所以記錄得很詳細,估計是害怕日後有作文要求。這是一個中國學生的慣性思維,試想想,作為中文係的學生集體出門旅遊,係裏哪裏有白白讓我們遊山玩水的道理呢?總是要融會貫通,寫一寫采風遊記之類的感想吧。


   其實,我今天把這篇日記公開,倒不是因為琅琊山之遊有多麽令人難忘,也不是因為這篇日記有何可圈點之處,純屬因為那些照片。是的,不知道為何那次旅遊照了不少的照片。照片被保存著,又有相得益彰的日記作記錄,何不兩全其美都保存下來呢?

 


遊琅琊山日記

84114 / 星期天 


   今天是星期天,我們年級組織去安徽琅琊山旅遊。這是新入學以來第一次出那麽遠的門,著實有些興奮。


   清晨700鍾兩輛大巴士停在了學校大門口。我看見裴顯生老師、王家傑老師和我們坐同一輛車,心裏不免犯怵:這下跑不了了,回來一定是作文伺候。大家本來輕鬆的心情有些緊張。沒有人願意和老師坐一起,我又不想坐在後麵,於是隻好坐在了王家傑老師的旁邊,希望他不要拷問我文學常識。


   南京的清晨涼意甚濃。向遠方望去,一層層薄霧把景色都籠罩在隱隱約約之中。車子啟動之後,涼颼颼的風還是從車窗縫裏鑽進來,吹得我們不住打冷顫。也許是因為集體出門心情好,同學們打開隨身攜帶的錄音機,開始播放流行歌曲,聲音響得前前後後的人都能聽見,有的人閉目養神,有的人隨歌聲一起唱,也有同學打開袖珍收音機,收聽相聲節目,朗朗歡快的笑聲不時傳遍整個車廂。裴老師也被感染,用他渾厚的男中音給大家說著笑話,這和他站在講台上慢條斯理、嚴肅的表情可是判若兩人。


   突然聽見前麵有同學喊:“快看,前麵是長江大橋!”我把頭扭向窗外。在一片灰茫茫的大霧中,一座長長巨龍似的大橋呈現在眼前。霧很大,幾乎看不清橋的全貌,這樣更有一種若隱若現的美感,仿佛大橋是架在空中的仙橋。汽車在大霧籠罩的橋麵上行進,我看見四麵紅旗醒目地矗立在兩旁的橋頭堡上,還有兩旁的雕像也莊嚴偉岸。


   通過了引橋,才是大橋的正橋。眼前不再模糊不清,我看見橋麵很寬敞,就像小學課本中學過的文章一樣。透過車窗往江麵上望,長江之水包裹在薄霧之中,水天一色,仿佛一根緩緩流動的灰色緞帶向東流去。。。江麵上停泊著幾隻大輪船,朦朧飄渺,薄紗繚繞,就好像一幅留下許多空白的山水畫,美感因人的眼光和心情而產生不同的聯想。。。


   汽車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顛簸,終於來到了安徽滁州縣琅琊山角下。直到這時,我才知道,我們之所以來這裏旅遊,原因是北宋著名散文家曾在這裏留下那篇有名的《醉翁亭記》。這是中學老師要求背誦的散文:“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那抑揚頓挫的文字一經朗誦,更加賞心悅目般地從心中朗朗而出。今天能來此一遊,實地感觸琅琊山的蔚然深秀,當屬名不虛傳。


    琅琊山四周多群山,森林茂密,溪水流潺,空氣清新,清幽淡雅。沿著石道沿階而上,自然景觀之外,多見古寺廟、古亭台、曆代名人留下的石刻手記。走山路累了,隨便站在一處,四麵望去,都隱約可見寺宇、飛簷、刻字、佳句。也難怪曆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歡觀光旅遊於此。文以山麗,山以文傳,名人用他們的詩文題畫渲染著琅琊山,琅琊山也用深厚的文化吸引著更多的人慕名前來瞻仰。


   翠山茂林,涼亭出沒於間,都是小巧玲瓏,生動活潑。亭子屋簷好像鳥的翅膀大幅度翹起。我們走進醉翁亭。這座古亭非常簡潔,中央有一張石桌和四個石凳,傳說這就是歐陽修飲酒作詩的地方。亭子四周是彎彎曲曲的小渠,清澈流淌,嘩嘩作響。想象著歐陽修在此曾經“臨溪而漁”、“釀泉為酒”,麵對青山綠水,該是何等仙人美景。後院亭裏端坐著歐陽修的石像,儒雅睿智,而他的著作也散居於側。


   據說明書上介紹,他是在北宋慶曆年間被貶任滁州太守時,山僧智仙於次年專為歐陽修飲酒而建亭。歐陽修在此寫下了《醉翁亭記》並命名而聞名。亭台樓閣是中國古典藝術的傑作。由於曆史的年限實在長久,許多原有的建築遭到了環境和人文的破壞,這些我們所看見的亭子都是後人在原有的基礎上複建的,風格保持原貌,既大氣渾然天成,又雅觀精致玲瓏。古樸的紅柱上有後人雕寫的對聯:“泉聲如聽醉翁操,海日已照琅琊山。”


   從醉翁亭出來,我們又向西走。那是一條幽僻的碎石鋪就的小路,路旁是茂密的樹林,彎彎曲曲,有緩有陡。爬坡很累,沒爬多久,就氣喘籲籲。好在途中都是同學,大家你追我趕誰都不甘落後,加上樹林中不時傳來小鳥的鳴叫、樹葉的嘩嘩和唱,我們偶爾的喧嘩更是襯得林中的幽靜。路途中有許多帶圍欄的小亭間,坐下來歇歇腳,喘口氣,喝點水壺中的涼水,再往上爬就不感到那麽累了。


   

 

古色古香的琅琊寺就座落在叢林之中。跨進紅漆大門,首先看見的是一個大場院,中間有一棵高大無比的樹,幾乎遮住了半個天,順著小路走就看見廟門。經過一個小橋,走上階梯,廟門裏迎麵是一排排餘煙嫋嫋的香柱插在供桌上,望上看便是永遠平和微笑的菩薩。正對菩薩的地麵上,有小圓麻蒲,那是供人燒香跪拜的。走到後門,抬頭看見三個菩薩,最中間端坐的是觀音,兩個小和尚伺候在旁。觀音坐陣的假山上麵,有十八個羅漢千姿百態地矗立兩旁,表情神態栩栩如生。廟裏充滿了陰森森的感覺。蘇進要拜一拜,我拉她趕緊走開,說那是觀音送子菩薩,你拜她求甚?大家都笑開了。




   走出琅琊寺,我們又向琅琊山開拔。這段路很不好走,有路又像沒路,坡度很大,最斜的坡度有60度。石梯磕磕絆絆,被荒草覆蓋,許多地方石梯根本被掀翻露著深坑。我和蘇進手拉著手,爭取不落人後。幾乎都要絕望的時候,前麵同學大喊“到了,到了!風景無限好!”我們才鼓足最後的力氣爬上山頂。


   站在山頂上,四下眺望,群山盡收眼底,蒼鬆翠柏,浩瀚無邊。風兒輕輕吹來,吹走了一身的疲勞。遠山之上,雲霧環繞著群山俊峰,山巒起伏層次分明,那縹緲緩緩而動的,應該是長江之水從天上而來延伸到眼目無法觸及之處。。。欣賞完琅琊景色,我們原路返回。下午2:00多種,老師們讓大家集合在一起,休息自由活動。帶錄音機的同學又打開了音響,老師們興致極高,走過來邀請我們跳舞。。。 


 


南京記憶 <wbr>- <wbr>上學這件事 <wbr>(九)
同學們和老師在琅琊寺前合影  / 左四是裴顯生老師。他教我們古代漢語 

 




南京記憶 <wbr>- <wbr>上學這件事 <wbr>(九)我和為群在學跳舞

南京記憶 <wbr>- <wbr>上學這件事 <wbr>(九)

南京記憶 <wbr>- <wbr>上學這件事 <wbr>(九)同學們看我和為群跳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