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的俯衝

跳入三界內,遊戲五行中
個人資料
博文
(2009-09-18 23:59:14)
該來的總是要來,不該來的也會來,該和不該其實是相對的,時間上和過程上的相對。你在某一個時間段以為是“該”,再過一段時間,可能發現應該是“不該”,反之亦然,古人專門編了一個成語故事來論證這個道理,叫做“塞翁失馬”。不過在那一個時間段,你覺得不該來的時候,任何裝模作樣的思辨,故作深沉的假哲學,一律無濟於事,來了,就來了,突然就來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我很害怕
我家街頭拐角的小店鋪
門口豎著黃色的郵箱
我每天經過那裏
總要習慣性地抬頭張望
有時候郵箱前停著輛黃色的郵車
郵差站在小店門口
清收信件,交遞包裹,和小店老板說說笑笑
有時候郵差不在
戴眼鏡的店老板低頭整理草地上的菊花
他轉身看我的時候
身邊的小狗也跟著把尾巴一陣亂搖
上個星期小店關了一天門
鄰居太太告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09-06 15:09:31)

最近看的幾部老片子 [編輯] [引用]
“BridgetJones'sdiary”,不知道為什麽德文譯成“早餐巧克力”,看這種片子,跟讀瓊瑤小說一樣,需要找個借口“批判地看”。看這種片子也跟讀瓊瑤小說一樣,明明知道內容簡單沒有深度,情節幼稚不符合邏輯,還是從頭緊緊盯到尾,不肯錯過一個鏡頭,尤其是HughGran的鏡頭--HughGran的眼神混合了男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9-08-06 13:27:15)
衣服十八歲以前,我穿的衣服,從裏到外,都是家裏人自己做的。我們家上兩輩,全是口碑良好的業餘裁縫。其中以我奶奶最為心靈手巧,能裁會剪,縫紉機踩得很有路數,她退休以後住在我們家,經常靠幫人做衣服,賺取一點手工費做零花錢。我父母這一輩差一些,基本上,我爸和幾個叔叔負責裁,我媽和嬸嬸們負責縫。我小時候開竅比較晚,不懂得打扮自己,家裏人做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2009-06-23 12:48:27)
中學住校我上中學的時候住校,學校所在的地方叫弄弄溝,我們那個城市解放以後才出現在地圖上,所以一切的地名都起得馬馬虎虎。除了弄弄溝,還有弄弄坪,意思很了然,說的是一塊大山,弄一弄,有的成了溝,有的成了坪。
 
弄弄溝是一座山攔腰劈開,勉強修起一條公路,然後靠著這條公路弄出幾座房子來,裏麵有一座是我們的教學樓,三四座鋼鐵廠的家屬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9-06-22 14:07:33)
NadennFFN
我剛剛撥通電話,對方就接聽了。
“Na,denn,FFN。”那個男人的聲音因為緊張而有點結巴。
我愣了一下。這樣的開頭詞我還是頭一次聽到,坐在我對麵的錄音師也抬起頭來望著我。
“Na,denn,FFN。”男人又說。這一回流暢多了。
“您是施密特先生嗎?”我定定神,一本正經地問。
“哦,”男聲就像一個泄了氣的球,一下子鬆散下來。“我就是。什麽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06-22 13:08:21)

“齉”字的故事很早的時候,世界上沒有文字,大家都用畫畫來表達思想。畫畫得好的人,就被選做部落首領,虎子就是一個部落的首領,因為他很會畫畫。
 
虎子的部落裏有一個獵人叫樂樂,他和虎子一樣高大強壯,他也和虎子一樣,會打鳥,會捉魚,還會赤手空拳打老虎。可是,因為他不會畫畫,所以沒有人選他做部落首領。
 
樂樂對這一點很不高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06-22 13:05:47)

房頂上的雞窩 咯咯是一隻白色的母雞,它住在樂樂和安安家的花園裏。
 
咯咯會下蛋,它下的蛋也是白色的,像雪一樣白,樂樂和安安都很喜歡吃咯咯下的雪白的雞蛋。
 
可是,咯咯是一隻調皮的母雞,它喜歡跑到房頂上去。樂樂和安安就在房頂上的煙囪旁邊放了一個大桶,桶裏麵鋪上幹草,成了一個雞窩。咯咯最喜歡在房頂上的雞窩裏下蛋。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09-06-22 13:04:01)

樂樂和安安的故事我們到德國定居的時候,大黑快四歲了,那時候的他會說流利的中文,德文,甚至還會一點點英文。他現在中文說得不好,這全是我的責任,我也知道。大黑是個聽話的孩子,每星期都勤勤懇懇地去中文學校上課,認認真真地做作業。媽媽脾氣不好的時候斥責他不用功,他也隻是流流眼淚,從來沒有認真地反抗過,可能他心裏明白反抗也沒用,大人的力量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6-22 12:24:48)
上周三跟供貨商吃飯,他們是一個美國公司的分部,危機之後,公司大開殺戒,一個部門走了一半有餘。美國公司沒有德國人的社會觀念,雖然要遵守德國的解雇條例,但是決定了要你走,立刻讓你打包,說是“freistellen",就是讓你在家呆著,解雇期的錢照發,不用去上班了。在德國人看來,相當沒有人情味。
當時在座的一個部門經理,也是老資格員工,滿口大罵美國“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