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俞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本文為近二十多年來有關郭店楚簡中《老子》甲乙丙本研究考證結果的學術小結,特別是日本漢學界研究成果的分析。因筆者能力有限,對其成果不作深入考評。謹作此文為後進研究者提供對照與參考。本文分以下部分:
一,至今為止《老子》即《道德經》的注釋和考證曆史。
二,日本漢學至郭店楚簡《老子》之學術成就
三,郭店楚簡《老子》成書年代之爭論
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完成《回眸北齋之浮世繪世界》之後和網友聊起了中國名畫《千裏江山圖》。此畫在好幾年前展出時已引來爭議不斷,其原因還是作品本事留給後人信息太少,有更多的質疑空間。隻從感性上提出判斷隻能是存疑,不可能得出顛覆性結論。在波瀾平息之後,冷靜梳理其中的來龍去脈,尤其是從客觀的文本出發而不是停留在主觀判斷,方可得出合理的推理結果。筆者覺得很有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前幾天當筆者聆聽巫鴻教授關於《跨時空藝術漫遊》講座中提到葛飾北齋時,介紹了北齋早期的一幅《阿多福》漫畫,一幅再平常不過的讀本插圖在仔細辨認下,畫中的女子視線對著地上的一把草,而阿多福(おたふく)麵具在她的背後和鏡子裏注視著她,“阿多福”是日本傳說裏的一尊長相醜而可愛卻能帶來福氣的女神,畫中阿多福麵具無疑帶有靈性而畫中女子絲毫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805年某日,幕府將軍德川家齊(とくがわいえなり)邀請當時在朝畫家來府當場作畫,大畫家穀文晁(たにぶんちょう)潑墨山水,大有《千裏江山圖》之氣勢,獲在場稱讚後,輪到葛飾北齋(かつしかほくさい)登場,見他端出得意的“普魯士藍”顏料調出層次後,用大筆在丈八畫紙上枯筆橫掃過去,在場眾人都露出莫名之情。穀文晁在後來日記裏寫道為北齋驚出一縷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1-06 02:19:07)

橫濱地表塔酒店60樓的39號房間,一大早我們看到了富士山,遠掛在青空間似海市蜃樓,初冬山頂的積雪和火山特有平滑舒展的山巒線條將藍天清晰地分割過去,名山出天際,蒼茫雲海間。新一日的朝霞將早已徹夜的昨日遺忘,眼前的拱形地平線在暗示著不會給過去留下任何餘地。人在追求明天的同時絲毫不在意今天,當今天已經過去忽發覺有拾起必要或重新回頭之時,等待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0-29 04:40:09)

橫濱地表塔酒店60樓的39號房間,妻卸下行李後總算能坐在可俯視整個東京灣的窗台前,點上一支煙和端起摩卡,她說,“還記得我們在山下公園草坪上,看著這個地表塔說了什麽嗎?什麽時候能上去住上一夜。”一晃就三十年,當我們思緒要逃離橫濱時卻住在了此處。這時夕陽由地表塔可見視線的背後灑來,天際還沒變暗之前已將整個城市群樓,道路和汽車照得通紅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陳子龍在中國詩詞史乃至中國文學史處於何處地位,筆者至今還在思考。也許詩詞賦還需要時間的洗練和自身修養的提高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妙處。滿清《明史》稱其“生有異才,工舉子業,兼治詩賦古文,取法魏、晉,駢體尤精妙。”好多年前筆者在專攻唐詩宋詞時,確實忽略了陳子龍的才華,盛唐詩重情感流露,宋詩重哲理品位同樣很高,初唐之前的詩有側重渲染鋪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寫陳子龍之念已大半年之久,起因還是當今中國對於陳子龍詩文和陳子龍事跡研究少得離奇,這和陳子龍在曆史上的成就地位極不相稱。筆者閱覽了近幾年高校文科研究生論文,除了07年華師大張亭立《陳子龍研究》外無任何相關條目。早年複旦明史專家朱東潤先生1984年著書《陳子龍及其時代》雖屬難得,但治史思想值得商榷,書中偏重事件敘述對陳的詩書價值及其背景整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9-15 01:45:40)

本文是筆者寫成考古係列《尋找夏朝》的一篇追記,正如去年完成《對郭沫若質疑《蘭亭序》真偽之再思考》係列後完成追記《蘭亭集序真跡尋考》,和今年《再議唐宋變革論》係列後完成追記《封建之詞義再考》,以及《陳寅恪學問之不古不今》係列後完成追記《談王國維二重證據法》所有這一切似乎是筆者自身思考研究的思維慣性。也同時印證了對於某一領域或者課題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當筆者完成本篇也是作為此係列收尾的最後文章後,感慨之餘把本該作為結尾部分換置成文首,純粹是處於內心發願至此無意輕視為求中國源頭而埋頭苦幹的考古學家們,或許他們為一方荒土一口墓穴奉獻出青春或鬢髭皆白,他們中大多數是求實正直的學者,是筆者心中的偉人和民族的脊梁。中國不需要急功近利求證古跡而讓世人看淺,無論如何中國擁有悠久文明不會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