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俞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隨筆《養老院和養生院》

(2024-04-21 04:10:12) 下一個

 

 

         時光荏苒,當我第二次下榻金匯路酒店時已是第二年預示春天將至的穀雨時節,熟悉的林蔭和街道之間忙碌著快遞小哥黃的藍的帽子顯得比以前稀少很多,尚未改變的是公交平穩運行。一切祥和一切在新的界麵上重新得到平衡般的和諧。黃昏過後的繁華依賴霓紅來襯托,隻可惜敞亮的一家家飯莊唯有一二個人影在晃動,似“江楓野火對愁眠”之景觸情,似每個人還在打拚中的萬般無奈。
 

         敲打鍵盤為所經曆留下幾句之衝動還是萌發在回日本前探望在龍柏養老院母親時,一個雨過放晴的早晨,社區裏高大茂密的綠蔭被陽光穿透後顯得格外生機盎然,垃圾車回收作業時彌漫出刺鼻氣味和響聲預意著這裏的人間煙火。我們走進養老院時在庭院裏晃動胳膊的小個趙阿姨笑眯眯地打著招呼:
        “哪又來啦,哪姆媽在看電視。”
        “哦!阿姨今朝天氣好啊!”
        “是額,出來動動依。”

 

          三層高的社區養老院沒有電梯,對於下樓的老人確有不便,幾天前我問過小個趙阿姨,她說這裏社區裏都沒有電梯,聽說不給裝。母親中風三十年去年住進養老院時已經輪椅不離,以前探訪老人還要預約在底樓,她隻能坐電動扶梯輪椅下樓和我們見麵,今天悄悄走到母親房間門口,略停一望,母親看電視的視線略微一斜就能瞅到門口的我,這回她立刻叫出聲來:
        “儂來啦!” 
 

        上周四突然探訪時我在同樣的位置看她,她一眼沒認出我,定神看還是沒認出我,我試著晃晃頭期待肢體語言彌補口罩的生疏,她還是沒認出我。直到“姆媽” 叫了一聲,才看到她眼神中綻出的喜悅。今天“捉迷藏” 一眼識破,似米芾刷字痛快淋漓。於是乎整個房間充滿熱絡,護理阿姨也湊過來說說笑笑。睡在母親旁邊的,前幾天母親偷偷告訴我這個人腦子有點“七搭八搭” ,講話困難的老阿姨也湊過來說話,護理阿姨開始“數落” 她:
        “人家小人來看看,高興過來高興回去。你兒子隻要一來就拉著不讓走,送過來老鴨湯還厭便沒燒熟,還好是你兒子,換作媳婦來再啊伐來了。”

 

          老阿姨秉持原則開始爭辯,就是說話困難明顯落個下風,護理阿姨又說了“像你這樣,蠻好坐在馬桶上還會拉到褲子裏,你叫你兒子怎麽照顧你?”
 

          剛上樓的小個趙阿姨也幫護理阿姨,說老阿姨晚上老是呻吟讓人睡不著,母親捏著麵紙擦口水時咪眼暗笑。這個房間四個老人要算小個趙阿姨能走能動,她皮膚黝黑口音不純被母親視為“本地人”,幾天前母親告訴我她人很好,“幫我做很多事,家裏人都不在了隻有進養老院。”小個趙阿姨親口告訴我們,她來了已經十幾年,看到這裏很多老人送到醫院再沒回來。同來的妻對這樣的吵嘴並不關心,她翻翻母親的床單被子,問護理阿姨這床單床被多少天換一次,阿姨說:
        “這不一定的,如果尿濕了就換。這裏領導天天要檢查的。”
        昨天周三是他們洗澡的日子,下午見到母親她第一句話就是:
        “今朝打浴,我又是第一個。”
        小個趙阿姨插話:
        “儂姆媽一直是第一個打浴,依辰光長,阿拉打得快。”
        媽說:“後頭打的人水會冷掉的。”
        幾天前姆媽看電視突然說“這不是唱滬劇的茅善玉嗎?”今天我就問她:
        “姆媽,電視裏新聞看得懂伐?”
        “看得懂的,就是不知道講什麽。頻頻,我加退休工資了。”  
        “額事體老離八早了。哪看電視都看到幾點鍾啊?” 
        媽說:“到吃好夜飯,阿姨六點準時關掉。”
        “那儂困伐?”
        “我伐困,我看一息電子鍾。”
        小個趙阿姨湊過來跟我們說,你媽媽說坐過飛機去過日本。
        “對對,那是二十年前和我爸爸一起去的。”
        “我也坐過飛機。”小個趙阿姨眼光一亮。這時斜對麵坐著的老太太朝我們看過來,麵無表情。護理阿姨說她耳朵不好,聽不到你們在講什麽,這時小個趙阿姨話又過來了:
        “她快一百歲了!” 

 

           記得道別母親走出房間時,我特意在耳聾老太太前揮揮手道別,老太太神采地向我們揮揮手露出難得的笑顏。我沒有在和母親道別前流露出半點沮惜,我想這也是母親不願見到的,她生活樂觀,五十多歲中風都靠父親精心照顧,直到去年父親仙逝。正如護理阿姨說的“高興過來高興回去”,世上其實沒有什麽值得一直愁眉苦臉的事。妻對我說“夏天早點過來看媽媽”。
 

         走出養老院大門時已經高陽當頭,樹蔭在光芒下顯得格外靜謐。微風拂過又一些枯葉脫落樹幹,在草叢在水溝無聲地躺著。社區裏汽車進出的忙碌,鳥語,快遞,人影和落葉共存,是世俗但又不是。以前沒有對“敬老院”“養老院”有半點疑惑,走出社區開始思索這一說法也許不妥,因家人子女無法照顧而讓老人入住進來,也有人嫌棄老人吃喝拉撒就轉托給養老院,這是幾代人對老人的供養和孝順的觀念變異,日本古時流傳著這樣的故事:兒子照顧老母多年貧困交加,於是狠下心為老母準備了幹糧將老母背到山裏去遺棄,老母在兒子背上不停地丟撒幹糧,提醒兒子回家的路。
 

           中國有很多父母為了生活和未來將孩子留在鄉下讓老人照顧孫輩而獨自在大城市打拚,不盡撫養教育的義務和將老人送進養老院在某種意義上似曾相識,隻不過一個是在人生尾端和在人生開始。其次那些四肢充滿活力的人,表麵上能吃能走但思維早已僵化,在社會這個大“養老院”裏亦在等死,何以嗤笑養老院裏老人?誰都不知自己生命的終點在何方,哪有老和少之分?    於是乎這樣的地方喚作“養生院”可能更好,幾天前護理阿姨對我說過,我們這裏的老人都是健康的,不健康的都要去醫院的。所有院裏的老人都憧憬生活,愛惜生命樂觀得活著,而院之外大千世界的人們,除了行動機能沒有退化外不能保證他們都還健康,無論是身心生理。
 

         盛年不重來,夕陽映紅時。在枯葉脫落樹枝前好好生活下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