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博文
七以現在的發展趨勢來看,中國可以通過和日本的合作,從而打垮韓國和台灣的經濟競爭力,也可以通過和韓國或者台灣的合作,來挑戰日本的競爭力。更可以通過和美國、歐洲以及這些地方的華裔科學家的合作,來克製日本、韓國和台灣。因此中國是不需要很著急的選擇自己的合作夥伴,反而倒是日本越早談定和中國的合作,對日本的條件越有利。如果日本繼續拖下去,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六日本和中國的關係模式,其他的觀點包括就是英法模式。不過因為英國雖然有美國強援,但麵對的是一個分裂的歐洲大陸,而日本雖然有美國強援,麵對的是一個統一的東亞大陸,自然無法模式套用。要想做到這一點,那得大量發動中國的“有識之士”的精英們,把中國分裂成7大塊,在中國華北搞出一個德國,在中國華東搞出一個法國,然後在中國華南再搞出一個意大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五其實日本一開始的主要戰略,就是如何從英美殖民帝國手中,搶奪中國市場。在甲午戰爭中,日本打敗了清朝後,通過《馬關條約》占據了朝鮮和台灣。然後在東北日俄戰爭中,打敗俄國,並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扶持了偽滿州國。之後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發起全麵侵華戰爭,並在中國漢奸們的幫助下,成功倡導了華北自治,在中國北方的河北、山西、察哈爾、綏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四日本在80年代,經濟國力如日中天的時候,已經考慮到在亞洲扮演當然的領導者的角色。當時的中國剛剛改革開放,經濟實力非常薄弱,而當時日本的東亞經濟發展模式,叫做雁行模式。這個模式,是由日本經濟學家赤鬆要1930年代提出,不過在1960年後獲得了廣泛的影響。這個模式的基本想法,是一個以西方國家為主要市場的出口導向的亞洲經濟區,內部的產業分工布局。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三小泉在2001年4月上台之後,本來號稱是要改革來解決日本的經濟低迷問題。他的改革主要是三個方麵,一個就是繼續90年代後的日本金融係統的修複工作,解決銀行的壞帳問題。第二個就是減少政府財政支出,希望整合自民黨內部,將自民黨的主要票源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從而減低政府對農村為基地的大型建築集團進行財政補貼。第三個,也是主要爭議的經濟政策,就是日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二估計大家看到日本在1985年的情形,就有點如坐針氈,覺得比較類似中國現在的情況了。那麽為啥日本自己的內需市場無法解決這個困境?其實要擴大內需,首先是要你的人民,尤其是中下層人民有錢花才行。而要讓人民有錢花,你就必須把他們的工資提高。日本這個國家,有個很奇怪的經濟現象,就是它的大型企業,特別是製造業效率非常高,但是它的中小型企業,尤其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朋友說,這是他見過的最難出的一本書。
大大小小接觸了50-60家出版社。有些是不讚成觀點,不願意,有些是願意,但礙於聲份不方便,有些是想出,但不敢出。
最後是沈國放的世界知識出版社出了,不過書被砍了一隻手,就是西藏和新疆那塊出不了(估計是一年前說,南疆事情不好好處理,就會如何如何,然後75就如何如何了。所以不能打人臉啊。)
宣傳手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3)
一要談東亞,尤其是東北亞,和其引起世界人民羨慕的近半個世紀的經濟大發展,就要首先從日本談起。日本自從明治維新開始,其國家戰略,一言而蔽之,就是如何追趕上西方大國,並成為被承認的一員。而這個目標,可以說,是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大概實現了,但自從這個目標達到之後,日本社會的發展陷入了一個長期的停滯。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日本經濟的金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十其實在實兌港所在的若開邦,若開族這個大概3百萬人口,以信奉伊斯蘭教為主的少數民族,被信奉小乘佛教的緬族和緬甸政府的打壓和迫害,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在1990年的打壓行動中,超過30萬難民,隻好逃過邊界,去了孟加拉國。而其中比較有錢的商人,都走到了雲南,投靠了雲南的回族。中國應該善於利用這些關係,建立起若開邦裏麵的親中力量,如果隻是一味的和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九如果這個第三股政治勢力,可以表現出與昂山素姬的不同,倒不是沒有可能在妥協中冒頭。經過多年的和軍政府對抗,緬甸民盟的領導人物老的老,死的死,後繼年輕人沒有空間成長。再加上昂山素姬的一味依賴西方政府的一哭二喊三上吊的悲情牌,和強烈要求對緬甸進行經濟製裁的政策,都對緬甸仰光之外的普通階層缺乏吸引力。而民盟忽視緬甸的複雜情況,把緬甸軍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56]
[57]
[58]
[59]
[6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