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四麵楚歌之東亞篇 東亞模式之大結局之二

(2009-09-02 10:01:21) 下一個

 

估計大家看到日本在1985年的情形,就有點如坐針氈,覺得比較類似中國現在的情況了。

那麽為啥日本自己的內需市場無法解決這個困境?

其實要擴大內需,首先是要你的人民,尤其是中下層人民有錢花才行。而要讓人民有錢花,你就必須把他們的工資提高。

日本這個國家,有個很奇怪的經濟現象,就是它的大型企業,特別是製造業效率非常高,但是它的中小型企業,尤其是非製造行業的服務業等等,大多是勞動密集型,效率特別低。因為生產效率沒法提高,這些行業的工資水平就一直高不上去。而這些企業,確實缺乏像美國那樣的經營靈活性,以及缺乏在金融資源上的合理配置和調節,導致了這些服務行業是一潭死水,沒有多少生機。

由這些服務業雇用的人士占日本總就業的80%,就變成了影響內需市場增長的一大因素。

另一個因素,就是當日本人通過出口順差獲得的大量資金,和銀行低息利率帶來的貸款寬鬆,導致了1980年代,日本城市土地和房地產價格飛速上漲,使許多日本人都加入到了這個房地產大遊戲裏麵去了。

大家也知道,房屋供款負擔重,還有就是日本的人口密布帶來的居住麵積擁擠(於香港及其相似),和美國人的大房子不一樣,許多的耐用消費品等等,需要量本來就小很多。比如說俺在美國的房子裏,每個房間的椅子加在一起,在日本或者香港,大概整個房子都擺不下。這樣就變成其他的消費,被房價給壓抑了。

而在1989年,金融市場一崩潰,很多人就成了負資產。還有更多人的終身積蓄就打了水泡。這種情形下,大家如何花得出去錢呢。

大家經常聽到日本的高儲蓄率,其實日本的儲蓄率在1960年代末期達到高峰25%,然後在1970-1990年代,在10-15%中間徘徊,然後下降到5%左右。

最後就是在1980年代,日本的人口增長開始放緩,人口開始老化,由於生育率不高,日本人口已經無法增長,在2004年到了128百萬的頂,並隨後出現了負增長。據估計,日本在2055年,人口將下降到9千萬。而日本就業年齡人口和老年人比例,從1975年的81,到2005年的31(估計2055年是1.31),都是對內需增長的不利因素。

 

圖一  日本人口開始下降

那麽日本社會是不是有美國這樣的收入極度不平均,導致的內需不足呢?這個倒不是。

1886-1938年日本第一次經濟奇跡時候,社會財富極度不公平很嚴重,1%的最頂層占據了20%的全國財富(0.1%占有9%全國財富)。而因為社會不公導致的國內矛盾,再加上對海外,尤其是中國市場的渴望,希望通過軍事力量,趕走西方強權,讓日本工業獨霸亞洲市場,導致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興起,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戰爭。

日本在戰爭中,由於戰爭總動員導致的經濟和稅收變化,以及戰爭期間的高通脹和大破壞,客觀地將貧富兩極分化問題解決,導致了1%的最高層人群,在全國財富的占有量下降到了7%0.1%人群下降到2%)。

有趣的是,這個情況不光是日本,在其他工業化國家,如美國、英國和法國,都發生了類似情況。就是當資本家占主導地位的高速資本積累和工業化年代,財富分配都是極度不平均。但這種不平均就導致了要麽經濟大衰退,要麽就是戰爭,這兩種社會動蕩,而將財富分配重新調整。

以歐美為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0.1%富人在美國、英國和法國,大概占有全國財富的10%左右,就在一次大戰中,把比例給打下來了。然後戰後的1920年代,又慢慢的漲了上去。然後在1929年大蕭條和隨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又給打了下來,大概都是2%全國財富左右。

日本的財閥,就沒有受到發生在歐洲和經濟影響波及到北美的一次大戰的影響,也沒有受到大蕭條的衝擊,但就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使國內的收入公平問題得到解決。

 

圖一 世界幾大工業國財富集中曆史資料 (資料來源:日本收入不平均的曆史和橫向比較,森口千晶,美國西北大學)

更值得注意的是,戰後的大多數西方發達國家,基本上最富有人群在國家財富的比重,都是大致在這個水平。隻是在開始盎格魯-薩克森自由資本主義模式的美國和英國,在1980年代後,收入不公平開始增大,美國0.1%財閥的比重,在2005年開始回到了1929年大蕭條前的水平。英國就稍微好一點,回到5%水平。而沒有走這條路的法國和日本,就仍然處於2%水平。

而同樣的盎格魯-薩克森國家,比如說加拿大,和英國水平相仿,而澳洲就稍微低一點,在3%水平。與日本相比,北歐的一些國家,如荷蘭、瑞典等等,就比日本還要公平一些。

這個似乎對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是一個警訊。就是說當中國在高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如果不能有效調整政府政策,讓收入分配更加公平,那麽就不得不麵對,由於低中階層人民,收入不高,導致有效需求不足,要麽發生經濟大衰退,或者引發內部戰爭這樣的社會動蕩局麵。

雖然俺沒有中國曆代王朝興衰更替曆史的具體經濟數據,不過大家都知道因為土地被地方豪強大肆兼並,而導致無地農民大量增加從而引發的社會問題,從一次又一次末代王朝的農民起義裏,可以看出端倪。美國這一次的經濟危機,也同樣和現在窮人越窮,導致消費乏力的局麵大有關聯。中國要搞和諧社會,在收入上不和諧,那就是基本不可能達到。

日本在1990年後,就是經濟大泡沫慢慢開爆,日本政府大規模舉債,拯救經濟和金融體係,整個經濟基本上陷於停頓。後來想學習美國,進行改革,開始了2000年代以小泉純一郎代表的日本新保守派的改革政策。其中一條改革,就是打破企業大鍋飯,導致了合同用工和外包工的大量出現,讓這些沒有太多福利的臨時工,占了總就業人口的三分之一。這個政策沒有增加日本企業的活力,就反而降低了人們的工資收入,當然最後就沒有達到效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