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經滄海投資感悟生活點滴

吾言吾所思,君聞君所願。【聲明】僅供交流之用,不作投資建議。
個人資料
牛經滄海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23-03-23 12:48:39)

健康之路始於足下 牛經滄海 3/23/2023 生於“三年自然災害”之年,長於“十年艱難探索”時期,先天不足,後天不補,生活習慣,自然形成,好壞兩極。 先說好習慣。不吃零食。飯吃不飽,當然不會有零食。據說零食是健康的頭號敵人。不吃零食,也避開了一個反式脂肪的攝入途徑。 不吃糖,包括含糖飲料。糖一度隻是貴族的奢侈品,沒想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23-03-18 20:39:37)
牛經滄海 說起來在學校念書的時候,學過的課程有很多終身沒有機會用到。比如數學,基本上大二的高數就可以應付了,而我之後又學習了九年。回頭看看,實實在在用到的東西卻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它們才是人人必修的功課。 第一門必修課應該是財經。每個人都需要學會理財。財經知識是財務自由之路的重要前提,可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避坑避雷。常常聽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3-05 09:15:16)

牛經滄海 3/5/2023 富蘭克林說世界上隻有兩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稅收和死亡。我在天朝的時候,國家實行的是低工資製。對富蘭克林的名言完全無感。 在大學教書近九年,從每月45元實習工資開始,到56元轉正,包括各種津貼最終也就一百三四十樣子。那時候工資由係辦去財務處統一領取,然後教職員工去係裏領取。每人一個信封,裝得鼓鼓囊囊的,精確到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3-03-04 08:13:50)

牛經滄海 3/4/2023 一個人能不能集中注意力把簡單的事情做到完美,是其智力與習慣決定的。我就做不到完美,比較馬虎。 我高考的時候把一道經典的潛水艇問題做錯了,15分就這樣失之交臂。那個題型在《數理化自學叢書》物理卷某個分冊出現過,解過。可見我就算會做的事情,不一定能做對。再比如GRE的數學題,沒有不會的,但總會做錯兩三題。我去考GRE,[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麻州的NewBedford,RI的Pawtucket,白人占比較大,是早期的紡織工業重鎮。巴菲特的Berkeshire哈撒韋就誕生於NewBedford。今非昔比,這裏居住了一類我之前一無所知的另類人群。很多人不工作,卻有時間跟房東較勁。 2016年我們新手,看到那裏有很多漂亮的磚牆樓房,最後鎖定3棟,12單元,16單元與24單元。基本上都是2房1衛,均價6至7萬,租金1000上下,名義回報率很高。 第一個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自由職業醫保是一個負擔。好消息是自付醫療保險費在特定情況可以衝抵收入,從而減稅。據工商局Publication535,第6章,第21頁,在以下情況可以衝抵收入:1.自雇,ScheduleC或F或SE;2.合夥製公司(含LLC)合夥人,ScheduleK-1第14欄(Box14)CodeA有收入;3.SCorp之2%及以上股份持有人,保費有公司支付或報銷並在W2表記作收入。我發現不同會計師對於同類公司可能有不通的處理。我收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2-25 12:21:48)
一個房客連續兩個月拒絕交租。他的理由是有一個洗手間漏水。一開始隻是天花上有點潮濕。後來開始擴大。為此先後請了3位修理工。第一個說是去了,人不在家。第二個去了,沒有找到漏水源頭。第三個去了三次,似乎找到了漏水源頭。我要寫信說明房客交租或者搬走;房東負責修繕;房客對修繕不滿意可以提前結束租約。以下是ChatGPT幫我寫的信,怎麽樣?Weregrettoinformyouth[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2-18 08:28:08)

聽說Naples是美國富人占比最高的小鎮之一,海水碧藍,昨天去瞧一眼。
海水不錯。海灘離岸近。街道整潔,很多房前都種了季節性花卉。選周五去,可以找到停車。公共停車位好像4刀一小時。
沙子沒有SiestaKey的潔白,壯觀。返程之前也去櫥窗瞎拚一下,從愛馬仕以下一眾大牌俱全,推薦國內高淨值人群。聽說有的相親群以5000萬起步,估計一般的商場難以垂青。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2-17 07:17:27)

一個白手起步TF的故事 牛經滄海 02/17/2023 自從2016年離開職場,慢慢學會種菜,因此認識一位菜友,她就是在沒有第一桶金的情況下把TF做起來的。我也不了解她以前做什麽工作,估計工資不太高。她的優勢是機會成本有限,不利的一麵是她起步本金微不足道。
她的做法是每年投入5萬本金,添加一個房子,從公寓單元開始的。我們認識的時候,她離職很多年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2-13 13:50:20)

這是兩個例子。你以為如何?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1]
[22]
[23]
[24]
[2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