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5 (202)
2018 (96)
2019 (96)
2020 (225)
2021 (151)
2023 (106)
2024 (113)
《十年股海浮沉錄:一個華爾街人的投資哲學》(2007年修訂版)
一、血色教訓:從神壇跌落
1992年入局美國共同基金,1997年轉戰美股,2004年深耕A股市場,十五年資本征途恰似坐過山車。曾親曆納斯達克指數從千禧年5150點的癲狂墜入2002年1100點的深淵,創下三年十數倍收益的"股神"虛名,卻在科網泡沫破滅中賠盡浮盈。這場當代版"大蕭條"教會我:資本市場從無永恒股神,唯有周期更迭的造神遊戲。
二、價值重構:A股投資三鐵律
2004年轉身A股戰場時,我摒棄了暴富幻想,建立三重防禦體係:
1. 績優準則:錨定淨利潤百強
以國民經濟支柱企業為盾,這些處於成熟期的"現金牛"雖可能錯失黑馬,卻能在係統性風險中構築安全邊際。如2005年堅守的貴州茅台,在6124點股災中展現出的抗跌韌性,印證了"數學期望最大化"的投資真諦。
2. 效率維度:ROE行業製高點
淨利潤絕非唯一標尺,我要求標的必須在本行業ROE排名前20%。正如2006年挖掘的三一重工,其23%的淨資產收益率完美詮釋了資本效率——每投入1元創造0.23元淨利,這才是穿越牛熊的硬核指標。
3. 分散藝術:跨行業對衝
恪守"單行業不超過兩隻"原則,形成天然風險對衝。2007年同時配置金融(招行、平安)、能源(中石油、神華)、消費(茅台、格力)的組合,在板塊輪動中始終保有進攻支點。
三、操盤心法:華爾街生存指南
1. 情報深耕:建立信息護城河
每日3小時研讀財報、政策白皮書及行業數據,形成獨立研判體係。2007年5·30暴跌前,正是通過財政部官員的閉門講話記錄,提前嗅到印花稅調整危機。
2. 靜默策略:減少摩擦成本
統計顯示,2001-2006年間頻繁交易者年均損耗8%收益。我的持倉周期通常跨越2-3個經濟周期,如持有萬科A長達1430天,僅交易4次,節省的交易費用轉化為13%超額收益。
3. 趨勢共舞:不做逆流者
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初期,果斷修正對寶鋼股份的偏見,順應國企改革浪潮。這並非妥協,而是領悟到:資本市場的正確性由共識決定,過早的正確等於錯誤。
四、悟道劄記:與時間結盟
十年征途最深刻的領悟,是認識到投資本質是概率遊戲。正如巴菲特所言:"風險來自於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如今我的書架上,《證券分析》與《黑天鵝》並肩而立——前者教我建立秩序,後者讓我敬畏混沌。或許這才是穿越牛熊的真正鎧甲:在理性框架中保持彈性,在周期波動裏堅守初心。
原文在此: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30539/200710/28093.html
當時初上文學城,也是第一次在這裏用中文寫字,貼在大千與投壇。
(14/7008 reads)2007-10-20 07:07:57
原文遠在DS之上。但DS也還不錯,達到了袞袞的商業內容製造者中的中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