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過去一周裏由於不同的機緣參加了三個紐約草根階層的哲學討論會或講座。盡管這三個活動的組織者的背景完全不同,出發點也有很大區別,有些說法甚至彼此抵觸,卻都在談論著一個共同的主題:“如何克服繁忙的思維(busythoughts)及與繁忙的思維相關的包括恐懼,惱怒,自私(EGO)在內的各種消極的情緒,使自己獲得身心的自由。”且都共同認為“活在現實的每一刻(livin[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1-05-27 07:24:19)
“失敗乃成功之母”是大家所熟悉的一句成語,據說是來自一則有關鯀禹治水的神話,說的是鯀因治水失敗而死後,有人用刀剖開鯀的肚子,從中取出了禹,爾後禹治水獲得了成功。這個成語已經流傳了千百年,在這千百年裏,人們通常把這個成語的意思解釋為人們從失敗中吸取了教訓,學到了知識,所以在新的實踐中就可以避免重複錯誤。
上述這樣的解釋大體上符合我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05-19 16:46:23)
這裏所說的“社會職位”是對社會職業和位置(地位)的總稱。醫生,會計,經濟學家,經理,工頭,市長,議員,牧師,王子,藝人等專業性或非專業性的職位都屬於是特定的社會職位。每個社會職位都有它特有的社會職能,比如醫生的職能是致病兼醫學教研,經濟學家負責提供關於經濟發展的建議兼作經濟學的教研,經理負責為所服務的公司提供符合公司最佳利益的人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05-09 09:09:27)
毛語錄曾經說過,“要把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搬出來。”這應該說是一句至理名言,但是我們在學校學習這句話的時候書本和教師們卻隻是強調了哲學用來指導實踐提高應付困難的理論的作用,基本上忽略了哲學的一個最重要的社會價值,那就是提高社會整體的思維水平和文化修養素質的作用,就是今天的中美兩國(別的國家就不知道了)的哲學教材及形形色色的哲學勵誌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比較古希臘的哲學與古中國的哲學,我們會發現,古希臘的哲學價值在於古希臘哲人們從紛亂的大千世界中提煉出了具有精細含義的抽象概念,而古中國的哲學價值在於古中國的哲人們找到了極致的相對主義思維,陰陽是相對的,五行是相對的,甚至生死有無都是相對的。古希臘的哲人們從那些抽象的概念中看到了神靈的美,而古中國的哲人則從相對的關係中悟出了自然的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本章目錄
第一節問題的基本點
第二節人類的語言
第三節關於聖經故事與史實的初步思考
第四節亞當夏娃與達爾文
第五節上帝與人的交流的形式
第六節如何看待考古學家們的異議
第七節如何理解上帝的話
聖經是這個世界上最奇妙的一本書,“如何讀聖經”也就成為了世界上數億人所關心的一個話題。過去的一千多年裏,人們對這個問題已經從不同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04-06 22:25:55)
今天看到一個哲學課程的題目叫做“Knowledgevsinformation(知識與信息)”。雖然沒有實際聽到課程內容也沒有看到課程教材,大概可以猜出這門課所要強調的是知識和信息與作為使用知識和信息的主體的人之間的關係之間的這樣一個差異:信息是主體從外部所接觸到的刺激內容,而知識則是外在信息被消化了以後再加上主體自己的思考所得到的認識的總合。當然我相信在實際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人類是不完美的,而我們的不完美的一個重要的印證是我們本身並沒有能力給出什麽是好的什麽是不好的,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絕對標準。我們甚至連自己的這一基本缺陷都是經曆了千百年的付出之後才剛剛認識到。我們不斷地按照自以為是正確的去做,我們又不斷地為自己的判斷錯誤付出代價。多少次我們充滿自信地斷定自己是站在正義的一邊,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現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Abstract
Fairnesshasbeenoneoftheeternaltopicsthroughouthumanhistory,anditisalsoasimplebutmostconfusingconcepttomostpeople.Thisbookisnotabookaboutwhatisfairandwhatisnotfair;ratheritisabookofanalysisonthedynamicsoffairnessanditssignificantroleinhumancivilizationbyandlarge.Inthisbooksomehiddennaturesbehindthecommonconceptoffairnesswouldbeuncovered,andtheirimpactonvariousaspectsofhumansociallifewo...[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哲學文章的一個生命力在於它所闡述的道理的深度,一篇有深度的哲學文章所表述的道理的內在邏輯往往可以在不同的層次上得到表現,2500來年前老子所著的《道德經》就是一部很有深度的哲學著作。
深刻的哲理的一個問題是不容易被他人理解或欣賞,有的是因為其所蘊涵的邏輯太複雜或涉及的知識麵太偏深讓普通人聽了不是腦筋一時轉不過來就是因為缺乏背景知識而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96]
[97]
[98]
[99]
[10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