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世界不缺科技潛力,這是一個明擺著的事實。隨著大數據及互聯網的發展,科研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程序化。如果說幾十年前人們對世界上的近期科技突破的展望完全不靠譜,那幺今天人們對近期可能發生的科技成果的展望已經相當靠譜-----而這不但是華爾街和世界各金融分析師們日常關心的議題,也正是各高科企業主管及大學教授們的一項基本工作:預測自己或周圍[
閱讀全文]
近幾十年來麥田圈和外星人已經成了一個永恒的話題,不但有一群社會團體不斷地談論這個話題,而且隔三差五地就會出現一些至少是常人無法解釋的麥田圈,尤其是到了傳統的秋收季節(所謂的麥田圈是中文對CropCircle的翻譯,是中文裏對於田野裏出現奇異圖案的總稱,不一定在麥田裏,甚至不一定是在莊稼地裏,有些出現在樹林裏)。最新出現在英國Wiltshire的麥田圈(http://[
閱讀全文]
教育方式的差別是一種哲學思維的差別。中美教育方式雖然不同,但有個共同點:它們的缺點都是由於對人性在孩童成長期的特點缺乏了解所致。
以目前的狀況來看,中國的教育仍強調學生的服從及老師的教授並配以激烈應試競爭,所以常被戲稱為填鴨式教育;而美式教育相對來說強調學生的興趣。雖然中美雙方都不會完全否認學生自主性與老師課堂教授加上各種考試的必[
閱讀全文]
如何提高學生的在校成績是現代教育關心的一個重點議題。雖然對於什麽樣教育方式或者如何看待理論考試成績與實際動手能力之間關係的問題會有一些不同的觀點甚至爭論,到頭來,不論持什麽樣觀點的人都無法否認學生在校成績的重要,不論是對理論知識的掌握還是運動項目的發展或是解決問題的實際動手能力,除了個別有著突出的社會履曆的人之外,最後一般還都需要[
閱讀全文]
領導與老師是兩個在字典上完全不同但在現實中常被混淆的概念。在學校老師是學生的領導這一點毋庸置疑,大家也都能接受。但是在一般的社會生活中,領導與老師其實是兩個非常不同的社會職能,但人們卻常常將這兩個職能進行混淆。導致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其實很簡單:領導希望在自己的管轄範圍內最大限度地使自己的意誌得到實現,因而希望被領導的人都按照自己的[
閱讀全文]
前不久看到有文章煞有介事地說科學家證實是先有雞後有雞蛋。在進化論提出兩百來年的今天看到這樣的報道不禁讓人覺得十分好笑。我們知道所謂“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的問題的前提是雞一直是雞,雞蛋一直是雞蛋,隻是誰在誰先而已。但是,自從有了進化論的知識之後,這個假設顯然已經不成立。我們來看一下對於這個問題的正確討論應該是什麽樣的。首先,我們[
閱讀全文]
雖然黑格爾對中國文化很不以為然(這與在他那個時代的中國在科技人文方麵的落後不無關聯),他的哲學思路卻與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先哲老子非常接近。在西方,不論是古希臘的哲學家還是古典及現代哲學家所探索的都是包括所謂的終極哲理在內的各種存在著的哲理,哪怕是象海德格爾那樣號稱是找到了存在本身的特性的討論也隻是把著眼點放在他自認為是終極特性的目標[
閱讀全文]
今天人類文明的一個趨勢就是人工智能或機器人越來越多地在社會各個領域裏發揮作用。表麵聽起來好像是用人工智能或機器人來幫助人類勞動,實際上一方麵在很多方麵搶了人類的飯碗,另一方麵對人類的文化也產生著越來越大的衝擊。
人類設計生產出按照特定邏輯運行的機器的特點是從製定目的出發,通過設定的邏輯和強有力的機製進行目的的貫徹,最後達到目的,這[
閱讀全文]
人類文化是由一個個彼此之間相互襯托概念構成的無限高維的網絡。在這個網絡中的各個概念的意義都是相對的,彼此相互依賴的。相應地,對於文化組成的分類也是相對的,是通過確認不同組分之間相比較下各自的代表性特征來幫助人們更有效和深刻地認識人類的文化。一.藝術類與大哲學類思維是人類區別於地球上任何其它物種的心智活動。我們知道,語言不但是人類社[
閱讀全文]
紐約人的哲學熱情奇高。且不說那些大的有固定機構的民間哲學性的組織團體,下麵這個鏈接告訴你,僅不定期參加各種林林總總的哲學聚會的就有幾萬人(這還隻是一個鏈接顯示出的):http://www.meetup.com/topics/philosophy/us/ny/new_york/兩千多年前老子曾感歎道: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過去一個decade裏我蒙恩發展出了自認為是新時代[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