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這一篇中的“主”是晉國落難老公子重耳,“賢仆”是一直追隨他出逃的趙衰、狐偃等十五個忠心耿耿的隨從,由於重耳還在落難中,他們也就隻是重耳的仆人而已,以後才成為晉文公朝堂的賢臣。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他不像宋襄公一般充充數而已,是一個貨真價實的霸主,所以他的故事要說得多一些。他在公元前643年投奔齊桓公,齊桓公不但收留他,還把一個宗室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上麵已經把宋襄公的愚蠢跟聰明的子魚簡單做了個對比,也把他這個真公受到楚成王這個假王的羞辱交代清楚了,這一篇就要來詳細說說宋襄公在泓水與楚軍決戰,以所謂的“仁義之師”來應對不仁義的戰爭,結果宋襄公的大敗就成為了必然的結果。當代教科書中的《子魚論戰》說的就是泓水戰役:公元前639年,楚成王利用宋襄公的愚蠢不費力氣把他抓起來,想借此迫使宋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宋襄公是貨真價實的公爵,楚成王是自封自賞的假王,這一篇就要來說說楚成王這個假王是如何羞辱宋襄公這個真公的。上一篇已經把宋襄公的愚蠢跟聰明的子魚簡單做了個對比,知道宋襄公的心術雖不壞,但誌高而才薄,因為不自量力而屢屢遭受羞辱。公元前642年齊桓公死後,宋襄公借助他的餘威招來衛、曹、邾三個小國一同護送公子昭回齊國繼位成功,就以為自己有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春秋有“五霸”,戰國有“七雄”,在“五霸”中,宋襄公排第二,但這個老二卻是唯一一個名不符實的霸主,由於他的“仁義之師”名氣很大,所以要特別拿來說一說。宋襄公名字叫茲父,他和目夷都是宋桓公的兒子,目夷字子魚(這個子魚就是現代教科書中《子魚論戰》中的子魚),子魚是兄,茲父是弟,子魚早就有賢名,但宋桓公偏愛茲父,就立他為世子,茲父是一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上篇說到齊桓公的五個寶貝兒子不顧父親的屍體發臭、生蟲一味爭位,而被視為“正統”的三公子昭逃亡去宋國求見宋襄公,宋襄公這人誌高才薄沒啥本事,但有一個優點就是守信義,當初齊桓公囑托他幫助昭,見霸主這麽器重自己就有些受寵若驚滿口答應,十年來也一直不敢忘記當初所承諾,現在見昭前來投奔,就一口答應幫忙,他一方麵傳消息給魯、衛、曹、邾等國,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齊桓公才病倒,齊國就開始亂了,齊桓公一死,齊國就大亂了。齊國大亂的根源就是齊桓公沒有在生前真正安排好繼承人。說他沒有真正做好,是因為齊桓公在病死的十年前,也曾經考慮過這件事,把他心目中的繼承人三公子昭托付給宋國的宋襄公,請宋襄公以後輔助昭繼位。但到了晚年,特別是管仲死後,他已經昏聵了,其他公子都通過母親向桓公要求立為世子,齊桓公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上篇說到齊桓公的五個寶貝兒子不顧父親的屍體發臭生蟲一味爭位,而被視為“正統”的公子昭逃亡去宋國求見宋襄公,宋襄公這人誌高才薄沒啥本事,但有一個優點就是守信義,當初齊桓公托付他幫助昭,當時見霸主這麽器重自己就有些受寵若驚滿口答應,十年來也一直不敢忘記當初所承諾,現在見昭前來投奔,就一口答應幫忙,他一方麵傳消息給魯、衛、曹、邾等國,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管仲一死,齊國就正式走向衰落,到了鮑叔牙死後,齊桓公的輝煌也就徹底結束了,餘下來的隻是一個被“三豎”玩於股掌之間的年老昏聵的君侯了。在說及齊桓公死的慘狀之前,先來說說扁鵲這個名醫,因為有一個“諱疾忌醫”的成語就是從扁鵲的故事流傳下來的(注:諱疾忌醫的主人有兩種說法,一是齊桓公,另一是蔡桓公,馮夢龍寫的是齊桓公,這裏也就以齊桓公說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公元前649年冬,齊國的棟梁大臣管仲病倒了,齊桓公去探視,見他已經病重難返,不覺垂下淚來,詢問管仲:在他身後誰可以繼位?管仲歎息說:最有才能的是寧戚、賓須無,隻可惜這兩人都先自己而去了。
以前介紹過,寧戚是借“浩浩兮白水”求得功名後很有建樹,賓須無是護鄭厲公奪位的大將。齊桓公說:除這兩人外,難道就沒有可以任用的人才嗎?公孫隰朋怎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齊桓公寵“三貴”》一篇中曾經說到:易牙為了討好齊桓公,把自己三歲的兒子殺了做成佳肴送給他解饞,這雖然是普通人所做不到的,但對於一個殘忍的人來說,即使殺的是自己的兒子,但割的畢竟是“別人”的肉,痛的也就是被殺的人,殺人者最多也就心痛,假如是一個無情無義的惡人,他不但不肉痛,甚至連心疼的感覺都沒有,所以易牙的所作所為用殘忍來形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