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宋襄公仁義之師敗北----《簡要東周列國故事》(54)

(2010-02-11 02:50:55) 下一個
    上麵已經把宋襄公的愚蠢跟聰明的子魚簡單做了個對比,也把他這個真公受到楚成王這個假王的羞辱交代清楚了,這一篇就要來詳細說說宋襄公在泓水與楚軍決戰,以所謂的“仁義之師”來應對不仁義的戰爭,結果宋襄公的大敗就成為了必然的結果。

    當代教科書中的《子魚論戰》說的就是泓水戰役:

    公元前639年,楚成王利用宋襄公的愚蠢不費力氣把他抓起來,想借此迫使宋國臣服,但子魚看透他的意圖,表麵上不以主公被擒為意,自立後即帶兵抵抗,這出乎楚王意料,雙方對峙三天不下,宋襄公就變成了楚成王手裏的一個燙山芋:殺了怕落下惡名;抓後無所收獲就釋放既不甘心又失麵子。

    雖說如此達不到預定目的,但楚王畢竟是楚王,他想了個辦法:送信給魯國的魯僖公,信中一方麵炫耀楚國的武力,另一方麵表達要滅掉宋國的姿態。魯僖公看信後有兔死狐悲的感覺,就出麵為宋襄公求情,答應隻要釋放宋襄公,就擁立他來主盟。

    這個答複在楚成王的意料之中,也就順水推舟賣魯僖公一個人情,隨後就迫使中原諸侯以尊從自己號令為條件釋放了宋襄公。

    求榮得辱的宋襄公得知子魚自立,就想逃到衛國,隨時在觀測時局的子魚早就派人來到還未動身的襄公麵前,表達自己守國救主的苦心,請宋襄公回國就位。

    宋襄公回到宋國,不反省自己的錯誤,一心隻想報仇,這也是宋國人的苦難還未曆盡的緣故,竟然出了這麽一個國君,他不在自身上尋找過錯,而是把被囚的羞辱遷怒到鄭國身上,覺得鄭國的鄭文公在盟會上公然尊楚不尊宋,比楚更可惡,就不顧子魚等人的勸說,傾國力征伐鄭國,鄭國當然向楚國求救,楚國采用“攻宋救鄭”(比孫臏著名的“圍魏救趙”要早許多年)的策略,發兵來進攻宋國,宋襄公得知此消息後不得不趕緊從鄭國撤軍回到泓水紮營,接著,在接到楚將成得臣(字子玉)的戰書後,爽快的批複了,雙方就決定在泓水決一死戰。

    到了對仗時候,宋襄公把早早就準備好的一麵大旗插在車上,旗上袖了“仁義”兩個大字,並早早起床、集合、出發,早早在泓水岸邊布好陣等待楚軍的到來。

    楚軍主帥是成得臣,這個人別的本領也不怎麽突出,但在應對宋襄公方麵就好像是他肚子裏的蛔蟲一般料事如神,他不管別人的勸說,慢吞吞起床、慢吞吞集會隊伍、慢吞吞過河、慢吞吞布陣,隨後就發起猛烈的攻擊。

    成得臣的手法,跟宋襄公不太一樣,宋襄公是早早的起床、早早的布陣、耐心的觀望、耐心的等待,他觀望什麽?觀望楚軍的渡河、布陣,等待什麽?等待楚軍的進攻,等待自己的失敗。

    本來,成得臣的輕敵,宋國完全有機會取勝,隻要宋襄公聽從子魚的勸說:在楚軍渡河的時候就發動攻擊。但“仁義”的宋襄公不願意做不仁義的事情而喪生大好時機。

    這樣的兩個對手,結果當然是很快見分曉,宋軍一下子就被擊垮了、宋襄公也受了重傷,幸虧手下人的死救才逃得一命。

    宋襄公的愚蠢惹怒了國民,都埋怨他的所謂“仁義之師”,襄公知道後還歎息:“君子不重傷(不再傷害已經受傷的敵人),不擒二毛(有黑和白發的人,指老人)。寡人以仁義行師,豈能效仿此所為?”

    宋襄公這次被打敗之後,宋國就大傷元氣,實際上是退出了二流諸侯國家的行列了。

    【簡評】以仁對惡,非大悲即大愚,非佛即宋襄公矣。子魚在宋難未解之前讓位於愚,是置國家安危於不顧,賢子魚大不賢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