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的路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學會欣賞彼此的不同,會享受更廣闊的世界。
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個人資料
JustTalk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8-04-24 11:24:51)

養娃(1)-認識自己
養娃(2)-養娃如種樹
養娃(3)-孩子成長形式-台階~斜坡
養娃(4)-人的硬件 今天開始聊軟件部分,先說說計算機的必備軟件--操作係統。 怎麽覺得自己在講計算機掃盲呢! 我們人這個特別的智能計算機,可以自編軟件,更新換代。當然,有些東西,如睡覺時的身體運作,並不隨我們的意誌改變,隻要還活著,我們就不大可能通過意念來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8-04-23 09:55:46)

養娃(1)-認識自己 養娃(2)-養娃如種樹 養娃(3)-孩子成長形式-台階~斜坡 培養、訓練孩子,得先了解孩子。 談到人的具體特點,用樹來比喻可能有點局限,而且我也不怎麽了解樹的內在自控係統。目前AI(人工智能)又很火熱,我是碼工,姑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養娃(1)-認識自己
養娃(2)-養娃如種樹 前麵說了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家庭條件,下麵幾篇主要聊聊人的個體特點。 “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這句老話我也早就知道,但真正開始意識到基因對人成長的作用,是有了孩子以後。

從懷孕時開始,我就開始看書、上網,學習養娃技巧,一直到現在還沒停。 孩子小的時候,大多關注的是衣食住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21 08:46:57)

小樹不‘攛’不長,我不知道哪個cuan(平聲),是怎麽寫的。cuan樹的意思是剪掉下麵的小樹枝,保留頂端優勢。有知道怎麽寫cuan,請賜教。先謝謝了! 本來是五篇的係列劇,但發在微信公眾號太長,於是修改整編,變成了11篇的連續劇。第一篇在這兒: 養娃(1)認識自己 兒子小時候,媽媽過來幫忙。一次她清理後院,回屋有感而發:“中國這古話也是兩邊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子壇媽媽問:十五歲的兒子執意和一個朋友共同做一個scienceproject,結果他的朋友啥也不幹,兒子很生氣,希望媽媽能幫幫他。 分享一下我的家倆娃的故事。 女兒六年級的時候(12歲),老師指定人選做groupproject,結果那個同伴兒什麽都不做。女兒跟我提過幾次: 期限快要到了,她的都做好了,同伴的還沒有做。我說,要不去提醒一下同伴?女兒說她提醒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昨天有朋友說我是學院派,引起我的疑惑,這些文章到底對於別人是否有幫助? 記得我推薦書給別人看,我覺得那書非常好,裏麵有很多東西可以用,但是朋友看了以後說裏麵講的都是大道理,沒有用啊!所以我盡量寫生活中的小例子,希望大家可以照著去做。但畢竟每個孩子每家都不一樣,所用的方法肯定也不一樣。 針對我剛剛寫的三篇文章,我在此總結一下每篇到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六七年前,一次等孩子跆拳道練習,看見《Parenting》雜誌裏的一篇文章-《HowtobethenextSteveJobs》。文章裏列了好幾條建議,當時讓我吃驚的是,排在第一位的竟然是“Talk!Talk!Talk!”,“Read!Read!Read!”排第二(美國人也知道,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其餘的建議都忘了。 我從小就是“聽”話的角色,“說說說”對我來說有點難度,以後再和大家交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Princeton是個中小型私立學校,在NewJersey的幽靜富有的小城鎮裏。它的校園與旁邊的城鎮有明顯的界線,給學生安全、安靜的感覺。Princeton有本科生~5000,研究生~2000,雖然很多教授都有重大的研究貢獻,他們也用很多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70%的係主任是教基本課程的。Princeton學生會覺得有很多機會,可以一對一跟教授交流、學習。特別突出的專科如下,每個學生必須完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CarnegieMellonUniversity是中大型的私立學校,在賓州(Pennsylvania)Pittsburgh的都市裏。有~6000本科生,~6000研究生。它有七個本科學院: 藝術-FineArts 社會學-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工程-Engineering 信息係統與管理-InformationSystems&PublicPolicyManagement 科學-Science 電腦科技-ComputerScience 商業-Business 每個學院的申請要求都不太一樣,但是學校總體是重視“lib...[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對於老了或病了以後的自我安排,除了存退休金以外,我還做了點兒心理準備。 讀書推薦:《BeingMortal》-衰老和終結性疾病,生與死的選擇 另外,我也非常喜歡《Theroadlesstraveled》裏的這段文字。這些東西都會在生命進程中逐個出現,需要我們努力去學會放棄,才能成功地邁入下一個階段。可多少人就是因為不願意承擔改變,對其實本無法保留的過去反而緊緊抓住不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