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的路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學會欣賞彼此的不同,會享受更廣闊的世界。
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個人資料
JustTalk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人老了,到底需要自我安排什麽?

(2018-04-02 09:07:40) 下一個

對於老了或病了以後的自我安排,除了存退休金以外,我還做了點兒心理準備。

讀書推薦:《Being Mortal》-衰老和終結性疾病,生與死的選擇 

另外,我也非常喜歡《The road less traveled》裏的這段文字。這些東西都會在生命進程中逐個出現,需要我們努力去學會放棄,才能成功地邁入下一個階段。可多少人就是因為不願意承擔改變,對其實本無法保留的過去反而緊緊抓住不放,執念追求,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很多不愉快。
Although an entire book could be written about each one, let me simply list, roughly in order of their occurrence, some of the major conditions, desires and attitudes that must be given up in the course of a wholly successful evolving lifetime:

  • The state of infancy, in which no external demands need be responded to.
  • The fantasy of omnipotence.
  • The desire for total (including sexual) possession of one's parent(s).
  • The dependency of childhood.
  • Distorted images of one's parents.
  • The omnipotentiality of adolescence.
  • The "freedom" of uncommitment.
  • The agility of youth.
  • The sexual attractiveness and/or potency of youth The fantasy of immortality.
  • Authority over one's children.
  • Various forms of temporal power.
  • The independence of physical health.
  • And, ultimately, the self and life itself.

翻譯一下:
其實每一條都可以寫成每一本書,我在這裏隻按照發生時間順序,簡單地列舉一下生命成長過程中,不斷邁向成熟而必須放棄的一些需求、願望和態度:

  • 嬰兒期狀態,對自身以外的世界無需回應
  • 無所不能的超級幻想
  • 對父母全然占有(包括性)
  • 童年的依賴
  • 對父母的歪曲理解
  • 青春期的無所不能
  • 無需承諾、不受約束的“自由”
  • 青春的靈敏與活力
  • 青春的性吸引力和/或不朽能力的幻想
  • 對孩子的權威性和優越感
  • 對各種世俗力量的向往追求
  • 肉體上的獨立
  • 最終,自我和生命本身

我知道有幾個朋友,父母親年紀越來越大,逐漸失去自理能力,可堅決不要去住養老院,執著一個“家”字;有的不肯請保姆,執著“獨立自由”。朋友們身在美國,孩子又還小,也回不去照顧,真是進退兩難!也有朋友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可仍在堅信自己的潛能,不考慮家人的感受,還在搏!搏!搏!

人生真理並不多,也不複雜,隻是被複雜的物質世界給遮掩了,使人不容易認識到,於是乎有了無數的書籍文章,把大家淹沒在信息的海洋裏,更難找到真正的知識和真理。即便是找到了,做也很難。而且也不知道用什麽來作為衡量標準,全憑自己的感覺和悟性。

因為還沒有真正老,我不知道將來退休以後會過什麽樣的生活,偶爾有些設想,覺得結伴養老好像不錯。不一定需要大院子, 三、四家老人合在一樁房子裏。朋友說:“得是多年知根知底相似性情的人才能這麽搞!?”

我倒是覺得不一定需要知根知底,微信群裏聊聊天,就可以找到誌同道合的知己,最關鍵的是得“ 內外統一,才會達到和諧與美,才會得到幸福與平靜,而那正是終極的自由。 ” 這裏麵提到的“內外統一”最很關鍵,如果每個人能做到內外統一,不互相猜疑,我覺得一起生活應該並不難。其實也可以想像,互相猜疑的人可能也不會選擇結伴養老。

多說幾句這個“內外統一”。看易中天的《中華經典故事》-莊子篇,知道莊子提倡的真實,也是這種內外統一。內外統一是為了自己更自由;表現形式就是--說的、做的和心裏想的是一致的,沒有掩飾和猜疑。內外統一的實踐對象是人,考察一下自己對家人、朋友、同事,是否能做到內外統一,想說什麽就說什麽,想做什麽就做什麽。如果你周圍沒有什麽人,自己對自己,應該不會有什麽不統一的吧。
這個內外統一不大好做,即使是觀點上認知,都不容易。試想,如果自己觀點和周圍的人不一樣,可能會遭受很多異議、非議。能夠包容的、或勢力強的一方好過一些,可以繼續內外統一;不能夠包容、或勢力弱的一方就會難過些,可能慢慢地收斂了,就不再內外統一了。當自己做不到內外統一時,可能會不自覺地覺得對方也是如此,猜疑也就出現了。

試圖通過排除外界的幹擾,我覺得那是佛教修行,不是實踐“內外統一”的好方法。而且我覺得和尚的生活方式不能算是人類正常的生活方式,不值得推廣吧?遠離紅塵,對我來說是逃避紅塵,是鴕鳥政策。真正的修行恰好應該是在紅塵中磨練,達到身在紅塵仍不染塵埃;而不是為了看破而遠離紅塵,為修行而修行。如果心有雜念,就算住在“桃花源”,估計也會煩躁不安。相反,如果心中有桃花源,即使身居鬧市又何妨?

如果天天喜樂,還會怕老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無陌逐非 回複 悄悄話 概率上,條件越好,壽命越長,不能自理的時間越長。窮人,基本就是花有限度的錢治療後,停止正規治療,臥床,不吃不喝,死去,反倒速決。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泥中隱士' 的評論 :
我姥姥是在家裏去世的,先是不能下床有兩個月左右,最後躺著喝點水又過了四天,後麵兩天不吃不喝,一直睡著,去世的時候很平靜。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ily' 的評論 :
是呀!謝謝你的理解。
我現在已經基本吃素了,希望將來別中風。
我媽就是老年癡呆。:(:(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川曄' 的評論 :
人到中年,怎麽可能像老人一樣什麽都不做?上有老,下有小,中年人是擔負家庭責任的主力。
我這裏說的“搏”,是為了自己的“搏”而不考慮家人的感受。抱歉,沒有說清楚,我修改一下原文。
ily 回複 悄悄話 等我們到了那個年齡,估計行為,想法也差不多 :)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漂亮姑娘' 的評論 :
不同的人,不同的信仰,我把道德也歸在信仰裏。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un45' 的評論 :
是的,還得學會接受。
ily 回複 悄悄話 關鍵不要得半死不活的病:中風,老年癡呆。 不然自己痛苦還連累家人。
泥中隱士 回複 悄悄話 能進高幹病房據說還不錯。進不了可以考慮進一般的養老院。據說這不好。但到了死不了又爬不起來的時候正常情況下應該比指望成年孩子照顧要好。
.川曄 回複 悄悄話 "也有朋友仍在堅信自己的潛在能力,人到中年還在搏!搏!搏!"

我很好奇這句話的本意是什麽?您的意思是人到中年就不該搏了嗎?人到中年就應該像老人一樣什麽都不做?
漂亮姑娘 回複 悄悄話 不同人懷著不同的目的而信教或有信仰。無論什麽信仰,我對沒有道德底線者敬而遠之,因為他們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一旦達到便過河拆橋。
sun45 回複 悄悄話 在一起生活就不能計較,如果愛算計計較,最好不要在一起。還有有些愛占便宜的人,也得離遠點。大家最後能走到一起,是緣分。都想開了,就會很容易相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