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說了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家庭條件,下麵幾篇主要聊聊人的個體特點。
“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這句老話我也早就知道,但真正開始意識到基因對人成長的作用,是有了孩子以後。
從懷孕時開始,我就開始看書、上網,學習養娃技巧,一直到現在還沒停。
孩子小的時候,大多關注的是衣食住行,“九子各不同”就是高矮胖瘦和走路說話的早晚區別,但仍舊沒有太多感受,直到看到一篇網文說:孩子的成長形式不一樣,有台階式,有斜坡式。很遺憾,我沒有注意是否還有別的類型(可能有混合型),因為我家倆娃恰好是這兩種:女兒是台階式,兒子是斜坡式。
台階式的女兒真的讓人著急,因為我在很長的時間裏,看不到孩子的進步。別的孩子都開始爬了,自己的還是穩坐如山,這明明就已經輸在起跑線上啦!
現在細想,其實這種孩子(隻要不是大腦有問題)大多都在觀察,默默學習,等有把握的時候,一下子就上一個台階,而且一旦上去,基本上不會再下來,這在女兒身上表現得非常顯著。
女兒小時侯除了哭,從來不說孩子話,包括“媽媽” “爸爸”這兩個似乎每個孩子天生都會的詞。學會用手指東西以後,想要什麽或做什麽都是用手指,伴隨著一個音:“啊!”
女兒開口說的第一個字,其實是兩個字,是“月亮”,第二個詞是“燈”。當時正推著她在小區裏遛彎,結果半個多小時,“月亮”和“燈”就沒有離口,每看見一個路燈,就會用手指著說“燈”,拐彎看得到月亮就說“月亮”。我看女兒終於張開金口,趕緊陪著重複她的話,鼓勵她多說,嘴巴都累了。
後來可以說句子,從來都是說“媽媽抱抱圓圓”,突然有一天說“你抱抱我”,讓我小驚一下。問她:“你知道誰是你,誰是我?”她很確定地回答:“知道!你是媽媽,我是圓圓。” “你我他”從來沒錯過。
兩歲時送女兒去幼兒園,她哭了三個月,那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三個月。三個月後我在家裏聽到了她的第一句英文-“What are you doing"(你在幹什麽?)。我開心地和老師匯報說,女兒開始在家裏說英語了。老師才告訴我說,她在幼兒園這三個月裏,還沒有說過一句話,即使是No(不) 和 Mine(我的)。
幸虧我當時隻專注她哭的問題,不知道她在幼兒園這麽長時間都沒有說話,否則我可能要擔心她“選擇性失語”了。其實她真的一直在學習,我後來問了她一些中英文對照,除了把 “Lineup”(排隊) 理解成”到外麵玩“以外,其餘全都準確對應。女兒現在的中文也仍舊不錯,聽說沒有什麽問題。
斜坡式的孩子大多是一學就有進展,但沒有完全掌握時,會時常往下滑,就是不斷反反複複。前一天你教會了,挺高興,第二天,又全忘光了,回到從前一個樣。以前看到蝸牛爬井的算術題,覺得蝸牛真笨,白天爬3尺,夜裏下滑2尺,現在想想自己的兒子,好像還不如蝸牛。
兒子走路比較早,不過還沒有走穩就開始跑,自然是一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
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似乎很“強”,很早就可以說很長的句子,很可惜,沒有任何人能聽懂。後來零零落落能聽懂一些詞了,才發覺他根本就是雜亂無章,“你我他” 的用法教了很久(已經記不得多久了)。
中文還沒有說好,又送到幼兒園裏學英語,兩種語言混雜一起,怎一個亂字了得!結果送幼兒園半年後中文突然變得很不錯,當時很是意外。可惜現在又都忘得差不多,隻剩些零零落落的詞了。
三歲多的時候,爸爸實在看不下去兒子的不學無術,自己親自披掛上陣,教兒子認形狀。一個晚上的努力,總算認識了圓形、方形、三角形,結果第二天一查,已忘得光光。教了一個星期左右,爸爸決定還是隨他吧!
兩個孩子成長時,我還沒有見到這篇文章。女兒小的時候,擔心她沒有進步;兒子小的時候,擔心他學不會,真的沒有幾個安生之日。看到這篇文章,頓時茅塞頓開,很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不過我有時候也在想,真的很早就看到這樣的說法,也不一定會引起我的注意,沒有真實的生活體會,道理會顯得空洞乏味......
從此,我開始注意兩個孩子的不同,越看,越覺得基因的不可更改性,結果和老公的訓練教育論產生了劇烈矛盾。無奈,我去網上查找相關的科普文章。
先看到一篇文章裏麵說,人在生活環境中,會不自覺的尋找和自身基因相符的方麵發展,忽略與其基因不匹配的東西,所以“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而且,文章結尾還說:如果一個人的生活環境中,不能找到足夠多的和他基因相符的內容,長大後,容易產生不必要的煩躁、焦慮、不安及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礙。
這一下引起我的警覺,更堅定了我的基因論:不能委屈孩子,得寵著。
後來又看到一篇美國大學的實驗研究成果介紹,十多年的研究證明了基因在人的一生中起主導作用。除了一個來自歐洲的教授,其餘的教授們對研究結果都很驚奇,因為他們的最初設想是環境培養比基因更關鍵。
文章裏麵是這麽描述的:基因確定了一個人的主體結構,環境隻是往結構裏填充內容。我覺得可能就像是人體,基因是骨骼,而環境是骨骼構架上的皮肉。
雖然也是基因不變論,但老公抓到了一點:骨骼的高矮粗細咱可能改不了,但填上什麽肉也很重要。同樣一副骨架,填上肌肉就能跑,填上肥肉就隻能攤著了。從種樹的角度講,也是同樣的道理。同一顆鬆樹種子,長在森林裏,就可以成棟梁之材;落在石頭縫裏,最多也就迎客了啊!
得,偷懶不成了,還得打起精神來,繼續培養孩子去!
有興趣關注我的微信號,請長按下麵的二維碼。
每個娃都不一樣啊!加好友,可以單獨細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