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博文

治學嚴謹桃李滿園的吳緝華教授
呂武吉吳緝華(Chi-huaWu)教授,一九二七年十月十八日出生於中國山東省煙台市,是一位卓越的曆史學家及誨人不倦的導師。早在一九七四年,吳緝華教授便應澳洲國立大學太平洋研究院遠東曆史係的聘請,以高級研究員身份來到澳洲,在該係從事中國曆史的研究和教學,成就非凡;並指導博士研究生進行中國問題及曆史方麵的研究,桃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吳精祥中醫師
盧院芬1930年,吳精祥出生於新加坡。家裏除父母之外,尚有一妹。其祖上早在十九世紀便由中國福建省移居新加坡,至吳精祥這一輩時,已曆數代。1949年,吳精祥考獲英國殖民政府的劍橋離校文憑,三年之後,得以奔赴澳洲墨爾本繼續深造,攻讀會計係。畢業之後,曾在多個商業及政府機關的會計部門工作,獲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會計領域裏工作了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架起澳中友誼的橋梁──巫貴林先生小傳
粟明鮮巫貴林(TomLoy)先生在布裏斯本華人社區中是個知名人士,而在與澳洲有來往的中國對外友好協會的各級機構中,更是名聲在外。自一九五十年代開始,巫貴林先生就致力於推動澳洲與中國之間的民間的友好往來,並在當地澳洲人中間積極推動對中國的認識,促進兩國間的往來,做出了貢獻。現在,巫先生雖然退休了,仍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呂炳倫先生小傳
王逸華在布裏斯本華人社區,呂炳倫先生是信譽卓著的嘉寶行東主,昆士蘭華人宗親協會第七、八、九屆會長(1990年,1991年,1992年),目前是該會榮譽會長。他白手起家,熱心公益,樂善為懷,是華人後輩學習的榜樣。越南興業呂炳倫,1921年出生在廣東鶴山,現年79歲。呂炳倫雙親早逝,這使他從小就養成獨立敢做的性格,也使他早熟。當時,自上個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僑界聞人李紹晟小傳
阮霞引言李紹晟(WayneLee)先生,筆名弘力,1934年出生於中國廣州,1950年來到澳洲,現居於布裏斯本。1957年,李紹晟畢業於昆士蘭大學工程係,此後分別任職於斷山鋼鐵公司(BHP,即BrokenHillPropritaryLtd)、恩賽德化肥農藥公司(IncitecLtd)。因成績卓著,1987年被列入澳紐工程界名人錄。李紹晟中英文俱佳,愛好中國哲學、文學、史學,曾用中英文發表過許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獻身僑務的華人翹楚──司徒德鈞先生
如之散布世界各地的華人,由於有宗族家國的認同,在這種文化意識的深遠影響下,雖然有不少人入籍了他國,卻沒有忘本,仍然是一片丹心─胸懷家國,念念不忘自己是炎黃子孫。清末以來,特別是八國聯軍之役後,沿海岸的華人紛紛移居東南亞和世界各地。這些飄泊海外各地的華裔,總想著落葉歸根。他們辛勞一生,培養了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前言:昆士蘭華人與多元文化
粟明鮮
華人是澳大利亞多元文化社會中的一員,也是較早移居澳洲、參與開發和建設澳洲、為澳洲自十九世紀以來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等方麵發展做出過卓越貢獻的移民族群。根據史料的記載,早在一八四八年以前,澳洲就已有華人的蹤跡。但這時的華人數量既少,且多為仆役和藝人,並主要集中在教會及傳教士家庭等有關機構。他們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葉富強
明年(二○○一年)是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建國百年紀念。回顧這一百年來,澳大利亞社會的改變著實不少,最明顯的是,它已從一個白人主義為主的單元社會,演變而成為標榜多元文化主義為傲的國家。它的轉變,從曆史的角度來看,當然與政府的政策改變有關。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澳洲知識分子、大學教授、社會改革運動、以及工黨領導的政客,在國內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出版人的話
陳帆自華人移民澳洲始,已逾百五十年有餘。其間創業艱難,生活辛酸,以及政治上的受歧視和被壓迫,自不必言。而對澳洲的發展所做出的廣泛而巨大之貢獻,亦有目共睹。所幸,隨著“白澳政策”的終結,和近年來多元文化政策的實施,澳洲各民族逐漸走向和睦相處,不同文化亦趨於融合。由此,華人文化在澳洲有了空前的發展,華人團體的地位有了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多元文化園地的耕耘者
──昆士蘭華人社區傑出人物選
主編:粟明鮮
副主編:蔣中元
澳大利亞昆士蘭中國人協會出版
布裏斯本2000年3月
目錄
出版人的話陳帆
序葉富強
前言:昆士蘭華人與多元文化粟明鮮
獻身僑務的華人翹楚─司徒德鈞先生如之
僑界聞人李紹晟先生小傳阮霞
昆士蘭華人宗親協會名譽會長呂炳倫先生王逸華
架起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66]
[167]
[168]
[169]
[17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