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台山篇》(12):有安

(2024-06-17 23:43:06) 下一個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台山篇》(12):有安

新寧

有安(You On),大約生於一八九五年。根據檔案,他應該是當時定居在雪梨(Sydney)的著名華商、來自廣東省新寧(台山)縣的餘榮(Yee Wing,也叫Peter Yee Wing)之侄子。如果是這樣,他自然應該姓餘,叫餘有安,也就是新寧人。但他們之間關係的表述是根據英文檔案裏的nephew一詞,該詞中文意思既可以是侄兒,也可以是外甥。如果是後者,則有安就很難說是姓餘,而且也很難確定其籍貫就是新寧,因為餘榮的姐妹也有可能嫁往新寧以外四邑其它的縣份,甚至更遠的廣東省其它縣邑。因此,有安的具體籍貫雖無法確認,但根據上述情況,將其歸為廣東新寧人有關是合乎常情的。

一九○九年十二月一日,餘榮向外務部提出申請,希望準允其十四歲的侄兒有安前來雪梨,進入基督堂學校(Christ Church School)留學二到三年時間,待其學成後,便準備將其送往南太平洋的島國飛枝(Fiji)工作。他表示,自己的公司在飛枝島上有種植園,目前由一位“半唐番”(亦即混血華人)負責管理。雖然該人英語尚屬流利,但畢竟不諳華文,致公司在與中國商家的溝通上有所滯礙。為此,待有安在雪梨完成學業之後,前往協助甚或頂替該半唐番工作,將有助於公司對華業務方麵有所提升。為此,他希望內務部能充分考慮其要求,盡快批複。而他作為有安的監護人,除了負擔其所有在澳留學費用之外,也願意向海關繳納所規定數額的保證金。

為了使上述申請更具有說服力,餘榮將幾方麵的關係都動用起來,通過他們的途徑與外務部聯絡,以期推動和促成此事。第二天,雪梨的鳥修威銀行(Bank of New South Wales)行長寫信給澳洲聯邦政府外務部秘書,說明餘榮是該銀行的高端客戶,信譽極高,請其認真對待上述申請並協助予以批複。十二月三日,位於雪梨城裏必街(Pitt Street)上的基督堂學校校長賈克卜(E. S. Jacob)也致函外務部秘書,表示餘榮此前去到他的學校與他麵談,希望將其侄兒有安辦到該校留學讀書;他鑒於現今校內就有幾位華人子弟就讀,自然樂意接受更多華人學生申請,也非常歡迎有安來此念書。為此,他希望外務部能盡快核發入境簽證給這位中國少年,以便他早日前來入學。澳洲運行澳洲與東亞航線的最大船運公司——般非立輪船公司(Burns Philp & Company Ltd.)雪梨總部的總經理,也在十二月七日給外務部秘書寫信,就其常年老主顧餘榮申請侄兒有安赴澳留學一事,極力陳情,望其為此提供方便。

由於有上述鋪墊,外務部秘書對此申請自然就相當重視。十二月十四日,他致函海關稅務部門,希望能盡快提供餘榮公司的情況並將其作為華商之操行等情況,一一核查之後匯報上來,以便作為對此項申請批複與否的依據。接到指示後,海關動作迅速。因餘榮常與海關打交道,後者對他比較熟悉了解,二個星期後便將核查結果報了上去。根據報告,餘榮的公司即泰生果欄(Tiy Sang & Co.),是雪梨當地大型水果香蕉批發商,也經營進出口貿易及銷售從中國進口來的土特產,年營業額在三萬八千到四萬鎊左右[1]。此外,該果欄還在南太平洋各島嶼經營種植園和采礦,生意興隆。該果欄共有七位股東,每人股本為一千鎊,但餘榮是果欄總經理,無論是對內對外,皆由其主事;其人做事穩健,經商有道,口碑極佳,誠信有為,在當地華商中頗有名望,且與西商和政府相關部門也維係著良好關係。此外,與大多數華人是返鄉結婚後而不得不將妻小安置在廣東家鄉的情況不同,餘榮是在當地與西婦結婚,故婚後與妻子住在雪梨城裏,目前夫妻二人共育有五個子女,適齡學童都進入當地學校念書[2]。接到上述報告後,外務部秘書見一切都符合規定,餘榮的財政實力也無可置疑,自然就毋需再耽擱,於一九一○年一月十三日批複了上述申請,準允有安入境,可在澳留學三年。簽證條件是:待其於當地海關入境時,先給予一年留學簽證,期滿後可申請續簽,直到三年屆滿。隨後,他將此批複正式函告餘榮,也抄送上述為其申請陳情的諸位西商,並知照海關備案。

外務部的批複迅速,餘榮的動作也很快捷。他立即通知在國內的親友做好準備,同時也聯絡泰生果欄在香港的聯號或金山莊,盡快辦妥有安的出國文件和訂購船票。過了三個月,有安便搭乘從香港起航的“太原”(Taiyuan)號輪船,於當年五月十二日抵達雪梨,順利入境澳洲。

把有安在設於唐人街附近托馬斯街(Tomas Street)上的泰生果欄店鋪裏安頓好並讓其休整之後,餘榮就安排他入讀設在必街的基督堂學校,因為可以由此步行前往,十分方便。事實上,餘榮自己的幾個孩子也是在該校念書,這樣他們就可以做伴一起上學。根據學校報告顯示,在此後二年的時間裏,有安聰穎好學,英語進步很快,學業優秀,在校各方麵表現良好。在學期間,為了更好地與當地同學打成一片,有安也給自己取了一個英文名字,叫做Henry,全名就成了Henry You On。為此,在一九一二年五月份其留學簽證到期時,因其課程尚未完全結束,根據餘榮的要求,外務部再額外特批予有安六個月的展簽。

但此時餘榮鑒於泰生果欄在飛枝的業務擴展需要,急需增加人手,眼見有安英語已經過關,有了基礎,便決定讓他提前結束學業,盡快前往飛枝,一邊學習經營,一邊慢慢接手管理那裏的香蕉種植園。於是,一九一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十七歲的有安便結束了在基督堂學校的課程,告別了叔父餘榮,在雪梨港口登上“萊武卡”(Levuka)號輪船,按照叔父的安排,駛往飛枝。

有安在澳洲留學剛剛超過二年時間,算得上按照預定計劃完成了學業。此後,澳大利亞的出入境記錄再也找不到與其相關的線索。很顯然,他在飛枝發展幾年後,或者就此留居當地,或者像許多當年的出國華工一樣,掙得一筆錢後便返回中國,或進入香港成家立業,繼續發展。

一九○九年十二月二日,雪梨的鳥修威銀行行長致函澳洲聯邦政府外務部秘書,支持餘榮申請其侄兒有安來澳留學,請求予以批複。

基督堂學校校長賈克卜一九一二年四月二十九日給外務部秘書報告,顯示有安在校表現良好,學業進步,令人滿意。

檔案出處(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檔案宗卷號):You On - Exemption Certificate, NAA: A1, 1912/15772


[1] 詳見:Yee Wing [also known as Ah You, includes photograph], NAA: SP42/1, C1914/7447; Lan Hand, George Keat and Yee Wing [includes photograph], NAA: SP42/1, C1909/3381; Peter Yee Wing (also known as Yee Wing) [includes 2 photographs showing front and side views] [box 112], NAA: SP42/1, C1919/9167。

[2] 詳見:Yee Wing (Ah You). – Naturalization, NAA: A1, 1916/12445; Yee Wing, Pon Tin, Poon Pong, Ah Quong, Cheong Tim, Wong Kwong, Quong Hoong, Yee Fee and Yee Shu [memorandum acknowledging receipt of used Certificates exempting from the dictation test] [Box 1], NAA: SP42/2, C1914/2711; Peter Yee Wing and seven children [Edith Clara, George Cyril, William James Beck, Robert Phillip, Thomas Albert, Peter and Edward Ronald. Include photographs and left and right thumb prints of each child except Edward Ronald.] [box 132], NAA: SP42/1, C1921/1011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