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界聞人李紹晟小傳
阮 霞
引 言
李紹晟 (Wayne Lee) 先生,筆名弘力,1934年出生於中國廣州,1950年來到澳洲,現居於布裏斯本。1957年,李紹晟畢業於昆士蘭大學工程係,此後分別任職於斷山鋼鐵公司 (BHP,即 Broken Hill Propritary Ltd)、恩賽德化肥農藥公司 (Incitec Ltd)。因成績卓著,1987年被列入澳紐工程界名人錄。李紹晟中英文俱佳,愛好中國哲學、文學、史學,曾用中英文發表過許多文章。退休後,致力於研究易學,編著有《推背圖天機》一書。同時,他還積極參與華人社區的各項活動,擔任華人團體《昆士蘭華人之聲》(Queensland Chinese Community Voice) 秘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周年紀念特刊》主編、慶祝國慶籌委會中文秘書等職,並被昆士蘭華語廣播協會 (Ethnic Chinese Broadcasting Association of Queensland) 選為永久名譽會長。
李紹晟先生走的道路,是許許多多來自中國的移民所走的道路。在他的身上,體現著華族移民刻苦學習,努力奮鬥,用豐碩的成果回饋社會,並以萬分的熱忱鋪設澳中友誼的橋梁的精神。
逆境求進,勤工儉學
1950年底,16歲的李紹晟入讀高中之後,便帶著家庭的厚望,從廣州來到布裏斯本,開始了他的半工半讀的海外生涯。
時值澳洲的漫長暑假,學校還沒有開學,但餐館卻特別熱鬧,李紹晟來到舅舅的餐館當幫手。開始的時候,餐館有兩位大廚,他就當幫手。餐館的工作十分繁雜,而中餐特別講究現煮現炒,通常一開門就有上百客人湧進來,所以,每到這時候就特別緊張繁忙。當時,年輕的李紹晟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連續兩個月沒有假期。這位個性堅強的小夥子,不僅認真應付自己份內的工作,而且還努力學習廚房烹飪手藝。當時的中餐館,沒有象現在這麽講究,但一些基本的要點,還是需要逐步熟悉才能掌握。李紹晟心靈手巧,一邊工作,一邊暗中學習,很快便在烹飪上有所心得。待到不久,兩位大廚另尋高就時,他就能臨危受命,胸有成竹地掌勺當起了大廚師。
李紹晟工作快手快腳,很得舅舅的賞識。舅舅很想讓他就在餐館工作,認為讀書沒有用,即使讀上大學,畢業後也未必能找到工作。當時,“白澳政策”彌漫全澳,當地社會對華人歧見仍深,舅舅的這種想法亦不無道理。但渴望上大學的願望一直也沒有在李紹晟的心裏止息,而這種願望又化成動力,鼓舞著他以驚人的毅力去達成目標。
於是,待新學期開學後,每天早上他到私塾補習英語,晚上則繼續在餐館工作。李紹晟畢竟年輕,由於學習和工作都很辛苦,他的思想起了波折,對於前途有所動搖。他自幼熱愛文學,而現在離別親人和家鄉,隻身來到異邦他鄉,做不完的餐館事,環境不佳,前途也顯得不光明,年僅17歲的李紹晟感到苦悶極了。當時,他曾填下了下麵這樣憂傷的“菩薩蠻”詞句,來表達其壯誌難酬的苦悶心情:
算來已是經秋別,
中庭露盡蛩聲咽。
雁信久無傳,
荷殘菊蕊鮮;
欲歸歸不得,
山海峰城隔。
佳節又重陽,
天涯人斷腸!
但是,李紹晟很快便從憂傷中振作起來。他想起三歲時,爺爺就開始教他認字。當時日寇入侵,局勢混亂,家庭處在動蕩顛沛流離之中,但仍不忘教他讀書識字,教他中國古典詩文和傳統文化。正是在家庭的幫助和鼓勵下,他十歲就讀完小學。後來考入名校廣雅中學,還取得獎學金。在中學的同學錄上曾這樣記載,他是一位身體結實、聰明伶俐、博聞強記的小個子。回憶過去,李紹晟有了信心。他一邊做工,一邊補習英文,工餘又到學校補習數理化,做實驗。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兩年的努力,他通過了初中及高中畢業考試,並順利地考進了昆士蘭大學機械工程係。
進入了大學,李紹晟仍然一邊學習,一邊繼續在餐館工作,直至1956年。這是因為中國的傳統教育以家庭為核心,家庭人員除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外,作子女者也須盡義務瞻養家庭,因此,在繁重的學習之餘,他還不忘掙錢以幫補家庭。雖然辛苦的工作和繁忙的學習常常使李紹晟疲於奔命,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並順利通過了各科課程的考試。特別是在數學方麵,他獲得較好的成績,因為他小時候曾接受過中國傳統的四則算學訓練,很多雜題難題皆來自康熙年代的《聖祖算經》,這是西方學校所沒有的。可以說,幼時的訓練為他為他的成功助力不少。辛勤的工作和刻苦的學習,使初到澳洲還不太懂英文以及沒有上過正規高中的李紹晟獲得豐碩的成果,終於在1957年順利地從昆士蘭大學機械工程係畢業。
設計革新,成績斐然
畢業後,李紹晟被紐卡索鋼鐵廠 (BHP Newcastle Steel Works)聘用,擔任見習工程師,接著升任總項目工程師的技術助手。1964年,他返回布裏斯本市,出任化肥廠 (ACF & Shirley's Fertilizers Ltd) 的設計工程師。昆士蘭州是一個農業州,對化肥的需求量很大。當時,工程急需上馬,任務繁重。李紹晟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白天到繪圖室指導,晚上則要預備圖紙繪製資料。雖然困難重重,但他並沒有被嚇倒。他努力鑽研,廢寢忘食,終於使工程如期完成。由於工作出色,他不僅得到了上司的器重,而且自己也由此成為磷酸氨廠的設計專家。
1965年,李紹晟成功地設計了日產型噴霧塔式磷酸銨廠。1975年,恩賽德公司自己也研究出一套改良工藝,免去反應塔,將小型管道反應器與有顆粒化作用的圓錐型滾槽聯在一起,生產顆粒氮磷鉀複合化肥。此舉大大減低了投資及操作成本,因而擁有世界性工藝發明專利權。後來,該公司曾經把這項技術轉讓給歐洲、土爾其及加拿大。而李紹晟則是該管道反應係統的具體設計工程師。
1969年,李紹晟轉到吉布遜島化肥廠 (Austral Pacific Fertilizers Ltd,
現代大型化工廠的設計涵蓋了化工機械、化學工程、自動控製與土木建築等技術,李紹晟孜孜不倦,努力鑽研和工作,參加了恩賽德公司在布裏斯本的各分廠的許多項目的建造、改良和設計,包括從反應器新工藝的具體設計到產品的包裝儲藏運輸以及三廢處理等等。此外,工廠的投資概算、施工合同的設計和驗收等,他也都一一參與。一九八十年代,恩賽德公司更涉足精細化工的研究及生產領域。李紹晟被派往瑞士的嘉基除草化工原料廠及其在美國的分廠考察,回來後設計了一間先進的水溶性顆粒除草劑廠。其投資所花成本遠低於瑞士公司的估計,因此,恩賽德與該公司達成加工合同,產品供應澳洲市場所需。1987年,由於李紹晟在化肥農藥廠的改造和設計上的建樹,而被選入澳紐工程界名人錄,以認可他在化肥工程設計和建造上的成就。
服務社會,篳路藍縷
1979年,當地希臘人社區向布裏斯本市的二十幾個少數民族社區發出邀請,在西端區 (
中英文及廣東話俱佳的李紹晟,花費了大量的業餘時間,參與了義務廣播活動,從新聞采寫、翻譯、到專題評論的編寫,他都積極參與,還主編了華語廣播協會五周年紀念特刊。當時,由於曆史的原因,許多華人與外界有隔膜,華語廣播不僅使他們感到溫暖和親切,而且為他們迅速獲悉世界大事和本地新聞提供了方便。
有一段時間,李紹晟的工作是寫新聞稿。那時布裏斯本還沒有中文報紙,除了社區新聞需要采寫外,他需要聽收音機廣播,把國際國內的重大新聞記錄下來,還要讀幾份英文報紙,翻譯出澳洲社會的重大新聞。每次都要耗費大量時間,有時一做就是好幾個小時。但能用自己的才智服務同胞,李紹晟心甘情願,並且全心全意地投入。由於廣播經費自付,有些時候,昆士蘭華語廣播協會還須到餐館和華人店鋪去募捐。為吸引聽眾,還搞了有獎問答等各類活動。李紹晟及同仁通過了華語廣播,傳達了國內外新聞,傳達了政府對少數民族社區提供的各種援助和信息。同時,也給新移民提供了求學、做生意、投資、生活指南等方麵的大量訊息,減少了他們安家立業所遇到的困難。
與此同時,愛好文學的李紹晟還和諸多同好,吟詩作對,在刊物上發表,以文學陶冶情操,給移民生活添上一抹絢麗的色彩。1985和1988年,李紹晟兩度出任昆州華語廣播協會會長並連任多年召集人,義務做了大量的工作,為移民融入澳洲社會,做出了貢獻。由於他長期堅持這種義務服務,1994年,李紹晟被推選為昆士蘭州華語廣播協會永久名譽會長;1999年更獲頒終身榮譽會員獎。
文化交流,促進和諧
李紹晟出國前所接受的十多年的紮實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奠定了他日後學業和事業上成功的基礎,而他又充分利用自己在文化方麵的才智,推動文化的交流,促進民族社區與主流社區的和諧相處。
1987年,布裏斯本市政府決定興建中國城。在中國城碑坊的兩側,李紹晟為此提供了精選的語錄“物無異地,民無異國”,並為其撰寫對聯。其上聯為“濟世以和,處世以平,聚南北昆州英華齊辟新道”,下聯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匯東西哲理精意共進大同”。該聯不僅在華人社區廣為流傳,而且被譯為英文,表達了澳洲華人融匯中西文化並與昆士蘭州的全體人們共同奮進的願望和目標。
澳洲與中國建交後,李紹晟興奮不己,他參與了澳中友協舉辦的許多活動,以表達他對兩國關係發展新階段的期望和願意為此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的心情。1976年,毛澤東逝世,他在悼念儀式上用英文致悼詞。1982年,發表多篇文章紀念澳中建交十周年,其文章和詩句後來都被載入澳中建交十周年的紀念特刊中。據李紹晟在廣州的姐姐回憶,他的這些詩句還曾配上字幕在廣州的電視台節目中播出。其詩句是這樣的寫的:“東方饒庶地,澳陸與中華,中華為吾母,澳陸是我家;粵紐稱昆仲,蘇維姐妹花,雖然隔萬裏,一海兩相跨”。那時,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州(New South Wales State,一譯紐修威州) 已與廣東省建立兄弟省州關係,而維多利亞州 (Victoria State) 也與江蘇省締結姐妹省州關係,詩中的“粵紐”和“蘇維”即指此種關係。
1985年,李紹晟還和布裏斯本華人團體的代表一道,接待了來自中國的演員們,安排他們在當地演出,並由此引發成立了昆士蘭州華人團體聯合理事會籌備委員會 (Interim Committee, Council of Chinese Organisations of Queensland),即“昆士蘭華人論壇”(Queensland Chinese Forum) 的前身,他擔任秘書,做了不少工作。
隻要有空閑,李紹晟就閱讀和寫文章。他用中英文介紹中國的文化和曆史,剖析政治。他在許多話題上都直抒己見,以促進華人對政治的關心和思考。他所撰寫的文章,涵蓋了中國古代文化曆史、當今大陸、台灣、香港、東南亞和澳洲及西方社會的政治、社會概況和個人思考感受等方麵。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是《中國時事話題:台灣、香港、中國和世界》(英文),《多麵性的中國文化》(中文),《曆史發展有其演變規律》(中文)等文章,表達了他對中國傳統文化之信心。李紹晟認為,中國文化有促進社會和諧的功能。他說:“尊重民族傳統的中國人之所以奉公守法,勤勞敬業,自強不息,實有賴於固有道德文化的薪傳。孔門弟子曾參所說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是中國知識份子的座右銘”。
1995年12月,李紹晟編著出版了《推背圖天機與剖析中國命運諸預言》一書,在許多讀者中引起反響。命理學家宋睾□在悉尼出版的《東華時報》上發表評論說,“此書為解開先哲預言中國國運,確實作了大膽的探索,使國人受益非淺。而作者對古代預言所作深入、詳細的剖析,尤其是利用‘天機’、‘易數’等對於宇宙光年(周期波)的推測,為自然科學增添了光華,耐人尋味,引人入勝,且有獨到之處。”悉尼華文作家協會會長黃雍廉認為,此書有助國運中興之說,有傳世的價值,是預言大全。他說:“弘立(力)先生是治科學和哲學的現代學人,加上他對中國古史和現代史作過係統而深入的研究,因此他在解析《推背圖》圖像時,能以史言事,以事證史。將金聖歎未能解答的問題都解答了。使弘著成為中國學術界‘評析’《推背圖》預言最為完備的一部奇書。”
1999年,已退休的李紹晟先生又擔任了由布裏斯本及其周圍地區各華人社團聯合組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周年國慶慶祝籌委會的中文秘書,並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十周年紀念特刊的主編。同時,為慶賀澳門回歸祖國,他還與華人社區的其他先進一起,組織慶典活動。他以一顆炎黃子孫的拳拳之心,關注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為祖國的日益強盛而歡欣鼓舞,為她喝彩,為她謳歌!
而作為華裔澳大利亞人,他也積極參與澳中之間的各種文化交流活動,以萬分的熱忱參與了澳中友誼之橋的鋪設。他願成為民族與文化溝通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