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的觀察感悟

飽經戰患動亂,提筆寫下生活感受。。。UH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11-06-28 07:17:39)
中國還要大修鐵路
這次回國五個月,坐了四次火車。第一次是從上海到鎮江,城際高鐵一等票,上座率約八成。第二次是從無錫到上海虹橋,城際高鐵二等票,滿座。第三次是從上海到廈門,動車二等票,卻坐的軟臥,一個小房間裏六個人,車廂裏全滿。八個小時到廈門。
以前從上海到廈門要28個小時,從南京到廈門要33個小時,疲勞不堪。第四次是從鹽城到淮陰,坐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06-01 12:33:30)
一場病讓我做了逍遙派劉振墉文革開始不久,我生了一場病,卻好比關鍵時刻,老天爺拋給我的一隻救生圈。
一九六六年,我在一個小城市的學校裏舌耕。文革的氣氛隨著氣溫逐日升高。終於有一天,校園裏貼滿了責難學校領導的大字報,可是過了兩三天,就被支持校領導的大字報所複蓋,而且形成了一股抓右派、抓反革命的氣勢。過了幾天,政治天平又向反叛者的一側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1-04-03 07:22:19)
   對侵華日軍的稱謂·劉振墉·
我曾寫過一篇短文《我見到的“炮樓”》,是寫抗戰和內戰期間的炮樓,刊登在華夏快遞上。行文中我都是用比較中性的稱謂“日軍”,有一位讀者評論時,卻稱之為“皇軍”,讓我甚感意外。因為在戰後,日軍已改稱做“自衛隊”,而“大日本皇軍”,是日本人的自稱,不知道西方國家是怎麽稱呼的?
抗戰八年,我的家鄉小集鎮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1-04-01 06:51:57)
生活浪花普通話  劉振墉  我們住在美國同一城市的五個老人,結伴到加拿大西部旅遊。從西雅圖出發,經溫哥華,最遠處是哥倫比亞冰原,再原路返回,曆時七天六夜。大巴上基本滿員,全是華人,多數是利用暑假帶孩子全家出動。  這五十幾個人,絕大多數是新移民,出生地和母語可謂五花八門。有一半是台灣同胞,他們中分別說國語(普通話)、閩南話、客家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1-03-27 06:08:20)
宣德香爐賣了七毛錢劉振墉January24,2011文革開始時,我住在一家醫院的家屬宿舍裡,太太是這家醫院的醫生。宿舍是三排簡易平房,每排有八、九間,由一條長長的走廊相連,每一間住著一個小家庭。有一天晚上,我正關著門在看書,隻聽到西鄰住戶人來人往,也不知發生了什麼事,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聽說,他們家昨夜被「破四舊」了。破四舊這名字還是第一次聽到,我那時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03-26 07:43:26)
王作榮語錄我們同根相生,源出一係,希望在我們這一代手裏,結束中華民族自相砍殺的愚蠢行為,從茲以後,永不再有兄弟相鬩、骨肉相殘的景象出現。無論中外,用革命手段從事改革,都會付出慘重的代價,而至少在短期內都未必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這在中國尤其明顯,尤為慘痛。因此我反對暴力,反對革命,主張在體製內求革新求進步。國民黨與共產黨水火同源,都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03-21 08:15:01)
尊嚴在貶值     劉振墉很多人關心自己的房產,還有手上的股票、外匯升值還是貶值,我卻深切地感覺到,自己的「人格」與「尊嚴」日漸貶值。房價或外匯還有上下波動的時候,可是,「人格」與「尊嚴」,卻是「單調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還特別快。
    十幾年前,我到美國領事館辦簽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03-20 07:33:49)
       樓上、樓下劉振墉·“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這是從前許多中國人響往的幸福生活,感覺上是遙遠的夢想。我小時不但沒有住過樓房,連看也沒看到過。集鎮上以磚瓦房為主,鄉下很多人家是草房,牆是夯土或者用土坯,當然都是平房。聽人說,在我們鎮上本來有兩處樓房,一家是客棧,另一家是飯店,在日寇占領初期就被拆毀了。在距我家約十裏遠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11-10 03:52:16)
俄羅斯美女愛抽煙劉振墉費濱海先生近日在新民晚報《夜光杯》上的文章“俄羅斯美女如雲”,真實、生動。費先生觀察細膩、深刻,我旅遊則是走馬觀花。在聖彼得堡時,適逢“建城日”,像個狂歡節,捏瓦大街兩側站滿了警察。我們一行人在街上向警察問路時,他們找來一位會英語的女警解答。這位女警年約二十出頭,身高有一米六幾。看到就讓你一驚,說她婉若天仙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7-04 18:17:35)
狂歡節上的俄警察揚子晚報-繁星2010-7-4劉振墉他山之石 到俄羅斯旅遊,離開俄境的前一天,正好是聖彼得堡建城307年紀念日,成了全市的狂歡節。主要活動在下午,遊行後在冬宮前的廣場上演出和狂歡,參加的有幾萬人。從中午起,街兩邊就散布了許多警察,徽章和製服各不相同,大概是不同的警種。女警約占到五分之一,實出意外;警察人數奇多,手拉手的話,真能將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26]
[27]
[28]
[29]
[3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