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文史

介紹雲南文史,講述自己的故事。
個人資料
博文
(2006-11-01 02:42:51)
韓柳文比較
在我國古代散文史上,韓愈、柳宗元是兩座高峰,自宋代古文運動以來,其文為曆代文人爭相研習,曆幹餘年而不衰。將韓、柳文作比較,是研習他們文章的方法之一,為古人今人所采用,筆者用此方法研習韓、柳文,似有所得,記於下。
一對韓、柳文作比較,立即可以看出,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有極大的差異。這一點,最先為歐陽修所指出:“其為道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從現代領導學的角度讀《淮南子·主術訓》摘要:《淮南子·主術訓》是我國古代領導學專著,它以道家思想為基礎,兼采儒、法,概括地反映了漢初及文、景之治的“南麵術”。《主術訓》部分內容與現代領導學相同或相近,另部分內容為現代領導學較少涉及,兩部分論述都有一些值得借鑒的東西。《淮南子·主術訓》是我國兩千餘年前的“領導學”專論。它較為係統、全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史記》的經濟思想及其與黃老之術的關係
《史記)的經濟思想,散見於“世家”、“本紀”和“列傳”,集中體現於《貨殖列傳》、《平淮書》。從這個角度說,《貨殖列傳》、《平準書》是綱,其餘是目。
《前漢書·司馬遷傳讚》評價司馬遷的經濟思想,說他“述貨殖則崇熱利而羞賤貧。”
我認為,這個論斷是準確無誤的,是概括全部《史記》和《報任安書》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清歡與雄氣:讀蘇軾黃州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是盡人皆知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名句,這首詞是蘇軾一生文學創作的代表作,這是常識,人所共知。這裏要提醒的僅僅是,這首詞作於黃州。
蘇軾一生,數遭遷謫,其中貶謫黃州的近五年間,正當他進入壯年時期,思想上和文學創作都已成熟,尤其是他的詞,這一時期不但數量多,而且完全形成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李贄辭官
                       一
  萬曆八年仲春,元宵節之後幾天,姚安知府李贄接到一份請柬,請他於近日起程,前往賓川州雞足山遊玩。送請柬的差役同時說明,這次遊山,是巡按禦史劉維發起,被邀者除有李贄外,還有參政李文續、都司江浚、副使馬顧澤、參議駱問禮、僉事胡僖,並派僉事顧養謙先四日到賓川州作準備。這個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10-21 19:15:29)
韓非之死
為人臣不忠,當死;
言而不當,亦當死!——韓非
(一)
入夜,一陣華麗的車馬,穿過鹹陽街市,朝城東的驛館區急馳而去。驚避道旁的行人,但見馬蹄鐵在石板路麵上擊起的燦然火星,以及被回風卷起的片片落葉,而大車駟馬、從車三乘,倏忽之間就消失於夜色中了。
在韓國驛館大門前,車隊嘎然而止,三輛從車裏,迅速跳下些兵士,喝開行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西靈聖母話說清代雍正朝時,一位江蘇丹徒人,姓王名文治,號夢樓,任臨安府知府,因事到楚雄府,小駐數日,遊覽鹿城風光,頗覺有韻致,臨別,賦詩一首《楚雄郭外桃花》:
邊地驚春早,桃花滿眼紅。
曉霧迷北郊,流水淡東風。
萬點柳陰外,一枝籬徑中。
塵纓不可濯,仙路若為通。
這詩在古人眼中,也許算不上佳篇傑構,但在今人看來,卻也不失為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冷眼與熱心——論《莊子》二重性
摘要:《莊子》一書,哲思遙深,文彩斐然。哲思因其意“恍惚”而遙深,文彩因其辭“參差”而斐然,而號稱“天下古今第一奇書”。自來讀《莊》者,哲學家多見其“消極”,文學家無不感動於其“積極”。其實,
〈莊子》不但“析萬物之理”,同時亦“判天地之美”;以冷靜的頭腦思索萬物,又以熱情的筆調摹寫天地。若以辯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流氓之濫觴——解讀《詩·衛風·氓》
對於《詩·衛風·氓》,無論解讀亦或注釋,曆來頗多爭議。正如朱東潤所說:“舊時注家對
此詩頗多曲解,如《詩序》說:‘《氓》,刺時也。宣公之時,禮儀消亡,淫風大行,男女無別,遂
相奔誘。華落色衰,複相棄背。或乃困而自悔,喪其妃耦,故序其事以諷焉。美反正,刺淫佚也。’
朱熹《詩集傳》也說:‘此淫婦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淮南子·人間訓》之禍福論中國人談禍福,源遠流長,其中談得最為深刻的,要數道家,其次是儒家。由於他們深知禍福之門,所以其學術與事功,都得綿長。法家則知福而不知禍,急功近利,所以往往來得也快,去得也快,正如老子所說,飄風驟雨,不能終日。道家諸書,講禍福講得最高妙的,自然是《莊子》,但它所用的多為“寓言”,所以常人多不能領悟。而《淮南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
[11]
[12]
[13]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