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三寸金蓮”,要女孩子四五歲起天天忍受纏小腳的痛苦,長大以後畢生行動不便,老年更常罹骨折腰傷之患.所以民國狠批裹腳是大男人主義限製女性自由,因而鼓吹男女平等,提倡天足觀念,講健康美,革除病態美.解放後更把纏足作為封建傳統壓迫女性的罪證,雖新一代已不纏足,但仍要口誅筆伐舊社會到底.
晚近另出一類由心理學角度的分析,以三寸金蓮底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9-24 20:31:09)

中國社會的傳統信仰,到了明清,非儒非佛非道。民間流行的,是混融些三教色彩的「風教」,聞說甚麼靈驗,便風動擁護。群眾心理,寧可信錯,也勿錯過,見廟便入,見神就拜。民情民心,生怕吃虧,喜貪便宜,為求保障,不僅奉「多神」,幾成信「全神」,無不可神化,熱衷於造神。很難說風教到底信仰甚麼,大家像是甚麼都樂於相信,可又很容易意興闌珊,橫掃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寫“達文西密碼”的DanBrown,早前還有一部小說“天使與魔鬼”,雖未夠後來的那本全球哄動,但很多這兩集都看過的讀者認為,先寫的那部更好看.該書有段情節說美鈔一元背麵,印了個古怪圖案,充滿著異教的暗示,如畫有金字塔,下書拉丁NOVUSORDOSECLORUM即“非宗教的新秩序”的標語.當時拚命遊說要把這些東西放進圖案設計裡的副總統,本身其實是神秘教派Illuminatti的Franc-Maconnique成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在網上,常有一種對講道德的訕笑,一聽道德便吃不消.可能我們看到的偽君子確太多,所以寧取真小人,也不要偽君子.結果仁義禮智的君子之道變成不能講,一講便給聯想到虛偽,反而是讓小人坦蕩蕩,看著他們拍拍胸膛,自詡“我是小人我怕誰”,更會偶有出現佩服者,甚至稱讚,這才夠誠實嘛.
我們因不喜歡偽君子,竟連君子也不要了,然而對公然無賴的小人,卻要給予肯定,這種厭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李劼先生對當今中國知識界,作出扼要並痛切的評述.據先生分析,一方麵主流思想的新左派與自由主義之爭,不過同為體製話語的延伸,另一方麵體製外的真正自由民聲,又在公眾言說中失語.(有關原文,請參閱:李大興《中國當代思想界的真實圖景(作者:李劼)》)
該文後半,曾提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儒家真可與自由主義嫁接在一起嗎?”筆者今應網友之詢,試集中這一問題,表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國的宗教,明清進入儒、佛、道衰落期,自此流行社會上的,概屬「準宗教」。民間準宗教,乃類宗教半宗教,以「燴同」三教為特色。東拾點儀軌,西撿些名相,不問教理的信解,無論踐履的行證,隻待一聞靈驗,群起風從,這對三教正信言,無疑破碎害道。然儒生由導善信以正風俗的好處看,或許之為風教,即促進風化的德教。此種德教型態,風行各村,每成俗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一切事物注定變作歷史,形成傳統.
不過傳統總大於歷史,傳統是過去存在之超載,不為時間漫長的力量單方麵決定,而是集體重複的儀式與解碼過程,令傳統影象的呈現,都依賴特定的觀察與語言行為.
歷史也經過觀察與語言的過濾,非簡單等同事實.不同時代看同一段歷史,會有不同的認知表述,結果古老的歷史,皆帶作者那一時代的印記,自動變成當代史,使到歷史既是延續發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當代思潮的理解方式,已不單尋繹作者的表達,更常反省讀者的接受,此乃認知心態的新轉向.表達和接受,在理解的過程中,應是等價的,受者並非白板一塊接收信息,我們所謂的知見,不是純然客觀的,作為活生生的人,接受他者的文本,無可能擺脫主觀因素.以往我們自信很容易讀出作者的表達,其實卻完全忽略了受者理解中的投射.作者在寫作,受者豈不也在寫他的?重寫,編寫又改寫?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解讀文獻,要對之以相應的讀法,方能讀出東西.凡民族有傳說,傳說不等於歷史,換個不同的心境讀它才有意思,否則會成了這也不合理,那也不合理,無處不是祖宗的忽悠.就算是非現實的神話,也有它神話的讀法,當代學問中的神話學,便是要如情如理讀出先人這類的話語,看它裡麵如何承載古人的意願與心理,以至社會與過去,故古籍之中即使最為天馬行空的神話,也非僅先民簡單無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騙人的總想人會騙己;愛罵人的常以人在開罵.握拳督指,痛斥對方,殊不知食指向人之同時,除拇指斜對地麵,餘下三指反朝著自己.容易脫口便批評人的,最多批對了一事,或又往往錯了一事,甚至連帶說準了自己二三事!
像今人網絡上叫嚷給祖宗忽悠,其實正是最會忽悠祖宗的.比如說,儒講知命,釋謂正命,道言復命,這些主體的認知,生命的學問,現代教育不備,受教育的青年若不懂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