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嫋嫋

夢自蟬聲起,詩從歲月凝。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2007-01-04 19:46:46)
【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簡析zt】:
  本詩寫一位貴婦寂寞和惆悵的心情,久盼所愛不至,直至夜深還有所期待,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
  《玉階怨》,見郭茂倩《樂府詩集》。屬《相和歌·楚調曲》,與《婕妤怨》、《長信怨》等曲,從古代所存歌辭看,都是專寫「宮怨」的樂曲。
  李白的《玉階怨》,雖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1-04 19:42:56)
【秋下荊門】---李白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入剡中。
【注釋zt】: 
 「荊門」,山名,在今湖北宜都縣西北的長江南岸,隔江與虎牙山對峙,戰國時為楚國的西方門戶。乘船東下過荊門,就意味著告別了巴山蜀水。這首詩寫於詩人第一次出蜀遠遊時。對錦繡前程的憧憬,對新奇而美好的世界的幻想,使他戰勝了對峨眉山月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1-04 19:41:23)
【憶東山(二首其一)】---李白
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通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注釋】:(餘恕誠)
  東山是東晉著名政治家謝安曾經隱居之處。據施宿《會稽誌》載:東山位於浙江上虞縣西南,山旁有薔薇洞,相傳是謝安遊宴的地方;山上有謝安所建的白雲、明月二堂。了解這個,就會覺得詩裏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1-04 19:37:51)
【秋浦歌(十七之第十五首)】---李白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注釋】
(1)秋浦:唐代縣名,在今安徽省貴池縣,因境內有秋浦湖,故名。
秋浦歌,是李白寫的組詩的總標題。作於天寶十三年(754)漂泊於宣州之時。
(2)緣:因,因為。
(3)似個:象這般,意思是白發因愁而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1-04 19:35:20)
問餘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注釋】
(1)山中問答:一作《問答》,一作《山中答俗人》。(2)窅然:窅(yao3),遠去貌。《莊子*知北遊》:‘夫到窅然難言哉,將為汝言其崖略。’窅也作‘杳’【譯詩】
有些人疑惑地問過我,你為什麽要隱居這座碧山;我笑一笑,不好意思回答,非常開心但又說不清楚。片片桃花隨著流水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通通仄仄,平平通仄仄平平。【注釋】(1)洛城:洛陽城,即今河南省洛陽市。(2)玉笛:裝飾有寶玉的笛子。(3)暗飛聲:不知誰家飛來的聲音之意。(4)折柳:即《折楊柳》之簡稱,笛趣名。漢樂府《橫吹曲》古辭已佚。《樂府詩集》所收乃後人擬作,多數是歌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平平仄仄仄平平,通仄平平通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標準的律句。第三句為已成‘合法’的特別用法。喜歡這個句式,好用。【注釋】
聞(wen2):聽說。王昌齡(698-757?):唐代詩人。
聞(wen4):第四聲做名詞時:名譽、名望。明張自烈正字通耳部:聞,聲譽曰聞。書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1-04 19:22:44)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通平仄仄平。平平通仄通平仄,平仄平平通仄平。
【咽】聲塞,指樂器受潮音阻
【作者小傳】
李約(751─810年),字存博,□公勉之子,自稱蕭齋。官兵部員外郎。其詩語言
樸實,感情沉鬱。詩十首,皆是不錯的作品,其中尤以《觀祈雨》為最善。該詩將
久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1-04 19:18:10)
可伶磐石臨泉水,複有垂楊拂酒杯。若道春風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來。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通仄仄,平平通仄仄平平。
‘不’的幾種讀音和意思:
1)(fou1)---姓。如晉朝有不準。
2)(fou3)---表示否定。或表示疑問、未定。同否。
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複如此不?
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1-03 20:49:14)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果然格律到宋就沒什麽可說的了。‘緣’字也在‘去聲十七霰’,查了一下,讀(yuan4):動詞:加飾。漢書[卷五十八]公孫弘傳:緣飾以儒術,上說之,一歲中至左內吏。[秋菱試譯]
 (廬山)橫著看是連綿的山嶺,側著看又是入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31]
[32]
[33]
[34]
[3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