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嫋嫋

夢自蟬聲起,詩從歲月凝。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2007-01-04 19:27:03) 下一個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平平仄仄仄平平,通仄平平通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標準的律句。第三句為已成‘合法’的特別用法。喜歡這個句式,好用。

【注釋】

聞(wen2):聽說。王昌齡(698-757?):唐代詩人。

聞(wen4):第四聲做名詞時:名譽、名望。明張自烈正字通耳部:聞,聲譽曰聞。書經‘微子之歌: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唐韓愈‘原毀: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聞也’。做形容詞:著名的、有名望的。如:聞人

左遷:古人習慣上稱降職為左遷。

龍標:今湖南黔陽,王昌齡這次是被貶為龍標尉。

遙:遠遠地。

子規:即杜鵑鳥,又稱布穀鳥。

五溪:今湖南西部五條溪流的總稱。

與:給。

風:一作“君”。夜郎:今湖南沅陵。

【譯詩】

紛紛飄落的楊花嗬,聲聲悲啼的杜鵑嗬。在這淒涼的氣氛中,傳來您不幸的消息。聽說您被貶到龍標,那是荒僻的蠻夷五溪。讓我將憂愁寄托給明月,拜托它伴隨您到夜朗之西。(楊鴻儒)

【評析】(田南池)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比起李白許多眾口流傳的詩歌來說,這首七言絕句詩的題目就顯得比較陌生了,左遷,其實是被貶官的意思,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據《新唐書文藝傳》記載,王昌齡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今天所說的不拘小節,被貶為龍標縣尉。而對於自己的人格,王昌齡本人是非常自信的。他那首著名的《芙蓉樓送辛漸》詩,也是用七絕寫的,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全詩是這樣的,“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他把自己比作一片冰心,可見其冰清玉潔之心,並不因為飛來橫禍而稍加改變。李白作為他的朋友,在聽說了王昌齡本人的不幸遭遇之後,特地寫了這首詩寄給遠在龍標的他,以表達自己對友人的無限關心與同情之心。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詩的開篇並不單純是描寫李白當時眼見之景和耳聽之聲,而是頗有“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的比興風韻,“楊花”這一景物在詩詞中曆來就有一種叫人飄忽不定的感覺,而叫著“不如歸去”的啼血杜鵑,更給人一種淒涼哀怨的聯想。子規就是杜鵑。在暮春無數明媚的景致中,李白單獨挑選了“楊花落”和“子規啼”這兩樣來點明時令,其飄零之感、流離之恨,躍然紙上,令人悲從中來,而且,這楊花已經“落盡”,被吹入水中,被踩入泥土,簡直是慘不忍睹了。為什麽詩人會麵對暮春如此傷感呢,“聞道龍標過五溪”是個中原因。李白是因為聽說了王昌齡被貶官,古時信息不通,等到李白知道了消息,掐指一算,大概王昌齡早已動身,此時多半已經在奔赴貶所的路上了吧。五溪均在湖南省西部,是雄溪、(man 音蠻)溪、酉溪、(wu 音五)溪、辰溪的總稱。詩的前半首隻說看見楊花落盡,隻說聽見子規啼血,隻說想像王昌齡顛沛流離在湘西的荒山惡水之中,全不下一悲痛之詞,而悲痛之情已見。在前麵的鋪墊之後,後麵兩句直抒胸臆,“我送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夜郎在今湖南省芷江縣西,位於黔陽,即王昌齡貶所龍標縣的西麵偏南。朋友被貶到地老天荒之處,無法相從,唯有將滿腔的愁思,與天上的明月,托付給西風,寄給“天涯淪落人”了。愁心,是李白對朋友被貶的同情與擔心,理應寄去,可以給落難的友人以安慰,可是明月代表著什麽呢?李白沒有明說,這給王昌齡和後來的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或是代表李白對朋友的相思之情吧,因為自古以來,不論是圓月還是初月,都是文人筆下懷遠思親的象征。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裏共蟬娟”自不必說,而在李白之前的,有謝莊的“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裏兮共明月”(《月賦》)、張若虛的“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春江花月夜》)。李白是想請這輪同照兩地的明月,來傳達自己對朋友的一片真心呀。不管別人會如何看待你,我知道你心如明月,誌行高節;也不管我身處何方,月亮在照見我的同時,也可以照見你。通過詩人的藝術想象,無知的月亮就這樣成為了李白與王昌齡心靈之間的紐帶。這首小詩也成為李白赤子心腸的最好例證。

秋菱: 順便讀了幾篇文章,對意象的概念逐漸清晰。既然談到對征體的‘正寫反寫’,不知可有反寫月亮的?埋怨的不算。

一塵老師‘反’彈的月亮:

秋月(新韻)
秋月有金圓,
沽來不夜天;
樓頭爭仰望,
街上隻覺寒。

http://talk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46&ID=1308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