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條無葉土生煙, 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通平仄仄平。平平通仄通平仄,平仄平平通仄平。
【咽】聲塞,指樂器受潮音阻
【作者小傳】
李約(751─810年),字存博,□公勉之子,自稱蕭齋。官兵部員外郎。其詩語言
樸實,感情沉鬱。詩十首,皆是不錯的作品,其中尤以《觀祈雨》為最善。該詩將
久旱(以致‘桑條無葉土生煙’)祈雨的情景與朱門的處處歌舞升平相對舉,深刻
揭露出統治階級不顧勞動人民疾苦,終年貪圖享樂、醉生夢死的社會現實,給人印
象深刻。
生於中唐,其時格律看來尚未嚴謹。二三句失粘。
【譯詩ZT】
桑枝上沒有綠葉土地也幹的冒煙,人們吹奏著蕭管在水廟前求雨。
那些富貴人家卻在觀看歌舞,還惟恐春天的陰雨弄啞了管弦。
【評析ZT】
此詩寫觀看祈雨的感慨。通過大旱之日兩種不同生活場麵、不同思想感情的對比,
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尖銳的階級矛盾。《水滸》中‘赤日炎炎似火燒’那首著名的
民歌與此詩在主題、手法上都十分接近,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民歌的語言明快潑辣,對比的方式較為直截了當;而此詩語言含蓄曲折,對比的手法比較委婉。
首句先寫旱情,這是祈雨的原因。《水滸》民歌寫的是夏旱,所以是‘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此詩則緊緊抓住春旱特點。‘桑條無葉’是寫春旱毀了養殖業,‘土生煙’則寫出春旱對農業的嚴重影響。因為莊稼枯死,便隻能見‘土’;樹上無葉,隻能見‘條’。所以,這描寫旱象的首句可謂形象、真切。
‘水廟’即龍王廟,是古時祈雨的場所。白居易就曾描寫過求龍神降福的場麵:‘豐凶水旱與疾疫,鄉裏皆言龍所為。家家養豚漉清酒,朝祈暮賽依巫口。’(《黑龍潭》)所謂‘賽’,即迎龍娛神的儀式,此詩第二句所寫‘簫管迎龍’正是這種賽神場麵。在簫管鳴奏聲中,人們表演各種娛神的節目,看去煞是熱鬧。但是,祈雨群眾隻是強顏歡笑,內心是焦急的。這裏雖不明說‘農夫心內如湯煮’,而意思已全有了。相對於民歌的明快,此詩表現出含蓄的特色。
詩的後兩句忽然撇開,寫另一種場麵,似乎離題,然而與題目卻有著內在的聯係。如果說前兩句是正寫‘觀祈雨’的題麵,則後兩句可以說是觀祈雨的感想。前後兩種場麵,形成一組對照。水廟前是無數小百姓,簫管追隨,恭迎龍神;而少數‘幾處’豪家,同時也在品味管弦,欣賞歌舞。一方是惟恐不雨;一方卻‘猶恐春陰’。惟恐不雨者,是因生死攸關的生計問題;‘猶恐春陰’者,則僅僅是怕絲竹受潮,聲音啞咽而已。這樣,一方是深重的殷憂與不幸,另一方卻是荒嬉與閑愁。
這樣的對比,潛台詞可以說是:世道竟然如此不平啊這一點作者雖已說明卻未說盡,仍給讀者以廣闊聯想的空間。此詩對比手法不象‘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那樣一目了然。因而它的諷刺更為曲折委婉,也更耐人尋味。
秋菱: 瞎編了一個‘苦夏’,首句找不到合適的物象。朋友推薦此絕。從來沒聽說過李約,果然‘桑條無葉’高明!我隻想到桑田,象征‘希望’。插個隊,本周就學它了。
http://talk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46&ID=12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