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美國

活在美國博客這裏收集了所有居住在美國必須知道的...對你有幫助,都是我在網上搜尋到的有關在美國生活的實際有用信息,希望對你也有幫助
博文
北美華人真的這麽慘麽?
最近的網上文字,提到美國華人的,(或英國)反反複複就渲染一個感覺:他們壓抑,失落,生活在社會底層,(或他們那個白領階層的底層)他們終年穿著廉價的衣服,精神空虛,長籲短歎。他們沒有融進美國社會,卻又趕不了國內的時髦。這樣的形象終究很讓人疑惑,不知道究竟是這群人出了問題,還是美國這個社會虧待了這些中國精英。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老刀認識的仨洋妞-----談文化差異(1)
老刀剛出來的時候,老婆還在國內,於是隻好擠在浩思裏的一個ROOM裏,跟另外五個鬼子混跡在一起了半年。浩思離學校很近,大家夥兒都是懶人,六個人隻有一把門鑰匙,所以大門從來不鎖,門口放了幾把椅子,就成了眾人聊天,閑坐的場所。我就是在這兒認識米雪的。
我們六個人中有兩個女生,米雪是其中的一個,屬於壯狀實實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7-03 11:50:49)
話說有位中國女士留洋到美國,然後嫁給了一個美國男人,她就開始感慨了:千萬不能嫁給中國男人,因為他們不夠浪漫,沒有情調,活得太窩囊。我感覺這位女士說話太絕對,也太片麵,倘若你想深刻的探討一下中國男人,你首先就應該嫁給中國男人感受一下;你隻嫁一次恐怕還不夠,你起碼得嫁上十次八次的,才算得上大麵積的親密接觸中國男人。而如今你躲在美利堅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美簽證官“麵授”簽證“秘訣”
  3月14日下午,美國駐華使館總領事賀德煒先生(DavidHopper)帶著三名簽證官,一行四人來到北京大學,向大學生們宣講申請赴美留學簽證的“秘訣”,受到大學生們的歡迎。近期他們還將到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及其他大學去宣講。
  過去,簽證官在人們心目中似乎有種神秘感。他手中操著簽證的生殺大權,說給你就給你,說不給就不給,你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從美國來到加拿大,第一個最大的感覺就是,在美國街上的行人好象都在笑,在加拿大街上的行人好象都是愁眉苦臉的。第二個感覺加拿大的車是不讓人的,(在多倫多好點,在蒙特利爾很嚴重)而在美國,汽車見你在路邊,很遠就減緩了車速,到了跟前揮手讓你先過去。
  在美國時想當然的以為加拿大離美國這麽近,受美國文化的影響,應該很多地方一樣和類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老外的“沒大沒小”與中國人的年齡情結(作者:娜斯)
  曾經教老外中文課,講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個學生舉手了:為什麽是哥哥還是弟弟,是奶奶還是外婆一定要分這麽清楚?
  最怕被問到這種屬咱基本常識的問題,說簡單吧,要講清楚不知不覺就一扯三千裏,費好多口舌。什麽儒家的倫理觀啦,儒教對在中國觀念中的深遠影響啦,孔夫子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美式足球明星狄爾曼在阿富汗前線陣亡
(中央社記者褚盧生洛杉磯二十三日專電)「九一一事件」後毅然放棄百萬年薪、從軍報國的美式足球明星派特.狄爾曼(PatTillman),今天傳出在阿富汗東南部陣亡的不幸消息。狄爾曼年僅二十七歲,身後遺下
結婚才兩年的妻子。
白宮今天下午對狄爾曼的殉職,特別發表悼詞,表達深沈的哀痛,並緬懷他不論在足球場或是疆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海外見聞:從“我兒子在家裏一句中文都不說”說起

從小說的話叫母語,象我們這些洋插隊的母語當然是中文,雖說各地方言不同,有時候中國人在一起時,嘴裏冒出來的不一定都能聽懂,但還是漢語一個圈裏的。可是對生在美國長在美國的ABC來說,他們的母語毫無疑問是英文,中文對他們來說是祖語。
不光是中國人,美國本來就是個移民國家,除了英聯邦來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個中國女子在美國的非常經曆[轉帖]
來芝加哥多年了,身邊也不乏追求者,卻一直不願意找一個美國人做丈夫。有一次,表姐心血來潮要給我介紹一位年輕的外交官,我並不熱心。可表姐說他能操一口標準京腔,還在美國駐瀋陽的領事館任了兩年領事。我的心動了。1993年的聖誕節,我與沃克初次見麵。「你好,幸會,幸會。」英俊的沃克操著極其地道的北京腔伸出了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7-03 11:44:31)


  作者:陳彤
  為什麽有的人在美國生活得很好在國內就混不出來呢?為什麽有的人喜歡上海而有的人喜歡北京?這是因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在中國能過上好日子的人,不一定在別的地方也可以,同樣道理,在其他地方能過上好日子的人,在中國也不一定有戲。如果你打算在國內生活,並且過得好,那麽你就要了解你生活的城市和你周圍的人,不要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