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願做而不得不做的美加比較
(2006-07-03 11:49:25)
下一個
從美國來到加拿大,第一個最大的感覺就是,在美國街上的行人好象都在笑,在加拿大街上的行人好象都是愁眉苦臉的。第二個感覺加拿大的車是不讓人的,(在多倫多好點,在蒙特利爾很嚴重)而在美國,汽車見你在路邊,很遠就減緩了車速,到了跟前揮手讓你先過去。
在美國時想當然的以為加拿大離美國這麽近,受美國文化的影響,應該很多地方一樣和類似。到了加拿大後才知道這種想法是多麽地愚蠢。
新移民到了加拿大後就會知道在加拿大拿駕駛執照是非常非常難的,而在美國則很容易很容易。在加拿大連考筆試的交通手冊都收費,而且很貴(以蒙特利爾為例),據說$30一本,總之並沒有幾個人去買,倒是有許多人在網上賣複印件。而在美國則是免費索取的。這還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筆試通過後要等一年才能路考,而且在安大略省要考兩次路考才能拿到正式的駕照。不知這種法律是如何通過的,卻坑了許多新移民。新移民來到加拿大後,第一麵臨的是生存問題,那就是要找工作。在加拿大沒有車簡直就寸步難行,尤其是多倫多,城市分得較散,沒有車你叫別人怎麽找工作?但是不會有人理你的,你就等吧,等到一年以後。並不是說一年以後你就能拿到了,你隻是剛剛有資格考,等拿到正式的駕照還不知要等多久,因為別忘了,要考兩次才能拿到正式的,也就是說拿到正式的起碼要等兩年。在美國,你一
下個月就能拿到駕照。因為美國是個汽車文化的國家,更重要的讓你盡快融入美國社會。
再來看物價。美國的物價比加拿大要便宜很多,以波士頓為例,一個月用在吃方麵$50-$60元就吃得很好,牛奶,肉魚,蔬菜都有,當然是自己做。在加拿大則很貴,尤其是蔬菜。所以在加拿大常常看到人們買一根黃瓜,兩個西紅柿。在加拿大一個月花在吃得方麵起碼$120,不一定達到美國$50-$60的標準。而在波士頓的露天市場,蔬菜便宜得不可想像,甚至比中國還便宜,質量不一定比在加拿大超市買的差。來到加拿大,你會發現在吃穿方麵,你的生活水平比在中國下降5倍甚至更多。
加拿大的石油儲藏量位居世界第二,但油價卻比美國貴得多。所以住在美國邊境的加拿大人都開車到美國去加油。交通費用方麵,多倫多的通勤月票$100元,蒙特利爾$54,以美國波士頓為例才$35。
住方麵,在多倫多租一套兩房一廳得$1200,蒙特利爾郊區要$650,而在波士頓郊區則為$600-$700。
美國社區的遊泳池一年收$15元,管理得非常好。下池前要衝澡,要戴泳帽,每人都有單獨的泳道,如果泳道滿了,經泳道裏遊泳的人同意,一般都會獲得許可共用一條泳道,否則隻能等別人遊完。而在加拿大和中國一樣,象下餃子一樣,既不用衝澡,也不用戴泳帽,都可以下池遊,整個池子根本遊不開,大家都在裏麵洗頭。我在多倫多和蒙特利爾都遊過,管理一樣。
在美國購物隻加上5%的消費稅,有的州沒有消費稅。在加拿大是15%,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
在加拿大,色情和賭博是公開合法的,蒙特利爾的賭場甚至是政府開的。在美國卻要保守得多,大部分州是禁賭的,可以開賭的州,賭場一般建在離市區很遠的印第安人保護區,而加拿大的賭場和色情服務都公然地在市區。而且象大麻這樣的毒品在加拿大正在合法化,同性戀結婚已經合法化了。加拿大的總理聲稱這是加拿大走向文明的標誌,其實是社會走向墮落的標誌。
美國是一個鼓勵人民勤勞致富個人奮鬥的社會,加拿大則是一個鼓勵人民懶惰好逸惡勞的社會。在美國,我看到美國人幹起活來是很玩命的;在加拿大,你幹得多,被政府盤剝得越多,最後你到手的是SHIT。而懶漢們靠拿政府的救濟卻可以過得有滋有味。
美國英語簡潔易懂,看美國的報紙尤其是紐約時報簡直是一種享受。看加拿大的報紙是一種痛苦,你完全不知那些希奇古怪的詞匯是從那裏出來的。
在加拿大,官僚主義是非常嚴重的,最後你會被官僚主義消磨得沒有脾氣。略舉幾例,剛剛登陸入境,移民官不好好檢查照片,一個月多月後移民局來通知,辦楓葉卡照片不合格,要重照,而且重照的時間安排在三個月以後。原本打算登陸辦好楓葉卡就回國,正常情況如果照片合格,在登陸後四個星期就寄來。如果等到三個月後重照,再等楓葉卡最快也要四個月。打電話到移民局要求提前照,沒有人理,寫信到移民局也石沉大海,最後隻能等到三個月後重照,等拿到楓葉卡後是五個月後的事情了,原來的安排隻能全部打亂。辦醫療卡也是出錯,按規定登陸三個月後就可申請醫療卡。但在蒙特利爾申請醫療卡時,工作人員說要從到魁省的那天開始計算,也就是說在登陸開始在多倫多呆的三個月不算,要我三個月以後再去申請。三個月後再去申請時,另一個工作人員說我三個月前就應該享受醫療卡,時間應該從登陸開始算起,於是馬上幫我辦理一個臨時的醫療卡。同一個機構,兩個人的說法完全不一樣,我相信誰呢?從加拿大這兩年的移民法的變動也可以看出加拿大政府做事有時簡直就不象是一個民主國家的做事方法。2001年6月28日的新移民法的技術移民分數提高到75分一下子就把移民的大門給關死了,坑了不少人,而且連申請費都不願意退,簡直就是明火執杖的政府搶劫。今年一下子又突然宣布分數降為67分,比原來老的移民法更寬鬆,如此朝令夕改好象開關都是拍一下腦袋就決定了的事,也不知關的根據是什麽,開的根據又是什麽。搞得申請人一悲又一喜,一驚又一詐。
一個政府最重要的就是要講誠信,加拿大政府這樣反反複複、顛來倒去也不知誠信何在?類似這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美國簡直就是不可想像的。
在加拿大購房要比在美國購房難很多,難在哪兒?難在貸款。在美國購房申請貸款有很多渠道,有銀行和許許多多的貸款公司,而在加拿大隻有銀行一條途徑。在美國是貸款公司的貸款求著你追著你貸,在加拿大是你求著銀行追著銀行。在蒙特利爾,新移民首付要交房款的40%,銀行才會貸給你,而且還不是所有的銀行,隻有極少數的銀行如SCOTIABANK有對新移民購房貸款的業務,很多銀行即使新移民交首付50%都不貸,一定要有工作。首期付款40-50%在美國,貸款公司要搶死了。
在美國申請信用卡是很容易的,一般有SSN號就可以申請到,甚至根本不用申請,基本上都是不請自到,而且各種信用卡都爭著追著你使用。在加拿大申請信用卡則很難很難,一定要有工作,SELF-EMPLOYEE要兩年的稅單。新移民要申請一張$1000的信用卡,銀行要押$3000(如匯豐銀行)外加一筆$35申請費直到你有工作才能申請解凍押金,可想而知是多麽惡劣。
在美國沒有窮人,隻有懶人,因為連偷渡來美國的非法移民都能找到工作並在美國生存下去。美國所謂的窮人大都是不願工作的懶人。加拿大的窮人則真的是窮人,因為加拿大很難找到工作。新移民在加拿大是極難找到工作的,目前加拿大的失業率是8%,多倫多是8.5%,蒙特利爾是11%。而美國目前才6%的失業率全國就吵著吼著硬說是中國搶了美國人的飯碗,要人民幣貶值。蒙特利爾90%中國新移民都沒有工作,沒有工作的新移民又有80%是呆在學校靠政府救濟為生。所以在蒙特利爾的大學裏麵,中國學生比比皆是,有的係中國學生占70-80%。
在美國和加拿大兩邊都做過生意就會有更強烈的比較,加拿大人和美國人比就寒酸多了。蒙特利爾號稱“北美藝術中心”,你千萬別認真到信以為真,那是自封的。你真在這做生意,尤其是藝術品工藝品生意那就死定了。為什麽呢?窮啊!加拿大統計局最新的統計數據蒙特利爾的中位數家庭收入,單身為$18900,平均一個月$1575;單親家庭為$28200,平均一個月為$2350,雙親家庭為$58300,平均一個月為$4858,可想而知購買力何在。所以在蒙特利爾生意最好人最多的是一元店。我在任何一個城市看到的一元店都沒有蒙特利爾這麽多,一元店在蒙特利爾的DOWNTOWN就有好幾家,在其他各個區更是不計其數,而我在美國的BOSTON則從來沒有看到一家。
在美國,你會發現美國人是很天真、性格直爽、充滿活力、很容易相處,在加拿大至少法國裔的人很難相處,所以人們說美國人對你笑是對生意笑,而加拿大的法國人隻對自己笑。
加拿大的溫哥華已經是一個香港化了的城市,多倫多也亞洲化了,在這兩個城市你會覺得和香港,上海和廣州沒有什麽區別,唯一的區別是連香港和上海還不如。蒙特利爾還象一個西方城市,但這個城市和加拿大一樣正在走向衰退而無任何活力。
加拿大整個國家就象那裏漫長的冬天一樣毫無生氣,而美國則充滿著朝氣。加拿大其實倒是很像馬克思向往的共產主義國家,這裏換一種說法叫福利國家。而美國才是一個真正的自由主義的資本主義國家。所以美國人都看不起加拿大人,認為加拿大人CHEAP,POOR AND SLOW。而加拿大人則認為美國人傲慢。殊不知美國人傲慢自有傲慢的理由,有見過傲慢的窮人和弱者嗎?美國人把加拿大當著玩樂的後花園,加拿大如果不靠美國人來消費就徹底死過去了。在美國有則笑話談論美國人和加拿大人,當然這種笑話總會把猶太人拿去做陪襯,說是魔鬼把美國人、加拿大人和猶太人抓到地獄裏去了,最先從地獄裏出來的是美國人,因為魔鬼要多少錢美國人就給多少錢,而猶太人則在和魔鬼討價還價,加拿大人則幹脆躺在地上等政府來救。
加拿大唯一比美國好的是全民公費醫療,而在美國雖然沒有全民公費醫療,窮人沒有錢去醫院,它還得給你看,不可能把你拒之門外。在美國我有兩個非法移民的老婆生孩子,一分錢都沒有花,一樣在醫院裏生,孩子生下來政府還得給補助,因為孩子一落地就是美國公民,美國政府就有責任照顧,絕不會因為孩子的父母是非法移民而拒之不理。
從總體上來講,加拿大比美國要相差很多,加拿大和美國比,就象南京和上海比。盡管如此每年卻有很多美國人移民到加拿大來,但是有更多的加拿大人移民到美國去,還有更多的加拿大人正在或等待著去美國工作,據美國移民局統計有50萬加拿大公民非法居留在美國逾期不歸。加拿大的綠卡對中國人來說,是棄之又可惜,留之又無味,是呆也不好,走也不好,左右為難。總之,還是怪咱們自己的國家政不同,人不和,經濟不發達,國家不強大。否則誰願意“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