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見有朋友在討論“中文加英文”的問題。其實私下裏我一直認為,說話的時候中文加英文,那是中文底子太差的原故。“私下裏”,是因為我的英文更加的稀鬆二五眼,實在也搞不清那個小馬過的河到底有多深。這不,昨天學習《紐約時報》的時候,就碰見了這個詞兒:Deja Vu。 下午一堆朋友到我家來侃山。我們坐在一塊兒,天南地北,邊喝邊聊,氣氛和諧而融洽。我說:“聊著,我上趟茅房。”就進了廁所。我一個人(當然當然)對著馬桶,眼睛傻呆呆的盯著被黃昏陽光照著的一把牙刷。突然,我覺著這個場景是在重複!同樣的黃昏,外麵是同樣的一群人在聊天兒,我同樣是來到茅房,陽光同樣照著這把牙刷,甚至在我尿到一半兒的時候腦子裏想的也是同樣的問題!於是我拚命回憶,什麽時候來著?不對不對,外麵的人裏有倆我是頭一回見,而且,我搬到這兒才兩個月。這個場景以前不可能發生過。可是,就連這種想法,我確實都在同樣的場景裏遇見過!... ... 我快神經病了。 這就是Deja Vu。《紐約時報》的那個文章說,有三分之二的人遇見過。而我問過周圍的人,無一例外,都遇見過。我試圖找個中文詞來形容,沒找出來。“似曾相識”“一見如故”“前世再現”“鴛夢重溫”的混合體。算了,這才發現美國人用英語也沒法形容,幹脆用了法語。非要翻,就是“already seen” ---- “見過”!可我們都知道,見過個屁呀。要是真見過,就不是Deja Vu了。 你一定屬於“見過”的那三分之二。一定知道這個Deja Vu有兩個要素:一是“見過”,就是似曾相識;二是“沒見過”,就是你敢拿自己的腦袋擔保確實從來沒見過。 科學家們還在研究這個心理現像的生理機製。倒是藝術家們來得幹脆,給出過好幾種解釋。《黑客帝國》(Matrix)裏,那個黑貓的重複出現被解釋成電腦模擬係統的小擾動。《大話西遊》裏,是由於月光寶盒作怪,導致了吳孟達那句名言:“我為什麽要說‘又’?”而我最喜歡的,是一個科幻小說的解釋。 其實我沒看過這個科幻小說。吳岩是北師大教育學院的老師,十幾年前第一個在中國大學裏開設了科幻課。(北師大真是個好地方,不但女生眾多,而且聽說現在圍棋都成選修課了。)我聽過吳老師的一次課。他介紹了一篇叫“輪回”的小說。這個小說的中心意思就是,我們的世界是由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組成的;三維空間中的事件延著時間軸向“前”(或“上”)發展。(啊,這不是小說家說的。這好像是愛因斯坦說的。)但是,這個時間軸並不是一根直線,而是呈螺旋形的。事件一方麵在時間軸上前進,另一方麵又在更高一級的層麵上不斷“重複”從前。Deja Vu,就是你能夠偶然回想起曾在低級層麵上發生過的事,因為它們具有同一投影。 現在我有兩個問題:1,誰能告訴我Deja Vu最恰當的中文是什麽?2,誰能告訴我哪兒能找到那篇“輪回”? 嗯,我以前好像坐在電腦前問過這兩個問題是不是? (The Ner York Times: Deja Vu: If It All Seems Familiar, There May Be a Reason http://www.nytimes.com/2004/09/14/science/14deja.html) |
看到周圍的人用,感覺到,這詞說是可以有2種意味,正麵是,又看到曾見過的東西,驚喜,反麵是,看到哪個曾見過的東西,就是那末會事,不怎莫樣。
逛到這裏,問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