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閱人間事,讀聖賢書
個人資料
為人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上周末用小水瓜、雞蛋、香菇、粉條和蝦皮做了一頓素餡包子,沒想到竟然大獲成功,獲得全家一致好評,所有包子被一掃而光。可昨天做的鹽水鴨,在我看來也是非常成功的,可是全家除了我,誰都對那鴨子不屑一顧,說那鴨子太油膩。這真是觀點不同,則對味道的判斷也不同。在我看來,鴨子如果沒有油,那就不叫鴨子,吃鹽水鴨吃的就是這個油而不膩的勁兒。兒子和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人的壽命不是一世就能修來的,家族遺傳基因是壽命長短的關鍵。家族遺傳可以理解為長期家族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形成的特殊基因。對於大部分活著的人來說,怎麽吃法和怎麽活法隻能不使其減壽,卻不一定能增壽。我知道的幾個老壽星就各自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一同學的姥姥,在我上小學的時候(60年代),她就是一個老太太,顛個小腳,走路一搖三晃的,看著身體並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06-10-30 09:40:02)


一個女人救了三個男人的命,從此就和他們有了一生的故事。(《真情年代》)
剛看完電視劇《真情年代》。喜歡這樣的故事,不僅僅因為它講述的是我這代人的經曆,更主要的是為作者懷念真情的心情感動。不願意正兒八經寫評論,也寫不好。就想到哪寫到哪,零零碎碎,對每個人物都發點感慨。一個成功的男人是很有男人味的,但有男人味的男人不一定就是好丈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文革時看過一個電影----《恐怖的和平》,這個冷戰記錄片令我毛骨聳然,也讓我明白了,人類隨時時會爆發核大戰,而核大戰就意味著人類的毀滅。從那一天開始,我覺得世界末日離我並不遙遠。冷戰結束後,美俄達成核裁軍協議,全世界人民跟著鬆了一口氣,以為這回核戰爭的魔影會從此遠離人類,人們可以享受和平的時光,過輕鬆的日子了。沒想到好景不長,小布什上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10-25 13:33:49)
1、炸油條配方
一礬二堿三鹽,即十斤麵放一兩白礬、二兩水堿、三兩鹽。如果是麵堿則要少放一半。也有人用bakenpowder代替礬和堿的,據說效果也很好,但我沒試過。2、和麵
先把鹽堿礬用溫水化開,如果天氣熱用涼水即可。盆裏放好麵,用筷子一邊攪一邊倒水,如果水不夠再加,一直等麵都攪到一起了,底下稍剩些幹麵則開始用手揉,揉到不沾手了為止,然後蓋上潮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06-10-21 17:17:42)
智者的呼喚----讀南懷瑾書有感總共隻讀了南師的兩本書,一本是《金剛經說什麽》,一本是《論語別裁》,《維摩經》隻看了桃葉貼的一小部分,現在正在讀的是《老子他說》。這幾本書大概寫於六、七十年代之間,對象應該是台灣的大學生。盡管時間已經過去近半個世紀,但感覺南師的話好象是針對當前的中國大陸的人講的,沒有一點過時的感覺。讀《金剛經說什麽》,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6-10-18 20:38:59)

CNN最新消息說,自從美國入侵伊拉克以來,已經造成伊拉克死亡65萬多人。按伊拉克人口2500萬計,這個死亡人數相當於總人口的2.6%,而中國整個抗日戰爭時期死亡的軍民總數為1750萬左右(見《中日戰爭內幕全揭開》楚雲著),按當時中國總人口4億來計算,死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4.4%稍弱。中國抗戰是八年時間,而美軍入侵伊拉克才僅僅三年半時間,如果按照這樣的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10-10 08:27:21)
2002年國慶長假期間,我們大學一個係的同學在大連聚會,紀念畢業20周年。兩天後,按原定計劃我們全班同學開赴丹東。在丹東爬了鳳凰山和五龍山又乘遊艇遊覽了鴨綠江之後,第三天早晨全體在丹東同學的安排下,一起前往朝鮮旅遊。本來計劃參加到平壤的四日遊活動,沒想到正趕上平壤旅遊關閉。無奈,全班同學及家屬隻好參加朝鮮一日遊計劃。中國和朝鮮在西部是以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10-09 14:50:32)
朝鮮不顧國際壓力終於成功進行了核試驗,世界一片驚訝和譴責之聲。中國也在第一時間發表了措辭嚴厲的聲明。美國一直是最關心朝鮮核問題的國家。但這次小布什的反應並不十分強烈。盡管他在今天上午的講話中強調朝鮮擁有核武是不能接受的,但接著他又說,如果朝鮮向伊朗和敘利亞轉移核技術的話,將被視為對美國的威脅。如果朝鮮試圖用核武器進攻日本和韓國的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給大家介紹一本書。因為英語的程度不高,所以我看英文小說隻能看個故事,品不出太多的味道,也很少能讀出熟悉親近的感覺。而May-LeeChai和WinbergChai父女倆合寫的《TheGirlfromPurpleMountain紫金山來的姑娘》卻讓我一口氣讀完,而且還讀出了了韻味,讀出了感覺。也許和這本書的作者是中國人不無關係,但也不全是這個原因。該書是一本自傳體的紀實性的小說,在結構安排上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51]
[52]
[53]
[54]
[5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