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餡包子、《隨園食單》和野生動物
(2006-11-08 10:06:51)
下一個
上周末用小水瓜、雞蛋、香菇、粉條和蝦皮做了一頓素餡包子,沒想到竟然大獲成功,獲得全家一致好評,所有包子被一掃而光。可昨天做的鹽水鴨,在我看來也是非常成功的,可是全家除了我,誰都對那鴨子不屑一顧,說那鴨子太油膩。這真是觀點不同,則對味道的判斷也不同。在我看來,鴨子如果沒有油,那就不叫鴨子,吃鹽水鴨吃的就是這個油而不膩的勁兒。兒子和老婆因為怕油大傷身體,沒吃就說不好吃,乃是先入為主的偏見。所以說人的味覺是受製於人的心理的。
上周五,受朋友委托,我前去曼哈頓參觀亞洲文化中心在紐約舉辦的“大芬村油畫展”。其實我對油畫一竅不通,硬著頭皮去參觀主要是為朋友了解一下展會情況和對他們的作品的意見(主要是了解市場動向)。因我到的早,展廳還沒開。正好樓下有個中國書展,這在國外也是不常遇到的好事,我就進去轉悠,看看能不能發現一些好書。別說,還真讓我找到一本有樂的書---清代才子袁枚的《隨園食單》。原來這大才子除了《隨園詩話》外還著了這麽一本菜譜,我當即買下,心想,下回再寫和吃有關的帖子可有了引經據典的東東。
不能說好吃的人都有才,但有才的人都好吃還是八九不離十的。回到家裏,躺在床上細細翻看《隨園菜單》才發現,原來這袁大才子不僅好吃,而且吃的還很講究、對廚師要求也很苛刻。可是他無論如何講究還是沒法和現在比。他那時候吃果子狸隻能吃風幹的,哪象現在吃果子狸都是活的現殺現烹。我想那時候因為沒有養殖,果子狸都是獵人打來的野味,當然難有新鮮的。這果子狸的確很好吃,我每次去廣東都少不了要吃一回,非典(SARS)流行的時候,我正在廣東,因為不知情,所以果子狸還是照吃。等後來聽說這果子狸是傳染非典的原凶之後就再沒吃過,因為一想到那個病就沒了胃口。
說起吃野味,中國可是有著悠久的曆史。《隨園食單》後麵附了一篇《春秋左傳》中專寫吃食的本味篇,裏麵說:“肉之美者,猩猩之唇,”,這真讓我長見識,原來我們古人連猩猩都吃。現在讓我們想想都覺得惡心。可轉念一想,其實也沒什麽,在那個年月,連人都吃呢。商紂王不就逼著文王吃掉用文王大兒子的肉做成餡的包子嗎?
一直到清代,野味都是王公貴族開宴會時必不可少的珍品。據說滿漢全席裏列的八珍是熊掌、象鼻、豹胎、猩唇、鹿尾、猴腦、駝峰、燕窩。按現在的規定,其中有六珍屬於珍稀保護動物,大概隻有駝峰和燕窩不在其中。但在《隨園食單》中,除了鹿尾,其它五樣並沒有提及,看來當時所說的八珍也不是尋常人家能吃到的。由此而知,到清代的時候,野生動物已經不是很多了。我小時候聽奶奶告訴過我,我父親小時候曾經吃過老虎肉,是鄰居家打獵打來的老虎送給我那獨生子的父親的。也就是說,在解放前三、四十年代的時候,東北的野生動物還是很多的。
我想,古時候的人吃野物是因為人少動物多,你不吃它,它就要吃你,那是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可以斷定,這個飲食習慣是來自人類的狩獵時代。而現在的人吃野生動物,完全是因為獵奇和獲得一種獨特的體驗,因為真正好吃的野生動物不多。
90年代初的時候,我的在北京一個大報當記者的弟妹受動物保護協會的邀請參加保護動物的一個宣傳會議。回來的時候和我說,各種野味都嚐了,也沒什麽好吃的。我說:‘你們不是保護動物會議嗎?怎麽倒吃起動物來了?”,她說:“據說都是養殖的,養殖的不算野生動物。”我心裏納悶:之所以把野生動物養起來,不就是為了保護它們嗎?如果養起來是為了吃的,那不等於又訓養了一種新的家畜了嗎。真不明白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是怎麽思考這個問題的。我又問:“哪個野生動物最好吃啊?”弟妹說:“我看就野豬肉還行。”“比家豬肉味怎麽樣?”我繼續問道,“差不多吧,瘦肉比較多。”弟妹皺皺眉頭答道。我知道,弟妹不是美食家,對大魚大肉沒什麽興趣,所以回答我的問題也隻能是粗線條的。不過我知道了,最好的野生動物也和豬肉差不多而已。
我沒吃過熊掌,但吃過的人和我說,其實那玩意沒什麽味道,不好吃。不好吃的東西被捧為珍品,原因就是稀少。這真是飲食趣味的異化!也許有人辯駁說,之所以是珍品還因為它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這其實也是自我安慰似的解釋。誰聽說過吃熊掌的人長命百歲的了,如果真那麽延年益壽,那熊應該活的最長,因為熊一到冬天就靠添自己的熊掌度命。
現在的人是不管好吃賴吃,隻要是珍奇稀有的動物就一定要想方設法吃到,天山飛的,吃飛龍早就成了往事,現在是孔雀、孔雀蛋一起吃;地上爬的,蛇蠍吃、穿山甲也吃;林子裏跑的,吃鹿已經是平常的東東,現在是刺蝟、熊掌什麽都敢往桌上擺;那水裏遊的就更不用說了,單說那沒滋沒味的魚翅就不知害了多少條沙魚。吃野生動物其實不是一個飲食愛好的問題,而是一個心理問題。心的問題解決不了,嘴的問題沒法解決。老子的話應該反過來說,我們的心空虛了,所以要靠我們的胃來彌補。
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保護動物也是保護人類的良心。不需要人人都成為佛徒,但隻要了解點佛的情懷,能有眾生皆有靈性的觀點,就會生出悲憫之心。有了悲憫之心,當我們再看到餐桌上的鹿尾和孔雀時就會沒了胃口。沒胃口總比沒心強。
要是能嚐嚐你的包子就更好了,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