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71)
人民群眾自己的解放,隻有人民群眾自己起來鬥爭,自己起來爭取,才能獲得,才能保持與鞏固;而不是任何群眾之外的人所能恩賜、所能給予的,也不是任何群眾之外的人能夠代表群眾去爭取的。所以恩賜的觀點,代表群眾鬥爭的觀點,是錯誤的。 ---- 劉少奇
雖然毛澤東是個意誌堅定的革命者,可他也是中共黨內最主張中庸道路的領導人。無論是土地革命時期,還是抗日戰爭時期,無論是麵對敵人,還是麵對同誌,毛澤東都時刻警惕過左和過右的傾向,這是早期血的教訓換來的一種特殊敏感性和強迫性反應。
麵對敵人時,毛澤東始終重視擴大統一戰線,孤立敵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麵對同誌,毛澤東一方麵鼓勵他們的革命熱情和鬥爭積極性,同時也對過左的行為保持高度的警惕。毛澤東有一句名言:在打的時候要防左,在談的時候要防右。就是他多年經驗的總結。而這種分寸的把握,是領導的藝術,也是審時度勢的能力。當然,毛澤東也有掌握不好的時候,比如大躍進時期,毛澤東既要保護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又要防止浮誇風,結果顧此失彼,沒能及時阻止浮誇風和共產風,導致大躍進變成了大冒進。
土地革命的目的是反封建,針對的是封建性質的地主階級,而對民族資產階級中共在態度和政策上都是保護和扶植的,這在土改政策細則上有明確的規定。土改剝奪的是地主階級通過土地剝削的財務和土地本身,並不剝奪他們投資工商業獲得的收入。比如一個地主,他還擁有農產品加工廠,在城裏有店鋪和製造工廠,那在計算該地主的封建剝削收入時,就要排除他的工商業的收入。這類的地主具有雙重身份,一是作為封建剝削者代表著落後勢力,二是作為資本主義剝削者他們又代表進步勢力。
潞城地區的土改就出現了過左的問題,上級黨委及時發現並予以糾正,因此,潞城縣委從以前的支持左的態度轉變為防止過左的傾向。可在防左的時候也出現過火的地方,這就是因為沒有實事求是。如果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就不會出現過左或過右的問題。
對於缺乏鬥爭經驗的人民群眾來說,群眾運動總是會偏向一個方向,當糾偏時又很可能偏向另一個方向。這就要求領導精英能夠審時度勢,及時發現並調整運動方向。正確的方針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持續地動態調整中不斷逼近的。
由於上級反對左傾精神的貫徹和落實,張莊被抓起來的四個幹部(王雨來、文則、洪恩、喜友)也被放了回來。這讓張莊群眾很是不理解,也很喪氣,認為這些被放回來幹部很可能會對他們打擊報複。甚至有在揭發王雨來時表現積極的人嚇的好幾天睡不好覺。
工作組當時還在縣城開總結大會,不在村裏。張莊群眾一時摸不著頭腦,各種流言和猜測在村子裏傳播著,翻身的農民都惴惴不安起來。放回來的雨來父子倆也很張狂,文則還惡狠狠地揚言:縣公安局也沒把怎麽樣,關了四十幾天,還不是把我放回來了。憑啥你們認為我會被打倒?
村裏當過老八路的才元和支書興發不怕他,想組織群眾對趾高氣揚的雨來父子進行一次反擊。在他倆的建議下,恢複工作的村長存喜組織了一次村民大會,大會是以組織春耕春播為名義召開,目的則是要敲打一下雨來父子。可村民們很消極,都不想參會,既然上麵不讓強迫和打人了,那我們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了。對自己沒啥好處的會,農民就不願意去。工作隊把這種情況叫極端民主化。
為了去極端化,糾偏,中共又開始重新劃分階級成份。這次劃分成份比第一次還要認真、更細致、更科學,更民主。總共進行三次成分劃份,第一次是臨時農會對所有已經劃了成份的人重新劃一次成份,重點是區分中農和富農,確定新中農。臨時農會由貧雇農和中農組成。所謂的新中農就是土改分田後達到中農標準的。第二次劃成分是挨家挨戶重新民主評定,根據中央政策對各家解放前三年內的經濟狀況進行計算和分析,在此基礎上再組織群眾代表參加討論和評定。比如地主郭春旺的家屬就對自己的家的地主成分有意見,他們堅持說自己應該屬於中農,因為他們每年雇工從沒超過四十天,所以不應劃為地主。
春旺家解放前三年內,全家共九口人,一共有一百四十畝地,其中三十畝地租給了別人。全家共有四十間房子,兩頭牲畜,兩輛大車和三個整勞力。其中兩個勞力全時勞作,一個勞力半時勞作。根據他們家人的要求,工作隊做了詳細的調查研究,並對照政策進行評估,確實認為地主成分劃的高了。可工作隊也不能隻聽他家的一麵持此,於是召集西南片區的群眾進行討論,老實的安庫說:我一九四四年在他家地裏幹了三個月的活,大家覺得春旺家說的不是實情,評中農不合適。工作隊對他家解放前的經濟情況進行了詳細列表分析,最後計算的結果是春旺家剝削的收入不到總收入的四分之一,但考慮到他家的地是村民平均土地的兩倍,剝削收入應該翻倍計算。最後,春旺家重新劃分成份,由地主改為富農。
重新劃分階級後,一些以前被定為地主富農,現在改為中農的人都興高采烈,走路都昂首挺胸了。趙春娥婆家以前被劃為富農,這次重新劃分成份後被定為中農,得知消息後,因為第一次黨員過關沒有過而很久不出門的她,也出門與大家見麵說話了。而那些重新劃成份後被升級的農民就非常不滿,滿腹牢騷。
第三次劃分成分農會組織進行的。這次不再是挨家挨戶研究,而是將群眾爭議比較大的人列入名單,然後組織群眾進行民主審查,最後召開村民大會進行審議。
經過三次劃分成份,工作隊很好的宣傳了土改政策,村民們也提高了認識和覺悟。使劃分成份變成一次很好的階級教育和政策教育課。
中共對階級成份的劃分完全是依照對生產資料的占有多寡、什麽生產資料和如何使用的等多種因素進行的。每家每戶都經過嚴格計算,以使得村民們能心服口服,不找後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