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閱人間事,讀聖賢書
個人資料
為人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06-11-29 13:55:26)
昨天早晨很認真地拜了約40次,邊拜邊默念那四句誦詞。兒子起來後看見我一起一落地禮佛,指著我對他媽說:他是不是精神不正常了?他媽說:你爸拜佛有什麽不好,那不等於鍛煉身體了嗎。我心裏一樂:還行,至少老婆覺得我還正常。我知道如果我的朋友知道我在家每天撅在地上拜佛,肯定得笑我有病。我把這每天的禮佛也當作對我意誌力的考驗,看這樣隻有好處沒有壞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2006-11-28 10:12:05)

依然是早起靜坐,我把這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按南師所講,這次是觀想月輪。心裏想著一輪明月當空,就象晚上散步時經常看到的明月,心理有了喜悅也寧靜許多,而且很容易觀想得到,比觀想腳指要容易,初學乍練還是挑容易的做為好。我想,靜坐和禮佛不應該當作苦修,而應該是人生愉快的事情。靜修不僅是追求人生的一種精神境界,也應是快樂生活的過程。禮佛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06-11-27 07:29:06)
早晨依然是靜坐,觀想右腳指,一開始還有清晰的形象,過一會可能精神溜號,形象沒了。忘了計時,大約有20分鍾吧,後腰有點酸疼,旋即停止。下地做了36個拜佛動作,身上發熱,感覺膝蓋有點疼,尤其是右邊的膝蓋。不知道是不是前幾天摔的那跤還沒好利索。起來後洗澡,老婆孩子還沒起床,就自己吃一個蘋果,打開電腦,開始回憶和記述前一天的靜坐體會。本打算中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6-11-26 07:57:38)
從昨天開始算正式開始練習靜坐和禮佛功夫,按南師在《靜坐與鍛煉精神》裏分的三種練習靜坐的動機,我比較傾向於第二種動機,即愛好神秘的探索。昨天一早起來靜坐15分鍾,第一個體會是靜坐必須得有一個坐墊,否則脊背很難挺直,硬挺比較累,而且容易分散注意力。盡管隻有15分鍾,但感覺腳掌比較熱,比順坐要強。集中精力是一難題。雖然早晨起來時家裏安靜,無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06-11-20 12:11:05)

前年在朋友的建議下,曾在沈陽和平影劇院正兒八經地看了一場所謂的綠色二人轉。盡管我是一地道的東北人,可從小到大這還是第一次看二人轉。
劇場從外表看還是老樣子,可一進門就感覺和以往很不同。感覺舞台的音響非常震耳,其中夾雜著肆無忌憚的笑聲和烏啊亂叫的聲音。等到了二樓再往樓下一看,原來一樓都是雅座,不僅有椅子而且還有八仙桌,桌子上擺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昨天在文學城首頁看到一則消息很有意思,說北京市長在香港戲稱首都為首堵。真佩服創造這個詞的人,絕對是今日北京交通形象的點睛之筆。
消息還說,北京現在的人口有2800萬,但我估計這個數字還不包括沒有戶口的常住和短期流動人口,加上這些人,北京的人口怎麽也得在3000萬以上(這相當於五個瑞士的人口)。我沒有查過這麽多人口的城市算不算世界上人口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06-11-14 10:16:04)

這兩天紐約接連下雨,今天仍陰著天。那些紅的黃的葉子留在樹上的已經不多,秋天就要過去,紐約的冬天快來了。
對不惑之年的生日還記憶猶新,下個月我就要到天命之年了。想起一句老話:五十方知四十九之非。從四十到五十這十年對一個男人來說,是感覺最快也是變化最大的十年,感覺快是因為忙碌,變化大指的是對生命意義的認識。
常常想起畢加索最後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2006-11-13 16:20:15)
兒子五、六歲的時候就開始騎自行車了,是那種拆了兩個邊輪的兒童自行車。兒子早產出生,所以五、六歲時,看起來還象三、四歲的孩子。自從兒子能騎車之後,每次上奶奶家我都是跟他一起騎車去。他騎在我的右邊,緊貼著我,拚命地倒騰著兩個小腿,以圖跟上我的車速。他從來不說累,總是興高采烈地跟我騎車,一邊騎還一邊跟我說著話,,興奮的小臉總是紅撲撲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我喜歡古堡,因為古堡會總讓我產生懷古的幽思。我相信每個古堡都曾藏著一個浪漫深沉的愛情故事,就像電影《簡愛》的故事。在瑞士的佛萊堡,我會時常陶醉在夕陽西下時落日的餘輝披撒在矗立在綠茵茵的山巒上的古堡上那童話般的景色。去德國的旅行,最讓我忘懷的就是能讓人把心留下的海德堡古堡的迷人的風景。坐落在山頂的海德堡,最美的時刻是日落之前的黃昏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疙瘩湯做法:疙瘩湯分渾湯和清湯兩種,我比較喜歡渾湯的。先做湯,可用白菜絲、西紅柿、黃瓜和小油菜做湯。湯做好後準備一個大碗,按需要倒入麵粉。湯開了後,把水龍頭開很小的水流,一點點往麵碗裏接水,一邊接水一邊用筷子撥拉麵,將形成疙瘩的撥到湯裏,等全部麵都撥完後,再煮5分鍾即可關火。這樣做出的疙瘩湯是渾湯的。別忘了放鹽和雞粉。
清湯疙瘩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
[51]
[52]
[53]
[54]
[5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