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閱人間事,讀聖賢書
個人資料
為人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23-01-25 12:40:43)
我們大院第一個被揪鬥的是北二樓時任糧食局局長的杜奇叔叔。那天,他單位的造反派來了二十幾個人,要抓他回單位接受批鬥。杜叔他早已得到消息,就讓兒子女兒把門鎖上到鄰居家呆著,自己則躲到北屋裏藏起來。北二樓的房子格局是一北一南兩間居室,南邊居室衝著陽台,不拉窗簾的話,在陽台上看裏麵一清二楚。北居室外麵的雨搭很窄,我們小孩子過都要背對牆麵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1-20 17:34:06)
2023年這個春節很多人家都不好過。那些剛剛被新冠奪走親人的家庭,這個春節是難過的。而那些依然有親人在醫院裏掙紮的,這個春節根本就沒法過。 我父親的老同誌老朋友劉大爺九十三歲高齡,新冠感染後因為症狀不重,就沒有重視,沒想到兩個星期後發現呼吸困難,到醫院一檢查,已經60%白肺了。至今,劉大爺依然在住院治療,在國內的兩個兒子輪班照顧,一步不敢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3-01-18 12:36:08)

文革一開始,我記得的第一個社會運動是破四舊。我以前寫過破四舊的經曆,那時我還是個十歲的孩子,所以我的記憶和政治派別及政治觀點無關,而是一個孩子真實的心理和見聞。 四舊指的是: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舊思想。記得當時我們院的幾個中學生開了一個會,說什麽全忘了,因為當時也沒聽太懂。開完會,他們就開始把院裏各家養的花包括他們自己家的花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1-14 13:40:32)
我家搬到二樓後,住在東二樓的最東邊,與南二樓最東邊的房子緊挨著。南二樓每套房子的布局都一樣,都是兩室一廳,一個廚房,一個水衝廁所和一個磚砌的小浴室,廳的窗戶朝北,窗外就是共用陽台,兩個居室則都朝南。五八年大躍進時,大量農村人進城工作,造成沈陽住房非常困難。省政府接收這個大樓後,幾乎每套房子都安置了兩戶人家,原來的飯廳和客廳也變成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1-12 13:52:53)

二記原來就長得壯實,個頭也比我們都高點,健身習武之後身體更加壯實,但他家就他父親一個人掙錢,生活也困難,吃的也不好,否則他會長得更壯實。如果是現在,沒準就是健身達人了。他好打架,但很少主動挑釁,很有點武林高手的範。而且他也不算渾,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 (後排中間的就是二記,前排左一是江小濤,我下次要講他的故事) 小學四、五年級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3-01-10 10:12:59)
有過多少往事, 仿佛就在昨天。 有過多少朋友, 仿佛還在身邊。 ----歌曲《好人一生平安》歌詞 二記小傳(上) 二記是我的發小、小學同班同學和間隔倆門的鄰居,二記是他的小名,大名原本叫英敏,文革時他嫌這個名太女氣,就讓他哥哥給起了個很有時代氣息的名字政綱。二記之所以小名叫二記,是因為他出生時屁股上一邊一塊胎記,比較少見。因此他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1-07 16:15:18)
最近在讀牛津大學曆史學家約翰.達爾文的《帖木兒之後》,書中一些觀點很新穎,對曆史的解釋讓人耳目一新。 達爾文認為,西方的崛起首先是緣於地緣政治革命,之後才有經濟革命(工業革命)和文化革命(科學技術)。達爾文所說的地緣革命指的就是地理大發現。這個觀點與我在《曆史進程的偶然性因素》一文中的觀點倒是不謀而合。 在哥倫布到達美洲之前,歐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23-01-06 16:54:24)

據說,每個人的一生寫出來都是一本長篇小說,以此推論,如果一個大院裏的發生的故事就應該是一部鴻篇巨製了。《紅樓夢》的故事沒離開賈府的深宅大院,可因曹雪芹的妙筆,卻寫出一部傳世經典,至今無人超越。這說明,隻要有故事,一個大院裏也可以演繹波瀾壯闊的曆史和豐富多彩的生活。 我兒時以及整個青少年時期所住的大院,在沈陽也是數一數二的,最多的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23-01-05 08:28:16)
以前從沒看過趙麗穎的劇,最近連續看了兩部她主演的電視劇。一部是《幸福到萬家》,一部是《風吹半夏》(還沒看完)。在我看來,這兩部劇的編劇都很不錯,而趙麗穎則是被劇本成就了。 其實,很多演員都是被劇本成就了,並不是靠演技出道的。女演員中我比較喜歡的是孫儷和吳越,倆人的表演展現了她們強大的共情能力。影視演員的功夫在眼神的表達力,不在台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我問母親,困難時期城裏人的糧食定量也沒取消,為啥就突然都挨餓了呢?母親說,沒有副食啊,魚肉蛋菜啥都沒有,連點心都要憑票供應,隻靠那點糧食當然不夠吃了。我一想確實有道理,我插隊的時候,糧食並不缺,可總感覺吃不飽,就是肚子裏一點油水沒有。我對困難時期挨餓的印象不深,那時小,大人都緊著我們孩子吃,但對插隊時餓肚子的印象非常深,每次從地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