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第四十六遇見:誌在遠方,身在家裏

(2015-06-21 13:35:23) 下一個



前天晚上,我發出通知終止了“遇見”的報名。我會始終如一地用心完成與已經報名的
117位朋友的遇見,但是,為了給“遇見”的朋友以真誠的回報,助之在人生中不斷地超越自己,不斷地有所收獲,我會放慢小說的速度,完善小說的細節。望大家耐心等待。咱們是,好“遇見”不怕晚。

 

細想一下,117個遇見,117個生命輪轉、永不停息的故事,應該可以涵括人類的種種死穴了。適可而止,也是明智的選擇。

 

昨天,有朋友對我說:“你真是在用生命寫字。”

我欣然而笑。有人知道我是在用生命寫字,這已經足夠了。

 

誌在遠方,身在家裏

 

春秋時期,重耳的妻子勸其回晉國,最終成就了“晉文公”,並以一句“子有四方之誌”成就了“好男兒誌在四方”故事。

 

中國古代,好多人以讀書考取功名為“誌”,為了得到這個“誌”,眾多書生背井離鄉奔赴考場。好多戲劇曲目講述的就是一些人“考取功名”前後所發生的故事,比如《鍘美案》,比如《女駙馬》,比如《狀元與乞丐》,等等。

 

有一件事,我一直想不明白。你說古代的男人們,尤其是家境不大好的男人們,你想要考取功名這沒有問題,你不要娶妻生子啊。你娶了妻、生了子,自己卻像散仙一樣棄家不顧去考什麽功名,這有多麽自私。

 

還好,還好,這世上也曾有過誌在遠方身在家的男兒。

 

(一)

 

如果那時你能具有精神生命,或許你的輪轉將會完全不同。

 

你是一個讀書人。

你和大多數讀書人一樣,一輩子都想考取功名。

你和大多數讀書人又不一樣。你披荊斬棘般地闖過重重關卡,直到最後上“主戰場”之前,你放棄了競爭。

你平靜地回到家鄉,守著妻兒過起其樂融融的日子。

 

如果,你從來不曾怨恨,該有多好。

 

(二)

 

在最後待考的日子裏,除了刻苦學習之外,你還接觸了好多其他考生。在與他們的交流中,你知道了那些連考幾年都不中的人心中是怎樣的悲哀,也知道了有些人的家境和你一樣,並不是富貴之家,讀書、參考對他們來說本就足夠艱難,如若考不中,處境可想而知。你還知道了,一些人屢考不中還要繼續參考的主要原因,並不是他們堅信自己遲早能夠考取功名,而是騎虎難下,除了繼續參考,別無更好的選擇。

 

雖然,自幼你的心中就被師長種下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種子,但是,當你聽那些學長講了他們的故事後,仿佛頓悟一般,毅然決然地放棄考試。

 

回到家鄉的你受盡師長的非難,受盡同齡人的嘲笑,也受盡了妻子委屈的淚水。

長輩嚴厲地批評你,對你實施家法,你可以理解,但你無法釋懷;同齡人嘲笑你,把嘲笑你當作一種樂趣,你可以置之不理,但你無法回避。妻子對你沒完沒了的抱怨則是你無法接受,又無法不接受的。

 

公正地說,那時的你是有遠見卓識的。

在待考的日子裏,你接觸了那些待考生後,真正地見識到了什麽是書香門第,什麽是見多識廣,什麽是學有所用。有些考生飽讀古今詩書,飽覽名山大川,在德藝雙馨的前輩門下聆聽教誨,那是真真的胸有詩書、心藏天地、行止有度。在他們的身上,你看到了他們的優秀,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悟到了人生的真諦。

 

你覺得,能考取功名,為民做事固然是好,但勝出之人畢竟是極少數。身為讀書之人,應該有能力放下對功名的欲求,在日常生活中竭盡所能,哪怕粗茶淡飯、勤苦一生,也要積極樂觀,無所遺憾。所以,在麵對長輩的責難時,你絲毫也不隱瞞自己的觀點。

你明白地說:“以我的學識和見識,根本就不可能金榜題名。但是,我放棄考試並不是逃避,並不是害怕失敗,我隻是有了自知之明。我隻是不想像那些學長那樣自欺欺人。我覺得,人生可以有很多種活法兒,我的活法就是讀一輩子的書,做一輩子的人,但絕對不是為了功名利祿。”

長輩哪裏聽得進你的話,哪裏會認同你的觀點?你的父親對你實施了重重的家法之後,棄你不理,任你自生自滅。父親的責罵和毆打你可以理解,但父親因此而鬱鬱寡歡,直到積鬱成疾之事,令你抱憾終生。這也是你後半生滿心積怨的原因之一。

 

令你滿心積怨的另一個原因,是你的妻子對你的不滿。

你從來沒有對她說過,如果不是惦念她和孩子,如果不是不想讓她一個人太過操勞、孤單度日,你就隻身遠遊,到風景秀麗之地、到富含文化底蘊之地、到荒僻之地去接受大自然的洗禮,感受世界的博大和山川河流的魅力。你沒有對她說這些話,因為你不想讓她覺得她是你今生的負累。

 

是的,你就是這樣一個既有個人主張卻又謙卑有禮、既特立獨行又善於為他人考慮之人。正是因為這樣,你從來沒有怨恨那些嘲笑你的人。你深知,他們胸腹空空,談不上有什麽境界,對人生的認知不可能達到如你這般的深度。

 

(三)

 

總有一些人不厭其煩地把發生在另一些人身上的事情當作談資,而且一談就是幾十年。

 

也許,不論哪個時空,世人活得都不容易。那些活得卑微、活得不如意、活得不甘心又無力改變自身狀況的人,若不找一些可以變相地發泄心情的話題,他們會活得更加抑鬱。我想,誰都不是惡人。他們不過是在發泄自我情緒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將抑鬱轉嫁到了話題主人公的身上。當然,我必須得說,如果話題的主人公果真不在意任何評說的話,那就萬事大吉了。

 

(四)

 

你曾奮力地抵禦責難和嘲笑。

你抵禦了很久很久,最終還是失敗了,因為你在意了可畏的人言,並接受了“人言”的蠱惑。

當你第一次試想,如果當年參加了考試,就算考不中狀元也能取得個名次的時候就注定了,你的人生會向悲劇演變。

 

你也假想過,如果你的妻子能夠適可而止,從埋怨你轉變為欣賞你,或許你可以如當年預想的那樣,身在家裏,誌在遠方。你會不懈地讀書、作文,你會成就一個普通人不庸俗的一生。

 

你沒有如你當年想象的那般活得灑脫自在、自得其樂,這令你痛苦萬分。但你從來沒有想明白過,為什麽會活成這副模樣。這成了你的死穴,伴你累生累世。

 

(五)

 

你沒有錯。

人活著,可以沒有功名利祿,但必須有自己的主見。

關鍵在於,當失勢之時能否於孤獨中奮起,時刻不忘初衷。

 

你與“大自在”,隻有一步之隔。

 

不論是高官厚祿之人、文人墨客、閑人隱士,還是普通百姓,活著的終極目標,不過是大自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