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小民

務實小民 名博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務實小民 (2025-11-15 20:06:48) 評論 (1)
一、源起

咖啡這玩意,太太很愛喝,天天都要喝。

我心髒不耐受,喝了會怦怦跳很久很不舒服,所以從來不喝。

在中文語境裏,咖啡常常是小資/時尚的代表。

著名年代劇《父母愛情》中兩個女人關於咖啡的對話很有意思。

安傑問葛美霞:“你是覺得咖啡好喝,還是喝咖啡的感覺好?”

葛美霞坦言:“還是感覺好。”反過來葛問安傑,安傑說自己兩者都喜歡。

這裏咖啡既是口感不錯的飲品,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體現。

兩人同樣出生不好,都想小資,安傑很幸運,一直能喝咖啡,葛美霞苦盡甘來,終於能喝上咖啡,然後才有了上麵的對話。

A cup of coffee with a design on the foam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2013年之前,華為老板任正非多次講話都自謙華為人是農民,之所以華為能夠趕超世界通信巨頭,是因為華為人不喝咖啡,用別人喝咖啡的時間來埋頭苦幹。

2014年,任正非卻公開提出一個很響亮的口號:“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任正非用“咖啡”隱喻,要求華為人主動改變自己,開放心態,適應世界潮流,然後更好地吸取外部信息/知識/經驗/能量……才能融入世界。

咖啡曾烘焙出全人類的文明史。在全球化的時代,咖啡豆不僅被社會學家形容為“卓越超凡的全球化現象”,而且在企業的全球化中扮演了催化劑的作用。喝咖啡本身成了一種儀式和載體。

所以,借著周末的時間來好好學習一下咖啡

二、咖啡簡介

 咖啡(英語:coffee,源自荷蘭語:koffie,借自奧斯曼土耳其語和阿拉伯語 )

是指將咖啡植物的種子(即咖啡豆)經過烘焙磨粉後衝泡溶解製成的飲料,是世界上流行範圍最為廣泛的軟性飲料之一。

其有效成分咖啡因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可以提神提神醒腦。

野生咖啡原產於非洲和亞洲的熱帶地區,物種甚多,但其中成為經濟作物的隻有兩種:

小果咖啡(Coffea arabica)也稱阿拉比卡咖啡(Arabica coffee),源自東非的埃塞俄比亞西南高地,是最主要的咖啡品種,占據全球咖啡總產量的60~80%;

中果咖啡(Coffea canephora),也稱羅布斯塔咖啡(robusta coffee),抗病蟲性更好、顆粒較粗,源自中非和西非,占全球總產量的20~40%。

咖啡做為大眾飲品起源於15-16世紀,小果咖啡由埃塞俄比亞通過跨海貿易傳到也門後擴散至穆斯林世界,16世紀的威尼斯商人將咖啡從奧斯曼帝國引入意大利。隨後17-18世紀由於歐洲對咖啡的需求,促使殖民者將咖啡樹傳播並栽種到南美洲、東南亞和南亞等熱帶地區。(一般在南北回歸線內)

現今,未經烘焙的生咖啡豆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農產品。

作為大宗商品,咖啡豆交易量僅次於石油。

三、咖啡簡史/起源故事

傳說9世紀的埃塞俄比亞的牧羊人發現並咀嚼了咖啡果實,隨後將咖啡果實帶給了附近修道院的僧侶,但僧侶起初不願食用果實,並把果實扔進火裏,經過火烤的咖啡果中冒出香氣引來僧侶前來查看,僧侶從餘燼中撈出咖啡豆,並將其磨碎溶解在熱水中,這才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杯咖啡。但此故事截至1671年並沒有得到任何記載,也可能是杜撰的。

當然,可以肯定的是咖啡是從埃塞俄比亞傳播到也門的。

咖啡傳播到穆斯林世界後,伊斯蘭醫學認可了咖啡的好處,認為其可以提振精神並防止酒和大麻對穆斯林的誘惑,因此咖啡逐漸被人們接受。 16世紀初,咖啡從也門的摩卡港傳播到埃及,隨後咖啡館還出現在敘利亞阿勒頗,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表明咖啡的消費逐步漫開。

進入16世紀,威尼斯商人將咖啡引入歐洲,並極力向威尼斯的上流階級高價推銷咖啡。起初意大利的宗教人士對咖啡這種穆斯林飲料持懷疑態度,並稱咖啡為“撒旦的苦澀發明(bitter invention of Satan)”或是“阿拉伯酒(wine of Araby)”,1600年,教宗克萊孟八世對咖啡的爭議作出裁決,在教宗品嚐咖啡後認為可以飲用,並祝福了咖啡。

 1616年,荷蘭商人彼得·範登布羅克從也門摩卡獲得了一些阿拉比卡咖啡樹苗並帶回了阿姆斯特丹,還在當地植物園種植成功。1658年,荷蘭人首先在其殖民地錫蘭和印度南部開始種植咖啡,後拓展至爪哇和蘇裏南。

咖啡的消費文化也逐步推廣在整個歐洲。1675年時,英格蘭就有3000多家咖啡館;

啟蒙運動時期,咖啡館成為民眾深入討論宗教和政治的聚集地,1670年代的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就曾試圖取締咖啡館。但民眾和醫生都反對,政府隻能開禁。

後麵咖啡也逐步流傳到北美,特別是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後許多美國人認為喝茶是不愛國的,令大量美國人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改喝咖啡。

18世紀,葡萄牙人首先在巴西裏約熱內盧附近,後來則是聖保羅種植咖啡並建設種植園。

1852-1950年,巴西主導了世界咖啡生產,其出口的咖啡比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還多。

1950年以來,由於哥倫比亞和越南等主要生產國相繼出現,而越南在1999年超過哥倫比亞成為世界第二大咖啡生產國,並在2011年達到15%的市場份額,而同年巴西的市場份額僅占33%。

咖啡豆隻能種植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也就是所謂的“咖啡帶”(coffee belt),今天,生產咖啡最多的國家分別是巴西、越南、哥倫比亞。

咖啡在19世紀中已經引入中國上海。

香港英文報章在1866年刊登關於coffee shop的報導。

1885年香港中文報章以“咖啡”為中文名,此後逐漸成為華語地區普及使用的中文譯名。

由於飲食文化的差異,最初被輸入到香港的咖啡豆主要供應西方人飲用,本地華人大多不喜歡咖啡苦澀的味道。

有意思的是,華人社會中最早有飲用咖啡習慣的是社會地位低下的碼頭搬運工。

香港作為重要的海運港,常有大量從事搬運工作的苦力在碼頭聚集,這些搬運工比一般華人更容易接觸到進口的咖啡豆,喝了咖啡有勁幹活,因此他們成了最早的一批消費群體。

五、咖啡的主要成分

蔗糖:烘焙過程中部分會熱裂解為甲酸、醋酸、乳酸、甘醇酸,故含糖量愈高的生豆,在淺焙時會愈酸,可增加咖啡香氣複雜度;部分會在過程中經過焦糖化反應而變為焦糖,可增加咖啡風味。

咖啡因:咖啡的主要活性成分。略帶苦味,熔點高達237℃,因此烘焙好的咖啡熟豆,其咖啡因幾乎完整保留下來,並在萃取時會融入杯中。咖啡因的作用主要是刺激循環係統和呼吸係統、中樞神經係統,特別是大腦皮質層的腦細胞,適量的咖啡因亦可減輕肌肉疲勞,使人提高警惕性、情緒激昂、減輕睡意及肌肉疲勞,維持持久的工作能力。亦能提高身體基礎代謝,抗老化,具有利尿作用,並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排便。咖啡因還可以縮短人的反應時間並提高反應能力,因此在奧運會中被列為違禁品;但過量攝入咖啡因也會帶來副作用,使人失眠、煩躁、易怒;攝取過多也會導致咖啡因中毒。

另外,咖啡還有含有,酚酸,綠原酸,咖啡酸,蛋白質,纖維,礦物質等成分。

六、常見咖啡品種/分類

市麵上的咖啡主要為阿拉比卡(Coffea Arabica)與羅布斯塔(Coffea Robusta)還有利比裏亞(Coffea Liberica)三個原種。其中阿拉比卡主要用於一般飲用,而羅布斯塔主要用於速溶咖啡。

咖啡店賣的常見咖啡品類:



1.意式濃縮咖啡

英文名:Espresso

咖啡粉:水=12

特點:分量小,很苦也很香

espresso在意大利語中是“快速”的意思。

是一種通過迫使接近沸騰的高壓水流通過咖啡末製作而成的咖啡。意式濃縮咖啡,出品很快,30秒搞定,兩三口就喝完了,給人一種很迅猛的感覺,它的口感和它的風格一樣,很strong,是咖啡風味中最濃烈的一款。

拿鐵咖啡和卡布奇諾、瑪琪雅朵等皆是以濃縮咖啡為基製成的。

2.美式咖啡

英文名:Cafe Americano

濃縮咖啡:水=12

特點:口感較淡,比較好入口

美式你可以理解為是水多的espresso,也可代指用滴濾式咖啡壺做出來的黑咖啡。美式不同於espresso,它的表層是沒有油脂的,口感也更為清淡,沒有太多的苦澀味。

美式一般的萃取時間要比意式espresso要長一些,大概要四五分鍾左右。

3.卡布奇諾

英文名:Cappuccino

濃縮咖啡:熱牛奶:奶泡=1:1:1(也可適當調整熱牛奶比例)

特點:口感豐富,女性偏愛

卡布看起來像身穿褐色外衣,白色頭巾的卡布奇諾教會修道士,也因此得名“卡布奇諾”。卡布是濃縮咖啡、熱牛奶和奶泡各占三份中的一份,因此口感更為豐富一些。一杯好的卡布奶泡細膩持久,口感香醇。

卡布看起來很漂亮,會給你一種溫馨浪漫的感覺,再加上豐富的口感,很得女性朋友的喜歡。

4.瑪琪雅朵

英文名:Macchiato

濃縮咖啡:奶泡=2:1

特點:口感濃烈、醇香

瑪琪雅朵是意大利最美麗、最高貴的一種鮮花,是美和純樸的象征。傳統Macchiato不加牛奶、奶油,隻在espresso的基底上,加了幾勺細密的奶泡,用來中和咖啡本身的酸澀感,口感豐富,有細膩的層次感。

星巴克家的象征著“甜蜜的印記”的焦糖瑪奇朵,是瑪琪雅朵的一個變種了。它的底層是焦糖漿和鮮牛奶,上麵是濃縮咖啡和奶泡,最後再平行淋上焦糖醬。

5.拿鐵

英文名:Cafe Latte

濃縮咖啡:牛奶=1:2到1:5

特點:奶多咖啡少,味道更為濃稠

Latte,在意大利語中是指“牛奶”。意式拿鐵隻有牛奶和咖啡,一般是先放咖啡,再放牛奶,星巴克賣的美式拿鐵,就是在最上麵又多加了一層奶泡。

法國人就又是另一種喝法了,他們稱之為歐蕾咖啡,也是法國人最喜愛的一種拿鐵咖啡。它是咖啡和牛奶同時放進杯子裏,然後再加兩勺奶油,喝起來更香濃。

6.摩卡

英文名:Mocha 意大利語Mocaccino,音譯:“摩卡奇諾”

濃縮咖啡:巧克力:熱牛奶:鮮奶油=2:1:2:1

特點:口感豐富、甜蜜

通常是由三分之一的意式濃縮咖啡和三分之二的奶泡配成,並加入少量巧克力糖漿或速溶巧克力粉。 通常與香草糖一起喝用但通常使用糖漿代替香草糖

“摩卡”既指摩卡咖啡的起源地,也指出產於摩卡的咖啡豆。它的配料和口感都很豐富,巧克力更增添了咖啡的甜蜜感。

通常與香草糖一起喝,也經常用糖漿代替香草糖

摩卡與卡布不一樣,摩卡咖啡上麵是沒有鮮奶泡的,它的上麵通常用奶油、肉桂粉、可可粉、棉花糖,加在咖啡上麵,加重咖啡的香味,也作為裝飾。

7.康寶藍(Espresso Con Panna):意大利語中,Con是攪拌,Panna是生奶油,康寶藍即意式濃縮咖啡加上鮮奶油。有一種說法是,正宗的康寶藍要配一顆巧克力或太妃糖,先將巧克力或太妃糖含在嘴裏,再喝咖啡,讓美味一起在口中綻放。

8.白咖啡(英語:white coffee):起源於馬來西亞怡保,其使用經過人造黃油烘培的咖啡豆,衝泡好後加入甜煉乳的飲品。

19世紀和20世紀初英國錫礦公司在怡保設立錫礦,而中國移民則在怡保錫礦工作,白咖啡是19世紀中後期移民馬來亞的海南人出於華人不習慣咖啡味道而發明。本質上是一種拿鐵咖啡。

 白咖啡並不是指咖啡的顏色是白色的,而是采用特等咖啡豆及特級脫脂奶精原料,經特殊工藝加工後得到的咖啡,甘醇芳香不傷腸胃,保留了咖啡原有的色澤和香味,顏色比普通咖啡更清淡柔和,故得名為白咖啡。

9. 越南咖啡(英語:Vietnamese Coffee):是一種滴漏咖啡,衝泡時先在盛裝咖啡的杯子中倒入煉乳,將滴漏壺 置於盛裝的杯上,並向滴漏壺加入咖啡末,再以壓板壓住咖啡末,倒入熱水後等待滴漏。越南常用的咖啡豆品種為羅布斯塔(Robusta),因其帶有較重的酸味與苦味以及烘焙時間較長,使得風味較重,因此需要加入煉乳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