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投資理財和其他(三十)

望樸歸真 (2025-11-04 18:23:31) 評論 (0)
第十二篇:臨近退休的投資策略

很多人常說:“退休就像登山,年輕時努力攀登,退休後就是下山的過程。 “

在臨近退休的3-5年裏,投資策略的重點,已經不再是”賺最多“,而是如何守住成果、穩健過渡。

投資其實是一項很枯燥的工作。因為一旦投資思路成熟後,既形成了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係統。這套係統每個月,每年可以做一些微調。其餘時間你就可以盡情享受退休生活以及投資機器帶來的成果。而根本不需要每天關心股市的起落,

投資理財百分之七十是人的心理素質管理。心理素質是一項綜合性的財商標誌。它背後既有投資理財知識,人的本源心理素質和人生哲理的感悟。所以,退休後的投資理財同樣會跟著這三個指標移動。


一、為什麽臨近退休要調整投資?

  1. 風險承受能力下降

    一旦退休,收入來源有限。 如果此時市場大跌,想靠“再等幾年回升”並不現實, 因為每個月的不足現金需求依然存在。
  2. 現金流需求更高

    退休後每個月要有穩定的錢來支付生活開支。
  3. 生活周期轉變

    目標不再是財富積累,而是財富保值與現金流管理。
簡單來說:退休前的策略核心是 風險下調,現金流提升。

二、資產結構的現狀

這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往往被很多人所忽略。理由各有不同,但不重視或者沒有真正理解資產結構調整的重要性卻是主要關鍵。

最近幾年,在全球富裕國家,民眾的總資產以驚人的速度增加。百萬美金擁有者增加了四倍。這個數字看起來挺不錯,但很多人卻陷入一種“紙麵富裕,現金流貧窮“(Paper rich, Cash poor)的怪圈裏。像新加坡,台灣和加拿大,很多人的淨資產中固定資產占了百分之六十以上。而流動資產很多也都在注冊賬戶裏。像加拿大RRPS,RRIF, 新加坡在中央供給金(CPF)。真正現金賬號裏的錢很少。源源不夠產生需要的現金流來填補退休金的不足。

下麵來看一下我們討論的三個國家資產結構與流動性狀況對比。

三、加拿大的數據分析

資產/淨資產規模與結構

  • 加拿大 2023 年家庭的中位數淨資產約為 CAD 519,700。
  • 在其資產組成中,“家庭住所”(owner-occupied home)是最常見的資產類型,中位值約為 CAD 500,000。
  • 同時,退休資產(RRSP、注冊養老賬戶、養老金計劃等)中位數約 CAD 161,800。
  • 銀行存款及其他金融資產(包括活期/定存、股票、債券、基金等)中位數為約 CAD 26,000。
從這些數字來看,在中位家庭裏:

  • 主要資產在於房地產和退休賬戶/養老金之類的製度性資產;
  • 現金或流動性較高的金融資產占比較小(中位數隻有約 2.5 萬加元左右);
  • 若要變現、獲取現金流,其空間相對有限。
流動資產比率 / 液態資產比率

  • 一個有意思的宏觀指標是 “Liquid Assets Ratio”(液態資產比率,指銀行的流動資產占其總資產比重)——在加拿大,2024 年底這個比率僅為約 5.0%
    • 雖然這指標是針對銀行總體而不是家庭,但它透露出整體資產中高度非流動成分(包括貸款、固定資產、長期資產)占比很高的傾向。
  • 在家庭層麵,早年統計(例如 2019 年 Survey of Financial Security)指出:家庭的流動金融資產中位數約為 CAD 27,700(包括支票/儲蓄賬戶、定存、股票、基金、債券等)。這說明很多家庭的“可動用”資產較為有限。
集中性與不均衡

  • 加拿大財富高度集中。2024 年第三季度數據顯示,最富 20% 的家庭掌握全國總淨資產的約 64.7%(約 3.3 百萬加元/戶)
  • 在這些最富家庭中,更傾向持有金融資產與房地產組合,以製度性或長期資產為主。
因此,在加拿大確實存在“絕大多數家庭名義資產高,但流動性弱”的結構。很多人淨資產裏房屋 + 養老金賬戶構成主要部分,而銀行存款或 “可自由動用現金” 占比較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