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懸一生》:小人物“爛命”的社會原罪

遠遠的霧 (2025-10-20 21:19:22) 評論 (0)

《命懸一生》屬於近年來流行的懸疑劇類型。這類電視劇的特點是故事結構相對單純,人物多為小縣城或窮鄉僻壤中的小人物,講述他們的掙紮、痛苦與殘酷人生。雖然情節不算複雜,但編劇與導演往往在敘述方式上“玩弄”觀眾,通過時間的碎片化與前後不連貫的敘述手法製造懸念與觀賞性。缺乏耐心的觀眾,也許看了兩集仍不明所以便棄劇。而那些非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隻能全神貫注地觀看,一旦走神或遺漏某個細節片段,就可能造成理解偏差。我平時習慣用1.25倍速看劇,但看《命懸一生》時,卻常常不得不暫停,甚至倒回幾秒,因為那些刻意的碎片化敘事常讓人感到雲裏霧裏。

這些設計顯然是為了娛樂性的效果。如果隻是平實地講故事,兩小時足以拍成一部完整的電影。但為了追求懸疑氣氛,這部戲致力於玩敘事技巧、搞貓膩。再加上那貫穿全劇的奇妙口音,然我不禁一笑,常常讓我想起了當年相聲演員馬季那“宇宙牌香煙”的段子,句子尾部上揚一下,很喜慶,不得不笑。警官孟朝和他的徒弟也經常有些搞笑的場景,總之《命懸一生》雖是淒苦懸疑劇,但挺有笑點。

“命懸一線”這個成語原本指危急關頭、驚心動魄的時刻,稍有不慎便萬劫不複。而劇名《命懸一生》則把“一線”換成“一生”,把那種緊張感人為地拉長、擴散,形成一種彌漫全劇、灰暗壓抑的氛圍。如果說“命懸一線”意味著人在極限時刻奮力求生,那麽“命懸一生”所暗示的,是一個人一生都難以擺脫的苦難。而造成這些人物終身苦難的根源,不在個人,而在社會。電視劇展示了一個麻木的社會,一個壞人橫行、警察無所作為的社會。人的生命得不到保障,隻能淪為“爛命一條”:有人吸毒,有人打砸搶。隻有當惡果已成、死人已出,警察才姍姍出現,例行調查、交差了事。

整部劇最令人心痛的,是吳細妹的一生。她的人生苦到極致。雖然最終以殺人犯的身份被判刑,但她的每一次殺人,觀眾都能理解,甚至暗暗叫好。她的第一個殺人對象是那個長期家暴她的前夫郭阿弟。舅媽把吳細妹嫁給這個男人,是為了她兒子取媳婦的禮金。這個醜陋的男人不僅虐待妻子,還因為自己不能生育而強迫妻子與表弟同房替他傳宗接代。在一次被掐得快要窒息的時刻,吳細妹終於反抗,反手殺死了郭阿弟。

她才十六歲,每天被家暴,鄰居們圍觀,卻無人相救。警察呢?街道幹部呢?隻有在出人命之後,他們才現身,為了完成任務而去調查案情。整個劇情讓公安係統顯得高高在上,與現實生活隔絕。他們從不預防,隻在事後處理。如果社會有健全的幹預機製,保護機製,又怎會讓這樣的家暴持續?如果體製能夠及時介入,又怎會演變成凶殺?劇中展現的是一個無法無天的社會環境:善良被吞沒,天真被蹂躪,理想被踐踏。人隻能苟活。吳細妹感歎說:如果有下一輩子,一定要好好活一次。這句簡單的話,悲涼至極。

吳細妹的第二個殺人對象是未領證的丈夫倪向東。她在最無助的時候,得到倪向東和他的小兄弟曹小軍的救助,三人曾度過一段短暫的平靜時光。飾演吳細妹的李庚希是個極美的女孩,但劇中刻意讓她臉上布滿斑點,成了一個醜小鴨。然而在少數幾次換上豔麗衣裙、綻放笑容的時刻,她的美依然耀眼。可惜,這樣的笑容太少。倪向東吸毒後失控,幾乎掐死了她。她奮力反抗,用十幾刀結束了他的生命(後來居然沒死,被徐慶利砸死)。這一幕雖殘酷,卻讓觀眾特解氣。那是命懸一線的生死之戰。可在這樣的危急時刻,警察又在哪裏?

曹小軍同樣出身悲慘。從小孤苦無依,被倪向東收留為跟班。他人心善良,一直默默保護吳細妹。雖然愛著她,卻從不越界。為了幫她保住孩子,他願意承擔撫養責任,說:我就是賣血賣身上的部件,也要把天寶的病治好。這是多麽令人動容的善良與擔當!然而,為孩子治病不該隻是個體的負擔,這本應也是社會的責任。可在劇中社會裏,普通人隻能被生活碾碎,命如草芥。

倪向東的“爛命”,同樣源於社會。他從小混跡街頭,無家無教,隻能在底層打滾,染上毒癮。這樣的青少年,不正是一個沒有安全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的產物嗎?他沒有被拯救的機會,隻能一步步滑向毀滅。警察關注的是“案件”,而不是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案件。因此,這些小人物最終都成為社會的犧牲品。

徐慶利的命運也悲慘。他心愛的女人被有錢人奪走,憤而砸場,結果卷入命案,成了逃犯。多年漂泊,改名換姓,仍難逃宿命。劇中為了製造懸疑,讓他卷入一樁保險詐騙與謀殺案,情節雖顯牽強,卻依然揭示了底層人的無力:他不過是社會機器的又一個被碾碎的石渣。

警察馬隊長也許會說,“殺不殺人是個人選擇”,但對於吳細妹這樣的角色來說,她根本沒有選擇。那位馬隊長的說教,不過是一句廢話。她唯一能做的,要麽被壞人殺死,要麽反抗到底。

劇中唯一似乎有好結局的是田寶珍。她選擇讀書、考大學、嫁入富門,甚至出國留學。但編導對她的轉變幾乎沒有解釋:她為何能出國?家境如何?靠什麽生存?這些都懸而未決。她的存在似乎隻是為了把徐慶利帶出小村莊,讓他走上萬劫不複之路。徐慶利本來在小學任教,受學生喜愛,卻因愛錯人而徹底毀掉一生。

有一幕極具象征意味:除夕夜,倪向東帶曹天寶到橋頭,對岸的天空綻放出絢爛煙花。正是那一刻,他剛用石頭砸死曹小軍,也剛因他的設計害死了孟警官。那一刻的反差令人震撼。代表社會繁榮的煙花璀璨奪目,而現實卻充滿冷酷與死亡。那光亮如此遙遠,如此虛無渺茫,無法照進這些受苦的小人物的生活。小天寶在橋頭歡呼,但他不知道母親已被捕,父親已被旁邊的“倪叔叔”用石塊砸死。小天寶一個生命剛開始,就已經注定孤苦。最後,他被送入福利院,唱著“熱愛社會主義”的歌。那是社會補救的象征,但來得太遲。

劇末那片福利院的光亮,或許用來象征希望,象征製度的善意幹預。但它無法掩蓋整部劇最深的黑暗:讓小人物命運無奈地淪為“爛命”的,不是他們的過錯,而是那無所作為的社會與政府。黑夜裏縱有煙花絢爛,卻照不亮他們的苦難人生。

也許,《命懸一生》的真正寓意正是如此。它讓觀眾看到,在黑暗籠罩的社會中,普通人的一生都時刻懸在痛苦、危險與邪惡的邊緣。

2025.10.20 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