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斯克談商鞅:兼談仁義和利益

周七公子也 (2025-10-09 17:27:21) 評論 (1)


(圖片來自香港電台)

半年前馬斯克在美國大刀闊斧進行聯邦政府的改革,簡直是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不過,這是對曆史短暫的美國人而言。熟悉中國曆史的人,還是蠻熟悉這個風格的。中國曆史上,這樣的場景比比皆是,比如商鞅變法,比如王莽改製,比如王安石新法。今天講講商鞅其人其事。

商鞅,原名衛鞅,又名公孫鞅,衛國人。起先投靠魏惠王,沒有受賞識。又投靠秦孝公,從此開始商鞅變法。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建立誠信的故事。為了讓百姓知道他的變法是真的,他在鬧市區設了一個局,演了一場戲。貼出告示,如果有人願意把一根木頭搬到城門口,便可得一筆大款。果然重金之下有勇夫,有人聽了便把木頭搬去城門口,得了一筆巨款。商鞅還有一個沒有誠信的故事。他帶領秦國軍隊和魏國打仗,把魏國的將領公子卬給騙到秦國扣起來,名曰和談,實則扣押,不戰而勝。資治通鑒中有全麵詳細記載。

商鞅是個狠人。如何狠,在他寫的《商君書》裏有很徹底的表現。此君是法家代表人物,比民國的厚黑學還厚黑。主張通過剝奪人民自由,知識,財物,來使百姓變弱,變蠢,變窮從而鞏固當權者的利益。看到這,大家是不是對曆史上或是現實中一些國家的某類運動有及其相似之處。不過以前是消息閉塞,老百姓也不懂。現代社會做得好但不便說。隻有明白曆史的人才明白。所以才會有對知識分子的鎮壓,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這是佛教中的說法。聖經裏有類似說法。比如加拉太書裏就提到種什麽因,得什麽果。 商鞅在秦孝公過世後被清算,滅門,加五馬分屍。所以太史公規勸做領導的要做人留一個底線。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後麵還有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積陰德便是做事要留餘地,要仁義。由此事後,資治通鑒開始講孟子向魏惠王講仁義治國的故事。想來孟子也是有感而發。聖經中有類似說法,講的是福分。比如孝敬父母的有福了。比如左手行的善事不讓右手知道。比如要積攢天上的財寶。

現在美國政局動蕩,左右兩邊互相搏擊,連暗殺訴訟等手段都使出來,層出不窮。隻是希望這些混跡政壇的學習一點古人的智慧,不必重蹈別人的覆轍。我很欣賞馬斯克的創造力,希望他善始善終。